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話星宿 北斗七星

作者:宋寶藍
北斗七星的中國星名由斗口至斗杓連線順序為天樞、天璇、天璣、天權、玉衡、開陽和瑤光。古名依序為貪狼、巨門、祿存、文曲、廉貞、武曲、破軍。(shutterstock)
font print 人氣: 3657
【字號】    
   標籤: tags: ,

仰望燦爛的星空,北斗七星因其顯著的勺形,而被世人所熟知。北斗不僅是天上的星象,也是古人藉以判斷季節的依據之一。

據《鶡冠子》記載:「斗柄東指,天下皆春;斗柄南指,天下皆夏;斗柄西指,天下皆秋;斗柄北指,天下皆冬。」當北斗星的斗柄指向正東、正南、正西、正北時,表示春、夏、秋、冬開始。其實在古人的世界中,北斗七星還有不少趣聞呢!

南斗註生 北斗註死

在中國民間,人們傳說:「南斗註生,北斗註死。」古人認為,北斗星君掌管人的命籍,於是產生祀北斗以求長生的觀念。

三國時期,魏國有一位著名的術士名叫管輅,善觀星相,精於相面占卜。有一天,他看見到十九歲的顏超,其面相呈現出夭亡之象,知道此人不久將要去世。顏超的父親一聽就很著急,趕忙叫管輅想想辦法,解除災厄。

於是管輅讓顏超趕緊回家,準備一罈上好的美酒,再準備一些鹿肉。他說等到卯日那天,帶著酒菜來到麥地南頭的桑樹下,一定會看到有兩個人正在下圍棋。管輅叮囑顏超不要說一個字,只管給那二位斟酒添肉,直到美酒喝盡為止。如果他們問話,也千萬別回答。只要他照著去做,就會有救。

顏超如期而往,果然看見有二人正在下棋。顏超悄然侍立一旁,不停地為他們斟酒添肉。那二人一面喝酒,一面吃肉,沉醉於下棋,一直沒有意識到旁邊還站著一人。酒過數巡後,北邊那位猛一抬頭,忽然發現了顏超,問他在幹什麼?顏超慌忙跪下,緊閉牙關,一個字也不說,只是磕頭。

下棋的那二位見他不說話,想必也知道了他的祈求。於是商量該怎麼辦?北坐者說:「文書已定。」意思是命籍已定,不能輕易更改。南坐者就拿來文書,一看顏超只能活十九歲,就拿起筆來把「九」字勾到「十」字之上,使顏超得以活到九十。

後來管輅解釋說,「北邊坐者,是北斗星君;南邊坐者,是南斗星君。南斗註生,北斗註死。凡人投胎,都在南斗星那邊定好生日,再在北斗星那邊定好死日,所有心願,可向北斗祈求。」由此,「南斗註生,北斗註死」的說法歷代流傳,傳播廣泛,成為人盡皆知的故事。

諸葛孔明 祈禳北斗

清殿藏本諸葛亮像。(公有領域)

《三國演義》故事中,諸葛亮在五丈原仰觀天文,發現三台星中,客星明亮,主星幽隱,相輔列曜,都是星光昏暗。他看到天象如此,自知命不久矣。於是告訴姜維說自己命在旦夕。姜維知道他道行高深,提議可以作法禳災,說不定還可以挽回。

諸葛亮點燃明燈,在大帳中祈禳北斗。如果七日之內,主燈不滅,則壽命可延長一紀(十二年);如果燈滅,則必死無疑。他吩咐姜維守護,不要讓閒雜人等進入大帳。

諸葛亮在大帳中祈禳至第六夜,忽然寨外響起一片吶喊聲。姜維正要出去詢問,不料魏延箭步急行,奔入大帳報告軍情,無意中竟然撲滅了主燈。諸葛亮棄劍而歎,知道天意已定,無法違逆。

漢朝習俗 祈拜北斗

東漢時,人們認為如果靈魂能夠歸於北斗,便可被還於司命星君,從而獲得重生的機會。東漢《西京雜記》記載了一個習俗。劉邦的戚夫人有一名侍女叫賈佩蘭,後來嫁給段儒為妻。賈佩蘭曾經講到宮內的所見所聞。

傳說漢宮中有個風俗,眾人會在八月四日那天,到雕房北門外,坐在竹林中下圍棋。獲勝者終年有福,下輸的人終年生病。於是,輸棋的人需拿出絲線向北斗星祈求長命,免除災殃。所以在東漢時期,人們就已認為北斗星主掌世人的福祿壽數,因此拜求北斗星以祛病延壽。

北斗七星 下凡大唐

北斗星君主宰命籍,身為星君,有他們的使命與職責。如果遇到聖主治理的盛世,星君也會下凡人間,一覽聖君皇朝風尚。中國史上,《推背圖》被譽為預言第一奇書。該書作者李淳風能精準預測後世皇朝諸事,可知他並非等閒之輩。除了預測能力,他還能看到星君下凡。

一天,李淳風上奏太宗皇帝說:「陛下,明日北斗七星會化成人的外形,前往西市喝酒。陛下可派人在那裡守候他們。」於是唐太宗派人前往西市,等候星君。

眾人看見有七名婆羅門僧人從金光門進城,徑直來到西市酒樓。他們登上樓後,命店家取來一石酒。七人開懷暢飲,一會兒的功夫就把酒喝光了,於是又吩咐店家再添了一石。

太宗派來的使者登上酒樓,恭敬地向這七位星君宣讀詔書,請他們到皇宮去。胡僧彼此相視而笑,說:「一定是李淳風這小子洩漏了我們的行蹤。」繼而對使者說:「等我們把酒喝完,就跟你一起去。」

