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馨香雅句】小舟從此逝 江海寄餘生

作者:雅蘭

明 蔣嵩《秋溪放艇圖》局部。(公有領域)

font print 人氣: 4137
【字號】    
   標籤: tags: ,

耳目一新的視角,為您解讀耳熟能詳的名句、典故、成語,展現中華傳統價值觀和精深的文化內涵。

歡迎來到馨香雅句,我是雅蘭,在生活中面對煩惱,很多人都在尋找心靈解脫之道,古人也在尋找,今天和大家分享這樣一句詩詞「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

這句詩詞來自於蘇軾的一闋詞《臨江仙》,當時蘇軾因為烏臺詩案被貶到黃州,他在住處不遠開墾了一片荒地耕種,因為這片田地在城東門的山坡上,所以就叫「東坡」,給自己起了個號「東坡居士」,還在這塊地上蓋了一處草亭,取名「雪堂」。

在一個深秋的夜晚,東坡在雪堂飲酒,醉後回家好像已經是三更半夜了,家裡僕人都睡著了,敲門半天卻沒有人來應答,於是他只好在寂靜夜裡「倚杖聽江聲」,一個人拄著拐杖在江邊,在蒼茫的月色下,聽江水波濤的聲音,想到被貶黃州之後,人生的種種困頓與不如意湧上心頭,於是他不禁發出這樣的感慨:「長恨此身非我有,何時忘卻營營?夜闌風靜縠紋平。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意思是說:常常怨恨自己明明知道這個人身並不是真正的屬於自己,為什麼又總常常為這個人身與之相關的榮辱得失而煩惱、而被羈絆呢?

夜深了,風漸漸靜了,江水的波濤也漸漸平息了,真想駕著一片輕舟,躲避開這些塵世喧囂,在江河湖海中度過我的餘生啊。「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表明蘇軾已經在尋求心靈的歸隱了,他在尋求一種麼樣讓心靈不受任何外在世事的纏繞,而能夠自由自在地、像一葉扁舟那樣地漂浮在江河湖海之上,從此能夠自如地生活。

相傳當時人們看到這闋詞的時候,以為蘇軾真的歸隱去了,嚇得趕緊找他,因為蘇軾當時還是戴罪之身,如果他真的走了,朝廷要責罰下來的。當他們找到蘇軾的時候,發現蘇軾在家呼呼大睡呢,這才放下心來。也有人說,蘇軾是真的歸隱了,只是他尋求的是一種心靈的歸隱,就像那晚月色下風平浪靜的江面一樣,他已經在世事的糾葛當中尋求一種心靈的解脫,讓心像一片小舟那樣,自由自在地漂浮在江海之上,不再受功名利祿,塵世喧囂的束縛。

點閱【馨香雅句】系列文章。

責任編輯:林芳宇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人的一輩子,究竟有多少事,是可以完全由自己做主的?不僅是在生老病死上,由不得自己;即使是仁宗皇帝在見到東坡後,對他的才華驚嘆不已,說:“朕為兒孫覓得宰相之才”。但東坡的一生,總是身不由己的遷徙流離,四處為家。
  • (Pixabay)
    公元1080年,蘇軾因烏台詩案被貶黃州,住在城南長江邊的臨皋亭。後在附近開荒種地,名之曰「東坡」,自號「東坡居士」,還在那裡修了棟「雪堂」。這首大名鼎鼎的詞記述了一個深秋之夜,作者在雪堂開懷暢飲後帶醉返回臨皋的情景。
  • 7月20日前輔大學生黎文正獨自一人在中正紀念堂發起了持續7日的絕食靜坐; 7月26日南投縣草屯鎮發生一起重大車禍,疑似超速飆車的改裝轎車失控翻覆,車上7名青少年全部摔到車外,當場死亡。這兩則新聞乍看之下似乎沒有什麼關聯,但真要說有,那就是這些事件的主角都發生在年青人身上。
  • 人一旦看淡了名利,放淡了欲望,馬上就會有解脫之感,有心修行的人應該先從清心寡欲做起。冷眼看塵世,人這一生營營碌碌,究竟是為了什麼?什麼 時候才能忘卻?不再苦苦追尋?最能貼切的表現這種心境的莫過於蘇東坡詞中的名句:長恨此身非我有,何時忘卻營營。
  • 夜飲東坡醒復醉,歸來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鳴,敲門都不應,倚杖聽江聲。長恨此身非我有,何時忘卻營營?夜闌風靜縠紋平。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
  • 蘇軾看透了官場,看透的人生的時候,最好的生存方式就是順其自然,如舟行於水,「放乎中流,聽其所止而休焉」,任憑它漂流到哪裏就在那裏停泊…
  •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 當我們流連於那皎潔的月下,不自覺得會吟出︰「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的句子;當我們望著一池碧水似乎想起那「欲把西湖比西子,濃妝淡抹總相宜」;當我們遇到很多煩惱的事情,也許會體會到「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中所蘊含的哲理;當失落的時候,如果想到:「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心中就會寬慰許多;當我們什麼事情都看開的時候,也許會有「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的豁達,和那種「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的灑脫。
  • 〈寒食帖〉全稱〈黃州寒食詩帖〉,書於宋神宗元豐二年(西元1069年),係兩首五言十二名詩,共17行,129字。品其詩,蒼勁沈鬱,飽含著生活淒苦,心境悲涼的感傷,富有強烈的感染力;論其書,筆酣墨飽,神充氣足,恣肆跌宕,飛揚飄灑,巧妙地將詩情、畫意、書境三者融為一體。〈寒食帖〉的真跡今珍藏在臺北故宮博物院。
  • 夏天的赤壁是浪漫的,深秋的赤壁卻是寂寥的。雖然如此寂寥,可是蘇軾的《後赤壁賦》卻還是那麼禪機深邃…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