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 孫運璿《對共匪最近各種統戰活動的嚴正聲明》

仰岳 整理

孫運璿。(公有領域)

font print 人氣: 8717
【字號】    
   標籤: tags: , ,

(延伸閱讀:接前文 孫運璿的未竟之路

在台灣政經遭遇危機時刻,孫運璿先生帶領著一群傑出的團隊,協助政府度過石油危機、中美斷交等事件。同時也推動台灣,創造為世人所稱道的經濟奇蹟,尤其是在中共全面打擊台灣的國際地位時,不卑不亢地發表對中共統戰活動的嚴正聲明,獲得海內外各界的一致讚許。他因安貧樂道的生活態度及一生清廉、平實的風範,被人們尊稱為「永遠的行政院長」。

他在任行政院長沒多久,就遭遇到了外交史上的最大危機:中美斷交事件,當時中共挾著與美國建交的餘威,不斷的讓台灣退出一切國際組織,同時也不停的在世界各地滲透進行統戰宣傳,1979年1月1日,中共人大常委會發表《告臺灣同胞書》,準備分化全球華人的團結。在總統蔣經國表明絕不與共黨談判的立場後,不久,孫運璿院長隨即於1979年1月12日發表《對共匪最近各種統戰活動的嚴正聲明》

他說道:中共與美國建交後,不斷以各種統戰伎倆滲透世界各國,瓦解全球自由之士的反共團結;並以過去的歷史強調,在中華民國的建國之初,中共便不斷的進行毀滅性的破壞,而臺灣扮演著未來重建中國,建立中華文化中理想的大同世界的角色。他同時提醒人們:相信共產黨謊言的人,都只落得悲慘的下場,今天我們不能做一個為自由而奮戰的鬥士,明天我們就會淪為飄流海上的難民!!

這一段聲明,在四十年後的今天讀來,除了令人感佩其真知灼見外,在今日全球反共的大潮下,更有著時代的意義。筆者謹摘取全文,供讀者參閱:

孫院長對共匪最近各種統戰活動的嚴正聲明

美國與共匪建交之後,共匪不斷地以各種統戰的伎倆向世界各國,特別是美國發動笑臉攻勢,同時企圖分化我海內外全體自由同胞的反共團結。這些共匪慣用的統戰伎倆,本來沒有必要加以理會,可是為了端正視聽,運璿現在代表政府,表示嚴正的立場:

國父領導國民革命,創立中華民國,其目的就是在求中國的自由平等。自民國成立以來,多少革命先烈和仁人志士為了爭取中國國際地位的平等,曾經浴血抗戰八年,終於廢除了不平等條約,使中國成為五強之一。

為了爭取國民政治地位的平等,曾經排除萬難,制定了中華民國憲法,推行民主憲政。

為了爭取國民經濟地位的平等,我們一直致力於增進人民衣食住行的基本需要,使中國人民能永遠擺脫貧窮的痛苦,享有富裕的生活。

在過去的七十年間,我們的先烈與志士為了這三項目標,犧牲奮鬥,前仆後繼。雖然我們國家多難,我們始終堅持這些目標。在我們建國的過程中,為了國家的統一,曾經經過北伐、抗戰,我們中國人民在政府領導之下,流血流汗,做了重大的貢獻,這段歷史是不容也不能為任何人所抹煞的。而在我們的奮鬥過程中,共匪一直扮演著破壞性的角色,包括在北伐期間的廣州暴動、南昌暴動、兩湖秋收暴動,以及抗戰時期無數次的阻撓我們抗日救國的大業。

我們必須進一步地指出,在這數十年,政府從事建國與統一的奮鬥過程中,共匪也一直扮演著分裂性的角色。不僅在行動上處處阻撓破壞我們建立民主自由統一中國的努力,並且引入馬列主義,倣效蘇俄制度,建立武裝叛亂的政權。凡此種種,都是所有中國人所深知而極感痛心的事實。

近三十年來,我們中華民國政府和人民,在臺灣地區,勵精圖治,為我們的理想,奠定了深厚的基礎。我們決心以這個基礎,作為將來重建全中國的藍圖,使得所有的中國同胞,都能夠在國際上人人受到各國的尊重,在政治上人人享有平等的權利;在經濟上人人過著富庶的生活。這是我們一貫的目標,也是我們無可旁貸的責任。