北斗七星君喝完酒,就要下樓,讓使者先下去,在前面帶路。當使者回頭再一看,發現他們都消失了。星君們喝酒時,並沒有付酒錢,但店家收拾酒器時,在他們的座位下發現了兩千錢。

星君仁心 教誡於人

北斗星君現身,除了觀覽皇朝民風,有時也會現身訓誡世人。宋朝洪邁所著《夷堅志》記載,湖口人詹林和妻子寧氏婚後,一直無子,夫妻二人常常焚香向北斗星祝禱,以求子嗣。但是過了十多年,都不見應驗。

紹熙初年,詹林忽然對神明升起怨心,於是對天啟告,「我詹林躬身反省,平日不曾作過惡事。今年我四十四歲,妻子四十二歲,焚香祝禱十年,都沒有應驗,真不知道天地之間是否存在神明?」

他的祝告還未說完,就看見一位老人出現在他面前,教諭他說:「詹林,你平日喜好吃魚子,還會藏起雞鴨蛋不讓它們孵化。因你傷生太重,因此沒有後嗣。你不反省自己的過錯,反而還敢抱怨上天,怎能得到神明的庇護與賜福呢?」說完,老人就消失了。

詹林聽罷驚悚不已,心自追悔。他沐浴齋戒,敬謝神明點化,從此不再傷生。每年年節都放生魚苗,此後愈加勤謹地敬奉北斗星。慶元元年時,詹林的妻子產下一個男嬰,詹家於是後繼有人。@#

參考資料:
《太平廣記》卷七十六
《三國演義》第一零三回
《西京雜記》卷三《戚夫人侍兒言宮中樂事》
《夷堅三志己卷》 卷四
《搜神記》卷三

責任編輯:王愉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明朝時,有一位姓唐的官員在城陽做官,時人稱其為「城陽君」。城陽君老來得子,為其取名唐文,字儀卿。因唐文是唐家獨子,城陽君對他非常疼愛。只是這孩子天生極其愚鈍,但後來因緣際會,他不僅知道了自己的生命來源,還知道了天生愚鈍的緣由。
  • 南宋時期,有一位傳奇的道人名叫何中立。因他常年只披蓑衣,民間稱其為何蓑衣先生。他通曉醫術,預言靈驗,在當時名震朝野,被宋孝宗賜號「通神先生」。
  • 桃李若要爭春,誰家將勝出呢?諺語「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起源古早,讚譽何人?又為何有「李下無蹊徑」的反用諺語呢?知道是誰帶起夜賞李花的雅趣?桃李常常攜手歌舞春天,夭夭桃李花,灼灼閃輝光,沒有了桃李,春天的色調鐵定要黯淡幾分。
  • 早在兩千多年前,中醫專著《黃帝內經》的問世,從而奠定了博大精深中華中醫的基礎。近代隨著西醫的大量湧入,加上現代所謂中西醫的結合,導致傳統中醫受到了巨大的衝擊。儘管如此,在中國大陸仍然有不少散落民間的祖傳中醫,世外高人,雲遊四方,懸壺濟世,救濟蒼生。本人就親眼見過三個醫德高尚,醫術高明的民間神醫。
  • 在《列子‧湯問》中有一則奇技的記載,說在西域之國有一個巧工匠偃師造出了一個「俳優」送給周穆王。這個「假人俳優」能動能言,能歌能舞,在周穆王眼中怎麼看就是個「真人」!後來它的一個動作引得周穆王勃然大怒,非要處置它不可。這個「假人俳優」有什麼奇特之處?
  • 張居正解說「信近於義,言可復也」:天下之事,必須謹之於初,而後可善其後。如與人以言語相約,本是要踐行其言,但其所言者,若不合於義理之宜,將來行不將去,則必至爽約失信矣!故起初與人相約之時,就要思量,必其所言者皆合乎天理之宜,而與義相近,則今日所言的,他日皆可見之於行,而自不至於失信矣。所以說言可復也。
  • 在一年中只有兩個日子得天地之和氣,一是春分,一是秋分,而從春分開始,陽氣蒸蒸日暖,正是化育萬物、給予新生的最好時機。所以春分養生有很大的作用力。
  • 本章「最孔門言禮之精義」。中國古代,禮是區別尊卑貴賤的,不同的人採用的禮節有所不同;但若片面強調差別,則易離心離德;而且,禮的目的乃是建立和維持秩序──一種和諧、太平的狀態。儒家的禮治觀,是讓人互不混淆而又和睦相處。換句話說,「別」是禮的手段,目的還在於「和」。有子講「禮之用,和為貴」,含義豐富,直指核心。
  • 從儒家文化到道家信仰,再到宇宙、物質和意識的起點,這個追尋創世本源的尋根過程,才是慎終追遠習俗背後之最為深刻的文化底蘊。也是神傳文化為炎黃子孫留下的一條回天之路。
  • 地球的「成長史」竟然是這樣的?!科學家終於承認,史前大洪水真實存在,難道《聖經》中記載的是真的?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