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南投車埕 懷舊新妝 風華再現

人氣: 569
【字號】    
   標籤: tags: , , ,

【大紀元2019年03月21日訊】(大紀元記者鄧玫玲台灣南投報導)從二水乘坐集集支線的火車來到車埕,就是最後一站了,車上的乘客一下車就會感覺回到日治時代,木造的車站、木造的小屋,還有一座高大的「木業展示館」,展示著車埕昔日的風華,一個因採伐森林原木而興盛繁華的聚落。

一池碧綠的湖水,為昔日繁華留下的見證,湖上紅瓦木窗櫺的小茶屋和四周環繞的綠樹美景,倒映湖面上,讓初來乍到的遊客忍不住駐足欣賞,彷彿來到了50年代伐木興盛的時代。這座浪漫優雅的湖水可是當年貯存大量木材的水池。每天清晨許多運木大貨車,冒著摸黑上山的危險攀爬到丹大林區,載著無數巨型原木來到池邊,將一根根價值連城的原木卸入池水中,儲存浸泡,等待來自世界各地的買家來此選購。

來到車埕,一下車就會感覺回到日治時代。
來到車埕,一下車就會感覺回到日治時代。(賴瑞/大紀元)
碧綠的貯木池,為車埕昔日繁華留下的見證。(鄧玫玲/大紀元)
碧綠的貯木池,為車埕昔日繁華留下的見證。(鄧玫玲/大紀元)

一池碧綠水 吸引世界各地買家

所以池水旁展示的長型漆黑木箱,就是所謂的「天車」,當年這個橫在半空的木造裝置就是用來吊掛巨木的,內部有馬達可以帶動吊鉤,把買家選購重達11~13噸的木材從貯木池中一一吊掛上來,再放置在下方停放的貨車上。所以木材就是車埕的重要命脈,從四面八方雲湧而來的商人,都是為了木材買賣而來,從遙遠的城市開過來的火車,載著上千名技工,就是要到這裡的木材加工廠工作,可以想見這個四面環山的小鎮,曾是多少人創造財富的所在地。

直到1985年,政府實施禁止伐木政策,所有的木材事業就此停止,買賣商人不再來車埕,木材加工廠工人一一離開,車埕人口越來越少,車站亭、月台無人管理,成了一個落寞寂寥的小村落。「921地震」後,車站更嚴重毀損,日月潭國家風景區管理處才使用原木再重建,所以現在遊客看到的木造車站,可是全新的建築。

來車埕的遊客可以欣賞到骨董火車廂,也可逛逛懷舊的木造車站,感受深刻的鐵道懷舊風情。
來車埕的遊客可以欣賞到骨董火車廂,也可逛逛懷舊的木造車站,感受深刻的鐵道懷舊風情。(賴瑞/大紀元)

交通集散 停駐百台蔗糖轉運車

除了木材的營生,讓車埕這個山裡小鎮聚集了人氣,位在山壑中的車埕真的是一個可以停放成百車輛的場地。日治時代從埔里運出的蔗糖,皆在車埕裝車轉運,常有上百台的輕便車停放於此。後來又因為要興建大觀發電廠,來了許多工程技師、建築工人,為車埕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熱鬧景象。直到1937年電廠完工,工程人員撤離後,車埕又恢復原來的平靜。

人潮來了又去,去了又來,零落的小村落如今卻熱鬧起來了。假日的觀光客乘坐火車來到這裡,可以在寬敞的鐵道區自由來去,欣賞停放在鐵道旁的骨董火車廂,仔細看看日本製造的特殊功能車廂,像是專門載運蔬果的通氣車廂,以及讓家畜乘坐的通風木車廂,再逛逛懷舊的木造車站,感受深刻的鐵道懷舊風情。

走過鐵道的往日時光後,再走進那座挑高的「車埕木業館」,就是一個木材的熱鬧世界。原本是木材加工廠的舊廠房,改建後為了保留舊廠房,只好另外再加上新木構架,所以遊客會看到屋頂重重疊疊的木架,屋裡展示著琳瑯滿目的巨型大原木、小型的木作品。

在車埕可以看到日本製造的特殊功能車廂,像是專門載運蔬果的通氣車廂,以及讓家畜乘坐的通風木車廂。
在車埕可以看到日本製造的特殊功能車廂,像是專門載運蔬果的通氣車廂,以及讓家畜乘坐的通風木車廂。(賴瑞/大紀元)
假日的觀光客乘坐火車來到車埕,在寬敞的鐵道區自由來去。(鄧玫玲/大紀元)
假日的觀光客乘坐火車來到車埕,在寬敞的鐵道區自由來去。(鄧玫玲/大紀元)

湖濱散心 車埕老街啖美食

木材的世界總是會有點枯燥無味,遊客如果想喝杯飲料吃點小零嘴,可以往車埕老街去。古舊的磚房窄小的街道裡,近日最有人氣的飲品,應該是冬瓜伯手工炒製的冬瓜條。甜膩的冬瓜條,小巧可愛可以當糖果吃,也可以沖泡成清爽解渴的冬瓜茶,冬瓜茶飲品還能變化無窮,檸檬冬瓜、鮮奶冬瓜、紅茶冬瓜、珍珠冬瓜林林總總,每到夏日就會出現排隊人潮。

夏日的車埕在群山擁抱中,也有熱氣難去的時候,此時,遊客會想進到貯木池旁惟一一家大型的餐廳木茶房吹吹冷氣,嘗嘗名氣美食木桶飯後,再躲到餐廳旁的木馬道驛站來個木作DIY,自己親手作一張小板凳帶回家。

也有遊客是來湖濱散心的,走到車埕老街的盡頭,一池淺綠的湖水就靜靜地等候在那裡,看到了這樣溫柔的湖水就不去想那些木頭的事吧!就想像這是山中神祕小湖泊,讓自己在湖水陪伴下停留片刻,或者進到湖上木茶屋裡去喝茶,坐在湖邊好好地把湖水看個夠。輕輕蕩漾的柔軟湖水,總是能撫慰煩躁的心靈,很多遊客一坐下來就是大半天,直到車埕最後一班火車到達,才依依不捨地離去。◇

走到車埕老街的盡頭,一池淺綠的湖水就靜靜地等候在那裡。(鄧玫玲/大紀元)
走到車埕老街的盡頭,一池淺綠的湖水就靜靜地等候在那裡。(鄧玫玲/大紀元)

責任編輯:文正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