自從去年十二月十六日美國與共匪宣布建交之後,共匪透過它的統戰工具偽「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在同月二十五日發表「告臺灣同胞書」,提出了中止砲擊金門,揚言與我通郵、通航、通商,還表示要和我們談判。這些行動,很明顯地,是共匪想利用美國與共匪建交後,世人不滿美國政府背信廢約的錯誤政策,故意放出「和平」的謊言,來迷惑美國人民,欺騙美國國會和輿論界,企圖軟化他們支持中華民國的意願,破壞臺灣海峽和亞太地區的安定和和平;特別是要鬆弛我們的戰志,影響我們的民心士氣,乃至於為它未來的軍事行動創造有利的條件。事實上,共匪的主張,就是三十年以前經由「和談」、竊據大陸的故技重施,毫無新奇可言。

和平、統一,確實是我們全中國人民的願望,但是我們所需要統一的國家,必須是一個促進世界和平,增進人類福祉,實施民主憲政,保障基本人權,鼓勵自由企業,尊重私有財產制度的國家。在這樣一個統一的國家中,每一個人都有平等的權利、自由的權利、受益的權利,和參政的權利。

我們中國人所需要的,是中國傳統理想的大同世界,而不是暴君式的統一;我們所需要的,是一個自由開放的天地,而不是一個互相監視的牢寵;我們所需要的,是一個現代化的均富社會,而不是一些落後的均貧公社。所以我們所需要的,是使中華文化與中國社會適應現代潮流,創造人類更美好的未來,而不是盲目地反對甚至於消滅傳統中國的文化,拔除我們中國人在文化上的根。

共匪所謂的「和談」,乃是他們「階級鬥爭的另一種形式」,說穿了就是「誘降」的策略運用,共匪在他侵奪臺灣的策略運用中,原有分階段的安排,而「和談」不過是企圖最後以共產方式赤化全中國的一種手段,也就是要我們生活在自由天地中的中國人民,放棄我們目前所擁有的生活方式,犧牲我們現有的幸福與財富,拋棄我們所享有的平等、自由、受益和參政的權利。同時,斷絕了中國大陸人民重獲自由的希望。

共產主義主張階級鬥爭,而共產社會中的階級分類,是以「成份」決定終身,也決定了代代子孫的命運。今天如果誰受了共匪的蠱惑,明天就會變成共產社會所謂萬惡不赦的「反動份子」,就要受到無窮無盡的清算和鬥爭。試問,今天生活在自由天地的中國人民,無論共匪用什麼花言巧語來分化,誰不是他心目中所謂的「黑五類」?

大陸同胞的經驗告訴我們,共產黨的賬,不止是算上一代,這一代,甚至子子孫孫,永無止境!共匪口口聲聲要和我們通郵、通航、通商,試問,今天大陸一般人民吃飯要糧票,出外要路條,教育受限制,工作無選擇,一切物資無一不在共匪控制之下,根據政治目標而加以運用,中國大陸那裏有行動的自由?又那裏有貿易的自由?大陸同胞根本不相信共匪會做到這些,我們更不可能幼稚到會聽信它的謊言。

歷史告訴我們,相信共產黨謊言的人,都只落得悲慘的下場。波羅的海三個國家的被併吞,大陸的淪陷,越南的淪亡,都是我們記憶猶新慘痛的教訓。今天我們不能做一個為自由而奮戰的鬥士,明天我們就會淪為飄流海上的難民。

運璿還要指出,共匪今後還會耍出許許多多的統戰花招,諸如:蠱惑海外的學生前往大陸;大唱其四個現代化和十年經濟建設計畫,來引誘外國貸款、合資建廠或開採石油等等陰險的手段,來矇混世人的耳目。虛偽欺詐,無所不用其極。假如共匪敢於面對現實,它們就應該立即接受大陸人民已明白表示的願望:排除馬列思想,放棄世界革命;廢棄共產獨裁,保障民權自由;取消人民公社,發還人民財產。讓大陸苦難的中國人民,能夠享受我們在臺灣所發展的自由富足的生活方式。

