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士頓急難救助會邀專家 座談華裔移民親子關係

人氣 49

【大紀元2019年11月09日訊】(大紀元記者劉景燁牛頓市報導)10月26日下午,「波士頓地區僑界急難救助協會」在僑教中心舉辦「華人移民親子關係」講座,邀三位資深心理師呂佳柔、張敏、鄭偉波,與華人家長分享保護孩子心理健康的經驗。

「華人移民親子關係」講座主持人吳佳璇。(劉景燁/大紀元)

呂佳柔:理解家庭移民史

呂佳柔說,華人的性格很有韌性,對待逆境常常「既接受又掙扎」。家庭的矛盾往往起源於移民經歷。因而對於前來諮詢的人,她不僅要察看其症狀,更要了解其家庭關係、移民歷史,尤其是孩子對自家移民歷史的理解程度。

呂佳柔還談到,有時父母會認為,如果孩子反對自己,那就是不正常的事。但這可能只是成長過程中的正常表現,家長這時應對孩子多加關心和陪伴。

此外,由於文化差異,移民家長和孩子對「成功」的理解有時大不相同。呂佳柔說,她常會幫助委託人重新衡量「成功」的定義。

張敏:內省與自知

張敏鼓勵聽眾常常內省,理解內心感受的深層來源。她比喻道,我們出門前常會照鏡子,但什麼時候會給自己的內心照鏡子?

張敏解釋道,有時自己的言行會給自己帶來「怪怪的」感受,但又說不出來這種感覺出自於哪裡。這時若能多跟自己對話,或想辦法回去確認這些言行給別人帶來的感受,那麼我們往往能更加清楚地理解這種「怪怪的」感受的來源。

張敏把這種自我認知稱為「與自己保持關係」。

三位資深心理師與華人家長分享保護孩子心理健康的經驗。(劉景燁/大紀元)

鄭偉波:傾聽與理解

鄭偉波從自己的執業經歷出發,與聽眾分享了幫助孩子改善心理健康的經驗。

鄭偉波說,面對委託人,他把自己定義為「輔助角色」,即幫助人們(尤其青少年)自己抉擇。他說,他首先要表現出理解,以幫助對方冷靜、敞開心扉。這些青少年常常渴望被傾聽、被認可、被理解。他不會否定委託人的經歷,而是與對方分享自己面對這些事情的體悟和處理辦法。

他還談到,許多大學生會在考試之前來諮詢。他們常常因為焦慮而寢食難安。鄭偉波對這類委託人的首要建議,就是要合理睡眠及多喝水。

但另一方面,鄭偉波建議,如果家長發現孩子頭痛、無食慾或出現其它身體症狀,那麼首先應該帶孩子看醫生,而後才考慮心理諮詢。

急難救助協會現任會長歐陽露,前任會長王志維表示,親子關係融洽是家庭和睦的關鍵,卻也是許多移民家庭面對的挑戰,為幫助華裔移民第二代健康成長,減少華裔父母的憂慮,幫助僑胞在海外生活得更如意,該會特地籌辦這活動,為有需要的家長提供參考。

僑教中心主任歐宏偉表示,「華人移民親子關係面面觀」這活動很有意義,讓人更了解文化和價值觀的差異,對家庭,親子關係可能造成多大的衝擊,也教會人如何因應。◇

責任編輯:馮文鸞

相關新聞
吳新興勉勵僑界關懷救助會 贈書僑校
美擬推移民新政 華裔老人趕著入籍
為全家移民夢 加華裔埃塞空難不幸身亡
從華裔垃圾桶順藤摸瓜 加發現最大移民欺詐案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