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特蘭大國際仲裁協會探討科技對仲裁的影響

人氣 15

【大紀元2019年06月22日訊】(大紀元記者王瓊亞特蘭大報導)6月14日,亞特蘭大國際仲裁協會(Atlanta International Arbitration Society,簡稱AtlAS)主辦研討會,邀請JAMS基金會國際業務總監蘭斯·豪威爾(Ranse Howell)在泰英杜律師事務所(Taylor English Duma LLP)討論科技對未來仲裁的影響。討論會涵蓋了以下幾個方面:什麼樣的原因促使人們希望在仲裁過程中更多使用科技;技術在哪些環節上可以協助仲裁;人們的一些顧慮;誰可能抵制或採納變革;自我反思——對於新的科技,人麼應怎樣採納和適應。

JAMS是美國首屈一指的商業糾紛解決服務提供商,它建立了非營利的JAMS基金會,為具有國家和國際影響的糾紛案件提供財務援助,並為公共分享其解決爭議或糾紛的經驗及專長。

目前在國際案件仲裁過程中,科技已成為非常重要的媒介,如遠程聽證會、雲端數據庫、遠程視頻和虛擬聽證會等。據統計,有61%的國際仲裁者認為,這些技術提高了自己的工作效率;當客戶在埋怨仲裁過程花費的時間和費用在不斷增加時,也因為仲裁過程中採納了一定的科技幫助,所以整個流程費用有所降低,而且程序也相應發生改變;因此人們推算在未來十年裡,科技的使用率會越來越高,甚至整個仲裁流程都將發生改變。

據研究,人的思想可以產生兩個結果,一個是行為上的改變,還有一個是情緒上的改變。同時情緒和行為又會互相影響。豪威爾認為,這些因素會使仲裁者,很難避免情感所帶來的偏見,所以在將來的科技中,可能會納入更多數據與事實分析軟件,甚至會有探測人們心裡真實想法的科技出現。當今已經有分析大量毫無規律的數據與事實軟件,如Relativity;同時,還有智能合約撰寫軟件,據說由這樣軟件撰寫出來的合約,具有可追溯性和透明性,並在許多情況下,合約內容是不可逆轉的;IBM最近研發了一部名為Watson的電腦,這臺電腦可以在很短時間內,處理完通常需要一個醫生花上160個小時才能閱讀完的病人病歷,這臺電腦的數據分析準確度可達90%,然而醫生分析資料的準確度卻只有50%。

雖然現在尖端的科技已經非常發達了,但是蘭斯認為在普及使用上還是面臨許多困難。如電腦和網絡的普及度,在許多國家還是相對比較低的。如在2005年,網路的覆蓋率在非洲只有2%,到2017年也只有21.8%;亞洲太平洋地區的網路覆蓋率,在2005年只有9%,到了2017也只有43.9%等。

討論中有人提到,「雖然程序可以幫助人分析,可是最後還應由人來做裁判決定。」還有人提到,「由於很多科技還沒有完全得到驗證,所以人們對科技的更多實際應用還持保留態度。」在問答中有人問:「在仲裁過程中,什麼樣的人更傾向於使用電腦技術?」蘭斯回答道:「現在年輕的仲裁者更傾向於使用電腦,他們認為在處理案件中的某些環節是可以使用電腦技術的。」還有聽眾問道:「如果談到使用技術,就會涉及到電腦安全問題。」 蘭斯回答道:「跟所有電腦數據儲備一樣,所有電腦裡的數據都面臨被攻擊盜竊的威脅。」還有一位律師談到:「當人們花很多時間來討論如何才能做到一件事時,是否人們也應花足夠多的時間來討論是否應該這樣做?」 蘭斯回答道:「這是一個很好的問題,的確是這樣。」

亞特蘭大國際仲裁協會主席飛利浦·W·恩格爾(Philip W. Engle)先生談到,非常感謝蘭斯·豪威爾的演講,它幫助大家了解現在最前沿的科技發展情況,同時其在將來仲裁過程中的影響。

亞特蘭大國際仲裁協會創始人格倫·亨德里克斯(Glenn P. Hendrix)先生在接受大紀元採訪中談到:「亞特蘭大國際仲裁協會創始於2011年,主要目的在於讓更多國際上的人們了解國際仲裁及其功能;並能在簽署國際貿易合同時,將其納入在其中。特別是讓更多的人們了解亞特蘭大國際貿易仲裁,無論是從實際合同條款上,還是法律實施上的作用。」格倫還介紹到:「在中美貿易商雙方的合作上,沒有哪一方願意在對方的法院解決國際貿易糾紛。然而國際仲裁可以提供一個顧及雙方的解決方式,比如可以僱傭國際貿易仲裁代表各自解決糾紛,這可以是美國仲裁代表、中國仲裁代表、或者第三方國家仲裁代表,如加拿大仲裁代表、新加坡仲裁代表、日本和韓國仲裁代表等,以求達到一個中立的解決國際貿易糾紛的實施辦法。」同時,格倫還表示:「因為美中有條約規定,可以在對方的國家實施國際仲裁判決結果,所以這讓雙方在解決糾紛時,變得更需要國際仲裁。然而雙方卻沒有條約規定,能夠在對方的國家實施另一國家法院的判決結果。」◇

責任編輯:郝莉

相關新聞
跆拳道楊淑君申請國際仲裁 協會不撤告
美參眾議員對南海仲裁案裁決做出反應
南海國際仲裁 鄭若驊:中菲雙方或重新協商談判
仲裁協會將辦研討會 促提升國際能見度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