璀璨中華文化‧書法‧帝王書法

清初三帝極重視臣子書法 賞罰有奇招有正典

作者:踏雪飛鴻
清初三代皇帝宸翰都有高成就。圖是雍正皇帝宸翰二對聯:「有志肝膽壯,無私天地寬」、「俯仰不愧天地,褒貶自有春秋。」(公有領域)
font print 人氣: 1343
【字號】    
   標籤: tags: , , , ,

清代十二位帝王中,個個在書法上都很可觀,展現了學養底蘊深厚。滿清入關第一位皇帝——清世祖章皇帝、順治帝的書法獨樹一格,藝術風采脫俗。後繼創出清朝盛世的康熙皇帝、雍正皇帝日理萬機,而在書法上都有可觀的成就,他們的宸翰墨跡透露了生命的情致、生命的信仰,也留給人聖君的風範。 這些聖君對臣子的書法養成教育或表現成績又是如何對待呢?

順治朝

清世祖順治帝的書跡透現強烈的個性風采,展現揮灑自如的藝術天分。據《清實錄順治朝實錄》記載,順治帝重視滿族八旗弟子的書法養成教育。對於朝中掌管起草、傳宣詔命文告的各個內閣中書(中書舍人)的書法能力,順治帝一個個親自考核。他下詔,要求內閣中書們要用心學習書法,並且嚴格執行考核,絲毫不含糊。

清世祖順治帝的書跡展現揮灑自如的藝術天分。圖乃順治帝《行書論桐文》 設色畫箋。(公有領域)。

順治帝下詔,令內閣中書用心摹寫名家法帖;給予一段時間學習之後,順治帝親自進行考核。看看以下這封順治帝丁卯年給吏部的聖諭記載,就可以知道順治帝對內閣中書的期待是很高的,各中書能否達到皇上期待的水準呢?考核結果又如何賞罰呢?

我們來看看,這封順治帝的聖諭就知道答案:

丁卯,諭吏部。向令內閣中書,摹寫法帖,用心習學,為時已久。今覽其所寫字樣,吳養浩、宮昌宗、戴時選,書法稍有可觀;其楊鵬舉、沈鉁生、程璋、王毓英、牛彞、張道祥、魯超、戈瑤八員,書法生疏,著各罰俸一年;白紹易、曹之驥,字畫潦草,不合體式,殊為怠玩,著革職,永不敘用。

順治帝考核的結果,在十三員內閣中書中,只有三個得到「書法稍有可觀」的評價;有兩個「字畫潦草,不合體式」,被順治帝評為怠忽職守,下場悽慘──「革職,永不敘用」;其餘八員的成績「書法生疏」,「各罰俸一年」(一年薪俸沒了)。

順治帝御筆《積善延年》匾。(公有領域)

對於書法優異的進士,順治帝則很賞識、很樂於給賞。《清稗類鈔》有這一段順治乙未年,會試榜發到殿試時,順治帝閱卷的記載:

世祖命取諸進士之原卷進御,覽之稱善者數四。及殿試卷進呈,閱至第三人卷,顧謂讀卷官傅以漸曰:「卿知此卷為誰?」傅謝不知。世祖曰: 「此會元(*科舉時會試考取第一名)秦鉽作也,朕於其書法知之。 」及折卷,果然。世祖大悅,召見於南海子,賜袍服,比第一人。

記載說,會試榜發之後,順治帝御覽了每個進士應考的試卷,稱讚其中四個人的書法優秀。到了殿試考完,順治帝閱卷時,對第三個人的卷子特有好感,就問身旁的讀卷官、也是順治朝的第一位狀元傅以漸說:「你知道這卷子是誰的?」傅謙虛回應說不知道。順治帝篤定地說:「這是會元秦鉽的,朕從他的書法得知。」這時卷子上的名字還遮著,到了拆了彌封,果然是秦鉽所寫的。順治帝非常高興,在南海子召見了秦鉽,親賜袍服;秦鉽得了前人未曾有的無上的榮耀。

