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曉農:華爾街為何不相信北京的承諾?

人氣 4263

【大紀元2019年07月30日訊】最近,白宮對美中經濟談判的前景明確表示不樂觀;與此同時,中共樂觀地宣布,要加緊開放金融業,以期吸引更多外資;而華爾街的反應則十分謹慎,沒有發出樂觀的聲音。華爾街的冷淡反應,不只是對美中雙邊關係的現狀和未來不放心,也不僅是對中國的經濟前景不看好,還與華爾街的金融精英不相信北京開放金融的政策承諾有關。

中共金融開放新承諾,調動華爾街精英助華?

7月20日中國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辦公室發布金融業對外開放清單,推出11條金融業對外開放措施。這11條當中,3條是希望外資評級機構介入中國的銀行間債券市場,通過他們參與評級,便利境外機構投資者投資中國的銀行間債券市場;還有8條則與部分開放保險業和金融資產管理業務相關,希望能吸引外資,為中國的保險業和金融業的理財產品注入大量資金。

當下時刻,發達國家裡只有美國的經濟還一枝獨秀,歐盟國家和日本的經濟都略顯疲態。如此背景之下,北京的金融開放新政策無疑主要是面向美國華爾街運作的巨量資金,希望從中獲得一塊大餅,緩解北京缺錢的燃眉之急;當然,此舉自然也希望通過調動華爾街對華投資的新熱情,讓華爾街精英對川普施加壓力,令川普的對華政策剎車。根據馬克思主義的教條,中共當局一貫相信,資本主義國家的政客都是受財團和大銀行操縱的,拉住了華爾街,何愁對付不了川普。所以,金融開放11條,貌似經濟牌,其實也是政治牌。

客觀地看,中共目前推出這組金融開放新政策,並非最佳時機,一是因為美中談判陷入僵局,二是因為香港局勢緊張,導致富人資金外移,投資人裹足不前。此時此刻向西方投資者發出號召,希望他們錢進大陸,似乎不合時宜。然而,中共還是信心滿滿地亮出了金融開放的「王牌」。

此舉可能與兩個考慮有關。其一,中共覺得,中國金融市場巨大的潛在誘惑力「奇貨可居」,華爾街不可能不動心。雖然20年前加入WTO時中共信誓旦旦地承諾會儘快開放金融業而久不兌現,但中共相信,當下的中國太有錢了,即令最近中美關係不佳,面對這一直不對西方國家真正開放的「金融富礦」,華爾街精英們也會坐不住的。

表面上看,中國這個世界上最大的人口大國現在似乎富起來了,房價高漲,有錢人的大量資產轉移海外,中產階層頻繁出國旅遊購物。慣於玩弄利益槓桿的北京當局以為,讓西方國家錢進中國,有錢可賺,誰會拒絕這樣的好事?雖然中美關係明顯惡化,但通過為美國金融精英們提供掙大錢的機會,必定能讓他們歡欣鼓舞,聞風而動,猶如「北京喜訊到『牆街』(華爾街)」;只要華爾街積極響應,白宮和美國國會還不是言聽計從,因此,無論是對美中談判,還是對控制香港局勢,金融開放新措施都可以起到「四兩撥千斤」的助華作用。至於這一算盤是否打錯了,下面再分析。

外匯儲備之憂

中共為何急不可耐地在此刻宣布金融開放,還有另外一層不便明言的考量,那就是外匯儲備之憂。很多人以為,如今中國的外匯儲備穩坐全球第一,最近中美經貿談判受阻,對美出口下降,但外匯儲備總額仍然穩定在3萬多億美元之數,似乎地位穩固,全無可憂。其實,這是外行之見。

中共的外匯儲備當中,絕大部分都不可隨意動用,而是另有主人。一般人們認為,中共用1萬多億美元購買了美國政府的債券,這些錢怎麼不能隨意支配,對美國不滿時,拋售一些美債,就會讓美國政府恐慌。事實上,中共保有大量美國國債,只不過是把巨額外匯儲備放進「保險箱」而已。世界這麼大,只有美國國債的總量大到可以容納中共的外匯儲備,也只有美國國債不會突然因政府破產或下台而變成廢紙。中共的外匯儲備如果不買美國國債,改換任何一國的國債,或改買國際股市上的公司股票,都可能面臨巨額虧損。比如,若現在改買德國國債,其收益率是負數,相當於倒貼德國政府。

更重要的是,中共雖然坐擁巨額外匯儲備,也同時背負巨額外匯債務。這些債務首先是中國的政府、銀行、企業向外國所借款項,到今年3月底總計19,717億美元,其中相當大的部分(據估計占三分之二)是1到2年的短期債務,這屬於一到期就必須立即償還的外匯開支;其次是外資企業在中國的資產隨時可能要兌換外匯轉出,外匯儲備中大約五分之一來自外商投資,約六千多億美元,即使外企不同時撤資,而且當局最近幾年一直在設法阻止外企這樣做,但為了避免國際金融信用破產,對外企撤資和利潤匯出所需外匯是必須準備好的;扣除上述兩項,外匯儲備只剩下幾千億美元可以動用,但那也有既定用途,每年都必須保證開支,即進口石油、糧食、製造業零部件等經濟必須品的外匯支出,以及出國者所需外匯。