運璿謹以最嚴肅的態度和最堅定的立場,並以最大的信心和決心,鄭重的昭告海內外同胞及國際人士:唯有我們海內外同胞,精誠團結,在中華民國政府的領導之下,共同奮鬥,才能重建一個強大統一、自由民主、進步繁榮的新中國,也唯有如此:

才能維護我們五千年中華文化的優良傳統

才能確保我們這一代所有中國人民的自由幸福

才能使大陸被迫害的中國同胞早日獲得自由

才能保障我們億萬代後世子孫的綿延發展

唯有這樣,才是我們中華民族唯一光明、光榮的出路,也才能確保亞洲與世界的真正和平。

參考資料:

《孫運璿傳》楊艾俐著  天下雜誌 1989年出版
《經驗與教訓:為何絕對不能與共匪談判》 新思潮出版社1979年出版@*

責任編輯:王愉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近來因衛生紙醞釀漲價,竟引發民眾搶購囤貨,造成賣場內衛生紙銷售一空。其實早在45年前國際出現石油危機時,也曾導致台灣民生必需品物價飛漲,讓民眾苦不堪言。不過所幸時任行政院長蔣經國與經濟部長孫運璿發起「穩定物價十一項措施」,才順利穩定物價,堪稱經典救危大戰。
  • 孫運璿先生在台灣經濟發展的關鍵時期擔任了近二十年的部長與行政首長,普遍被認為是台灣經濟與科技發展的主要推手,他帶領著一群傑出的政經團隊讓台灣安然渡過石油危機、中美斷交等事件。
  • 台灣民主自由
    蔣經國先生是中華民國第6、7任總統。他知人善任,啟用一批優秀的官員,將台灣建設成一個經濟起飛的國家,成為當時亞洲四小龍之首。同時他晚年也解除了種種的政治禁令,讓台灣走向民主化。曾有民調統計,有超過半數的台灣人民認為他是最受到懷念,也是對台灣貢獻最大的總統。
  • 歷史上的今天,林肯:失身草莽良亦寇,一朝稱王賊亦雄。天地黑白早有定,是非成敗轉頭空。獨立自由血鑄就,想拿走就拿走?不中!
  • 蔣介石是近代知名的領導者,大多數人普遍以為他是一位冷酷的軍事強人,其實檢視他的日記與過去侍衛的回憶錄,可發現許多他個人在私底下與人熱情互動、為人設想的小故事,這些故事在他「車遊」期間最為多見,而「車遊」則是他個人最喜歡的休閒活動之一……
  • 西元1900年,八國聯軍攻向北京,這一年是中國近代史的關鍵時刻,湖南名士唐才常與革命黨領袖孫中山都在此年發動了大規模的起義活動,然而這些起義事件最後都以失敗收場,這一年也是革命黨人普遍感到最為低潮的一年,然而孫中山並不氣餒,本文將述說他在惠州起義前後的小故事…...
  • 上海市,不單中國人口最多的城市,自民初以來也是中國最重要的工商業中心,同時它也是中國近代革命家孫中山駐足居留最久的地方之一。
  • 溫斯頓·邱吉爾(Winston Churchill,1874—1965)不僅是20世紀叱咤風雲的政治領袖,而且是激勵人心的一流演說家、榮獲1953年諾貝爾文學獎的作家、悠然自得的業餘畫家。其是非功過雖有不少爭議,但這位在至暗時刻發出雄壯獅吼的前首相仍被民眾選為「最偉大的英國人」。其危難歲月卓越的領導力,至今仍為英美政要們欽佩稱道。
  • 在浩瀚的歷史洪流中,東西方都很少有英雄人物能夠像成吉思汗和亞歷山大大帝那樣脫穎而出,震古鑠今。亞歷山大(公元前356年—公元前323年)和第一位大汗成吉思汗(1162年—1227年)都有著史無前例的征服世界的壯舉。但除此之外,他們還有著相似的價值觀,對各自神的信仰以及對新文化知識的熱衷。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