康熙朝

繼承順治帝位的清聖祖康熙帝愛好書法,留有盛名。他從小就喜好讀書,留心翰墨,臨摹書法,每天臨寫千餘字,對傳世名人墨跡、石刻名碑,無不細心臨摹,沒有一日間斷。持續幾十年的臨池,讓他書寫公文、朱批「敏速、從無錯誤」。凡是督撫摺子、及朱筆上諭都是康熙皇帝親書批答。

康熙帝一生的筆墨世界「師古正心」,表現他與古人、與天地的契合。他作《仿二王墨跡》詩就說出:「銀鉤運處須師古,象管揮時在正心。」

清聖祖康熙皇帝宸翰墨跡:鍥而不捨。(公有領域)

康熙帝自身用功於書法,也重視翰林院的官員的書法,在選用人才時,考量其書法水準是個重點。有個例子,康熙三十年(公元1691年)的殿試,科考官擬定了前三名的名單:第一名吳昺,第二名戴有祺,第三名楊中納。康熙帝御覽卷子後,稱讚第二名戴有祺「書法尤嘉」,於是將他欽點為狀元。還有一例,康熙六十年會試,聊城人鄧鍾岳(公元1674—1748年)書藝超人,得到康熙帝賞識「字甲天下」,並欽點他為狀元。

雍正朝

和碩雍親王胤禛「人品貴重,深肖朕躬」,得到康熙皇帝讚賞,成了繼承皇位大統的皇帝——清世宗雍正皇帝。雍正帝也承傳了先帝康熙帝對翰墨的雅好,他的書法墨跡展露用功的深度和力度。現代書藝家稱讚雍正帝的書法,是歷代皇帝御筆書法中不可多得的佳作。雍正帝不僅書法出色,他從小博覽史冊,刻苦勤奮,好學不倦,學問淵博。

故宮養心殿西暖閣,雍正皇帝宸翰對聯:「惟以一人治天下,豈為天下奉一人」。(PIERRE ANDRE LECLERCQ/Wikimedia Commons)

在皇子——雍親王時代,他常常微服獨行。有次遊西湖,他取道杭州西城牆的涌金門出城,和一個寫字書生有過一段「奇遇」,《清朝野史大觀》中留有這段記述。

在涌金門邊上有個書生設攤賣字,引起胤禛的興趣。他看那書生的書法不俗,字跡雅正,便讓他書寫一幅聯,其中有個「秋」字。當場書生很快就寫好了,不過秋字的「禾」、「火」寫成左右相反。

胤禛就問那書生「秋」字是否寫錯了?書生卻是不慌不忙地拿出名帖來,有條不紊地辯解。胤禛說:「先生如此博學多才,為何不赴科考求功名,卻在這裡賣字呢? 」

書生答說自己家裡窮,妻兒的生活無著落,只好賣字為生,雖然曾經在府試中了舉,也不敢奢望功名富貴。當下,胤禛便掏出幾塊馬蹄金送給書生,並對他說:「我做生意賺了一些錢,就資助你去求取功名。他日如果得志,希望能想起我這萍水相逢的商人。」結果,書生在下一期的會試中,高中進士,點了翰林學士。

後來雍正帝即位,一次在批閱奏章時看到了西湖邊上那書生的名字,想起了「」字的那段往事,他便召見此人,和他討論書法。

雍正皇帝宸翰,匾額:「勤政親賢」。(公有領域)

召見時,雍正皇帝提筆寫了一個「咊」字,原字乃是「和」,讓人拿給書生翰林看。這時書生翰林看了「禾」與「口」左右對調的和字,說是偽體字。雍正當場笑了一笑,並沒有多說什麼。然後,雍正皇帝就寫了一詔,令書生翰林奉詔書到浙江巡撫府去。

其實,在早期的文字——金文、小篆中,都有這個「咊」字,的確是「和」的古字。

和的古字。(容乃加/大紀元)

再說到浙江巡撫接了詔之後,拜覽雍正皇帝詔令:命某某(翰林)到杭州涌金門賣字三年,再來朝廷供職。

雍正皇帝勤於政事,回覆臣子的批示常見睿智幽默,甚至出奇。他的豐富學識一試就試出了這位書生進士的學問還不夠格當翰林,需要回鄉補習充實基本學問素養呢!

