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 只有「愛」還不夠

作者:小熊媽(張美蘭)

孩子的日常規矩養成,是教育最重要的核心。(Fotolia)

  人氣: 438
【字號】    
   標籤: tags: , , ,

 

自由從紀律而來,雜亂無章的行為,容易釀成不幸。德國哲學家亞斯培卻曾說:「沒有權威,便沒有自由。」孩子的日常規矩養成,是教育最重要的核心。除了愛,教育孩子更需要勇氣,即使管教會帶來不快,仍然必須正視衝突,不輕易讓步。

有次去小熊的班上代課,讓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上課時,班長在黑板上登記不乖的同學的名字,台下的搗蛋鬼沒有一個覺得害怕。

我問班長:「不乖的人,老師怎麼處罰?」班長無力地說:「下課不准出去玩。」一個皮蛋偷聽到了,開心地高喊:「喔耶!我不出去玩,可以在教室玩塞爾號對戰卡,更棒!」下課後他果然跟死黨圍在教室後方玩卡,超級開心。

放學時,班長在走廊整隊,扯開喉嚨大叫:「排好!排好!」沒人理她,各玩各的,聲音比她還大。因為他們知道,不聽班長的話也不會怎樣!這一班孩子的確很活潑,但活潑未必代表沒規矩。班級缺乏紀律,最大的可能在於沒有賞罰分明的規定,或是孩子們不信服、遵從或在意這規定。

《韓非子.內儲說上》有云:「愛多者則法不立,威寡者則下侵上。」管教應該有賞有罰,如果獎懲的手段無效,管教的效果自然不彰。

《有紀律的孩子更優秀:德國王宮中學校長的教育心得》(先覺出版)一書提到:「教育的勇氣,指的尤其是堅持「紀律」的勇氣。紀律儼然是教育最不可愛的一環,卻是所有教育的基礎。

紀律所體現的,幾乎盡是大家所厭惡的事情:強迫、服從、制止、壓抑欲望和意志。紀律是將效率原則置於享樂原則之上:為達目標,應當接受各種節制,甚至必須如此。

紀律總是始於他人的決定,而且應該終於自我的決定,從外部的紀律轉為自律。以教育而言,紀律,必須出於對孩子和青少年的愛。」

日常規矩的養成是教育的核心

教孩子需要勇氣,即使管教會帶來不快,仍然必須正視衝突,不輕易讓步、退縮。自由從紀律而來,雜亂無章的行為容易釀成不幸。德國哲學家亞斯培卻曾說:「沒有權威,便沒有自由。」孩子的日常規矩養成,是教育最重要的核心。

建立班級紀律應該有許多方法,我在美國看過小熊的幼稚園老師是這樣做的:

老師的賞罰紀錄工具,是一塊分成藍、黃、紅三色區塊的板子。孩子一大早到學校,老師會在聯絡簿貼上一張Mr. H專用的笑臉貼紙,如果一星期五天都貼滿,週五就可以去老師的神祕藏寶箱(Treasure chest)拿一個小禮物,通常是可愛小玩具,如小望遠鏡、小寶石等。

每天一早,寫有全班同學名字的小木頭夾子,會先夾在板子的藍色區塊。如果上課不乖,老師會給予警告,也就是將寫有名字的小夾子從藍色區移到黃色警戒區。如果再犯,老師就會把名字夾移到紅色反省區,屆時聯絡簿上的貼紙就會被拿掉!

寫有全班同學名字的小木頭夾子,會先夾在板子的藍色區塊。(圖/野人出版提供)

教育,不但要有獎賞與懲罰,更要給予警告的機會,黃色的區域就是「不教而誅謂之賊」這句成語的應用吧?不過話說回來,將所有的教育責任推給導師也不盡公平。

從許多孩子叛逆、不聽管教的舉動,能夠看出他的家庭環境。曾有一個美國牧師對我說過:「我帶兒童主日學多年,只要給我一小段時間觀察,就可以知道這個孩子來自怎樣的家庭。哪些小孩的家庭是幸福的、健全的、有管教的還是失能的,從他們的一舉一動都看得一清二楚!」

我們都不喜歡自己的孩子被人認為沒家教,但是「家教」的確在忙碌的工商社會中式微。老師固然應該管教我們的孩子,然而我們是否有在家中建立「遵守紀律」的行為與價值觀?

