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天韻:風箏為何不見了

人氣 795

【大紀元2019年02月11日訊】夕陽下的天空,幾隻風箏在飛;牽著長長細線的,有孩童,也有老人。這一幅黃昏的景致,總是令我感動。

結束了一天的工作,我常搭乘地鐵,去那一塊綠地看風箏。站在開闊的草坪上,我靜靜地仰望:落日的餘暉,把轉暗的天空染成了絳粉色,淡淡的流雲簇結成團,又或許飄散開來,幻化出各種美麗的形狀,然後在飄移中變得模糊不清,溶入靜夜。月亮送走太陽,我把思想放空,讓心兒起舞。

時光流逝,開掘機帶走了什麼?身邊,一排排高樓拔地而起,擠走了白雲和綠地。開闊的藍天,竟然在視野中越變越窄。可是,自然在呼喚!於是,許多人走出大廈,來到了這一片清新的空場。戀人挽手散步,少年足球隊奔跑追逐,小男孩蹬著腳踏車、大喊著衝下斜坡……細雨灑落,青草沁香;微風拂過,蟲兒鳴唱。當陌生的目光在此相遇,溫暖的笑容融化了冷漠。

誰的風箏飛得最高、最穩?一位老人自豪地展示他的作品:竹杆和彩紙糊成了大蜻蜓,環保袋剪出長長的尾巴,創意巧妙,作工精細。他一邊拽著絲線,一邊講述童年在鄉村的競技經歷。圍觀的人快樂地追蹤蜻蜓,分享他的回憶。在這裡,我們不需相識,彼此注視、傾聽,共享浮華中的溫馨一隅。

返程的路上,是另一番情景。車廂裡,一眼掃過,十個乘客當中,九人都低著頭、緊盯手機或平板電腦,玩遊戲、發短信、讀新聞、看電影,如入無人之境。小小掌中物,縮短了時空差距,令信息飛速傳遞,卻把人吸入了電子世界、隔離在真實的生活之外。

最引人嘆息的是,許多坐在嬰兒車裡的孩童,一上車便伸出手急切地向大人索要什麼,而年輕的父母們都無一例外地遞上手機或IPad,讓孩子定睛擺弄。小寶貝用小手指滑動觸屏,注意力被吸引過去,父母也就樂得輕閒,再掏出自己的手機把玩。

滿載電子「俘虜」的列車,從早到晚,穿梭在都市的水泥叢林中。這樣的旅行,總讓我想起過去——沒有電腦、手機,甚至沒有電話,傳統的、「舊式」的日子,親切而生動。

我喜歡看書。一行行鉛印的方塊字,講述中外奇聞,讓我浮想聯翩。有些書買不到,我就跑去圖書館,填寫借書單,再耐心地等待管理員把書放在大盒子裡、傳送出來。我執著地認為,一卷在握——只有紙本書,才是真正的書。

我也喜歡寫信,一字一句,遙寄深情。折好信紙,放入信封,選一張別致的郵票,用漿糊貼好,慢慢地走到郵局,把信投進郵筒……我總覺得,筆墨鋪陳的心意,比起社媒平台上千百種花樣符號,要真摯、深沉得多。往昔的歲月,釀就一份寧靜,長在心間。

回到現實。連續多日,在熟悉的綠地,不見有人放風箏。我正納悶時,發現在草地鄰街的一側,出現了一塊告示牌,上寫:這塊土地將用於建造私有公寓樓,行人小徑將關閉,請另擇路線。這個消息並不意外,我仿佛看到,又一組高樓冒了出來,侵占更多的天空,為開發商帶來厚利。許多住戶將欣喜地遷入新居,帶著他們的手機,而不是風箏。

責任編輯:高義

相關新聞
智能手機業面臨衰退 物聯網商機緩不濟急
專家:不要過早給孩子手機
我有話說:手機利弊之我見
高天韻:臉書高管吐真言 勿作網中俘虜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