參考資料:

《清實錄順治朝實錄》
《清實錄康熙朝實錄》
《清實錄雍正朝實錄》
《清稗類鈔》
《郎潛紀聞》
《內閣大庫檔案》
《清朝野史大觀》

@*#

-點閱璀璨中華文化的亮點系列

責任編輯:王愉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本章「最孔門言禮之精義」。中國古代,禮是區別尊卑貴賤的,不同的人採用的禮節有所不同;但若片面強調差別,則易離心離德;而且,禮的目的乃是建立和維持秩序──一種和諧、太平的狀態。儒家的禮治觀,是讓人互不混淆而又和睦相處。換句話說,「別」是禮的手段,目的還在於「和」。有子講「禮之用,和為貴」,含義豐富,直指核心。
  • 地球的「成長史」竟然是這樣的?!科學家終於承認,史前大洪水真實存在,難道《聖經》中記載的是真的?
  • 焚香靜心,佛圖澄和尚竟然還可以用香來救人……真的假的,琴技高超空中竟然飄香?
  • 孝悌是孔門教人的起點。《孝經》講,「夫孝,始於事親,中於事君,終於立身」。簡單的說,最基本的孝,是贍養父母,「朝夕色養」,做子女的要愛護自己、修養品格,否則「身有傷,貽親憂。德有傷,貽親羞」。進一步,有條件、有機會的,子女做一番事業,為國為民效力,光宗耀祖。最高的,子女能立身行道,成聖成賢,父母也因此享大福分。
  • 金絲桃的這個花語浮現眼前的是這樣的畫面:一邊毫無保留綻放煙花般的絢麗光華,一邊發出防禦的警訊威懾──非誠勿擾!邪祟勿近!別看我如此纖柔嬌美,但我是味微苦、有小毒的,要是欺人太甚,將承受我報復的後果。
  • 為什麼「夫子溫、良、恭、儉、讓」就能得之?這裡援引一段張居正教小皇帝的話,有這五者德容之盛,感動於人,所以各國的君,自然敬之而不忽,信之而不疑。都把他國中的政事,可因可革的,來訪問於夫子,故夫子因而聞之耳。」也就是說,孔子之聞政,是因為其德行的感召力。
  • 與其它文明相比,中華文明的一大特色,是對家、祖先、孝道的高度推崇。本章就是鮮明的體現——曾子說:「敬慎地辦理父母的喪事,虔誠地追祭歷代的祖先,老百姓的德行就會歸於淳厚了。」在親情中,人心有了依歸,人生有了溫暖,社會道德由此奠基,社會秩序由此擴展(古代中國是家國同構),所以說「人人親其親、長其長而天下平。」
  • 天燈, 放天燈, 天燈節, 台灣, 平溪
    黃曆正月十五夜稱「元宵」,又稱「上元」「元夕」「燈節」。這一天裡,人們鬧元宵,吃元宵、猜燈謎、結伴賞花燈,古代詞人也把賞燈會情景寫進詩詞。寫元宵燈會的詞,不計其數,而南宋辛棄疾的一闋《青玉案‧元夕》,則千古長在人心。詞中有元宵的勝景,詞中對燈節寄情,更有人生的深意。
  • 在古代留下許多龍的故事;對現代人來說,有人認為「龍」只是一個概念,也有人認為龍的故事只是一種神話傳說。有意思的是,為何自古以來每個民族都離不開神話故事呢?歲逢甲辰龍年,我們也來回味一些龍的故事。
  • 「不重則不威」。君子一定是自重的,否則就沒有尊嚴、威嚴。這裡的「重」,始自內心, 「正心誠意」,修為到了一定程度,「威」就表現出來了,如:「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相反,如果一個人不自重,言行輕佻,勢必招來侮辱,所謂「人必自侮而後人侮之」也。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