光是「愛」,不足以引導孩子走上正路。希望孩子得到教育,就要有「處罰」的準備。體罰固然不足取,但是父母應該善用「有效懲罰」,例如暫停(Time out)、取消零用錢或減少看電視時間等,讓孩子在家養成遵守紀律的習慣,才不會成為「沒家教」的孩子。

教導有主見的下一代的確很不容易,學校與家庭必須共同負起管教的責任,讓孩子感受到大量的愛而不被溺愛。

─ ─摘自:《小熊媽的創意思考教養法》野人出版提供@

責任編輯:黎薇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 教養子女可說是天下父母一件最艱難也最有意義的工作。身為父母應如何陪伴和引導孩子走一條快樂、健康與充實的成長道路?本文摘錄Lifehack網站10則專家給父母的建議及常見教養誤區:1. 傾聽。2. 讓孩子看見你犯錯。3. 容許孩子闖禍和犯錯。4. 一起到戶外活動。5. 教導孩子感恩。6. 稱讚孩子做的事,而非稱讚孩子本身。7. 開開心心玩一場。8. 教導孩子善心。9. 以肢體碰觸向孩子表達愛。10. 協助孩子學習情緒管理。
  • 現在大多數家長都很疼愛自己的孩子,但是有的時候就有點過分的慣孩子了,孩子喜歡什麼就給什麼,這樣縱容孩子很可能在某些地方就養成一種傾向,自然而然影響健康。例如孩子跌到了,父母就罵地讓他摔倒了,好像地有罪似的,這不可以。同樣的事情還有很多,父母不能完全順著孩子,要照著真理來對待孩子。
  • 台灣教育部學生健康資訊系統資料顯示,國小學童過重與肥胖率由2007年的25.4%上升到2014年的29%;國中學童則由27.8%增 加到28.8%。台北市衛生局南港區健康服務中心主任林莉玲說,研究顯示,小時候胖,長大後約五成依舊是胖,10~12歲的孩童,體內細胞變化最大,最可 能影響成年體型,因此國小學童肥胖防治不容輕忽。
  • 禮貌是德育的一部分,教小孩子禮儀、禮貌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孩子出生以後就是一張白紙,很容易受到環境的影響,變好或變壞。
  • 根據家扶基金會最新統計,近十年來受扶助的個案中,隔代教養家庭成長一倍,而且面臨許多困境,像是環境吵雜擁擠、潛藏病媒等居住困擾;家中無能力指導兒少課業;弱勢兒少需自行賺取生活費,扛起家中經濟重擔。
  • 教養若用錯方法,會造就孩子教不動的個性。父母須改變溝通方法。
  • 所謂「習得無助感」是指人或動物,在不斷接受挫折後,會感到自己對於一切都無能為力,進而喪失信心,陷入一種無助的心理狀態。
  • 許多人都有這個疑問:「誰說一定要閱讀經典?」大部頭、老經典可以帶給孩子什麼?靜下心來閱讀經典,就會了解......
  • 如果你的孩子也在大小考中沒沒無名,先不要氣餒,不要老是追問:「你排名第幾?有沒有考一百分?」給孩子設定一個自我比較的目標,只要他們有達到超越自己的這個標準,就該好好地獎勵。
  • 孔子曾經特別稱讚子路說:「衣敝縕袍,與衣狐貉者立,而不恥者,其由也與!」我也常用這個故事鼓勵孩子。品格道德、自我理想,以及對知識的渴望,才應該鼓勵他們:要求越高越好!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