以前中國每年從對美貿易淨賺三千億到四千億美元,因此而得以保持外匯儲備穩定。今後對美出口下降,這筆來自美國的外匯來源就靠不住了。少了這幾千億,每年進口所需外匯就只能吃外匯儲備的老本。而上述分析表明,頂多兩年,就會吃掉準備給外企換匯的那一塊當中的相當部分,造成令外企恐慌的局面。真正讓中共擔憂的不僅於此,問題還在於,世界上再也找不到一個如美國這麼大的富裕的市場,可以讓中國每年淨賺幾千億美元。言及此處,北京的外匯儲備之憂就顯而易見了。既然出口淨賺幾千億外匯的可能性不大了,要保證外匯收支大體平衡,就只能用金融開放來誘惑華爾街精英,若果能年年圈進上千億美元,中共就多少有點放心了。

餡餅還是陷阱?西方金融界的冷淡反應

在西方金融界的眼中,北京的金融開放新政策,究竟是「天上掉下大餡餅」,還是「眼前一個大陷阱」?北京宣布金融開放已一週有餘,無論是華爾街,還是其它歐亞發達國家,都沒表現出喜不自禁的態度。觀察與經濟和金融關係較多的各國主要媒體,彭博社、路透社、法新社、《福布斯新聞》(Forbes)、《日本經濟新聞》的反應都很冷靜,把這組開放金融的新政策看成是北京應對中美貿易談判的手法。《華爾街日報》則發表了一篇文章,《中國正在開放的新市場是投資者不應該進入的》,提醒美國投資者要保持警惕;而法瑟‧侯偉(Fraser Howie)和前英國外交官羅傑‧加爾塞德(Roger Garside)在《日經亞洲評論》上撰文指出,華爾街市場可能會成為美中貿易戰的新戰場,因為美國議員魯比奧已經提出了加強監管中國在美上市公司的議案,還有一些美國政治家在考慮限制美國養老基金及其它資產管理公司投資中國企業的法案。只有英國《金融時報》中文版刊登了一篇在德國商業銀行工作的華人寫的一篇不冷不熱的文章,表示金融開放有改革意義,但將來情形如何,不可樂觀。

為什麼國際金融界的反映如此冷淡?當然首先是北京的盤算不靠譜。事實上,國際金融界對中國的經濟和金融狀況並不隔膜。中國經濟下行,銀行業危機潛伏,今日之中國,早已不是十幾年前那個被稱為「金磚四國」之首的淘金之地,這些中國的國內經濟因素足以令華爾街金融圈望而卻步。中共想錢想急了,以致於忘了一條金融業的鐵律,即金融界從來喜歡做「錦上添花」的事,但很少去「雪中送炭」。因為金融界不是花政府撥款的福利機構或花民間捐款的慈善機構,金融界是拿客戶的錢做投資,玩砸了,金融代理們就聲名狼藉,再也沒得混了,所以,稍有風險,他們就會猶豫。何況,對於華爾街金融機構來說,現在到中國金融業投資,唯一的保險就是中共遵守國際規則的承諾,但這樣的承諾剛被北京用掀翻中美談判桌子的舉動撕得粉碎。因此,除了中國經濟層面的上述風險,又多了一層將來「肉包子打狗」的風險。

中共的政策承諾值幾多?

民主國家與集權國家的最大區別之一是法治還是黨治。在法治國家,只要法不修改,哪一屆政府都得依法行政,外國企業的投資安全就靠法治保障了。而在黨治國家,高層的意圖和政策決定一切,政權的安全高於一切,所謂的憲法、法律不過是黨治的一層包裝紙,黨可隨意修法,亦可令法無用。黨治固然不能管治世界,但可以挾制它管地上的外企,那些投資中國的外企永遠處在黨治之下。對這一點,華爾街金融精英們自然心知肚明,如果他們大批到中國新設金融公司,開始運營,那麼黨治所造成的不確定型風險實在是太大了。前車之鑑,尚在眼前。美國議員魯比奧之所以提出加強監管中國在美上市公司的議案,就是因為不少這樣的公司財務作假、業務作假,但紐約的證券監管機構無能無力,因為中共為保護這些企業的金融欺詐行為,宣稱中國在美上市企業的財務資料屬於「國家機密」,於是幾百億美國投資人的血汗錢就這樣被那個「國家」吞沒了。

正因為如此,過去一年多來的美中談判期間,美方一再要求中共把口頭承諾的種種政策變化落實到法律上,因為那是美國唯一可以指望的中共體制下的制度型承諾。雖然黨治之下法非可依之物,但是,若中國的法律真按美中談判的中方承諾修改了,法律「變臉」至少比政策「變臉」難一些,法律也不像政策那樣可以方便地玩「明」「暗」兩張臉。所以,美方希望中共在談判中的政策承諾有個升級版,即落實到法律承諾上,這其實是美方在質疑中方政策承諾的國際誠信度。

為什麼中共在談判中突然變臉?因為上述要求惹毛了中共,於是它掀翻了談判桌。按照其官媒的解釋,翻臉是因為美方的「極限施壓」,為什麼把政策承諾升級為法律版,就超越了中共的「可承受極限」?事實上,之所以中共非常惱火,是因為美方不相信中共的政策承諾,這意味著中共玩政策「變臉」的老把戲被看穿了;反過來說,中共在這場談判中的自設底線就是,「政策承諾,法律虛應」,至於談完之後的「政策變臉,暗盤推翻」,那就是它口中的「主權」了,不容干預。

美中談判掀桌一事,並非白宮和中南海之間的顏面問題,也不是什麼「主權」保衛戰,而是國際誠信度考試,掀桌就相當於「撕碎考卷、砸場而去」。它給出的警號當然也衝擊了華爾街。白宮談判無果,華爾街哪家銀行或投行敢打賭,北京今天的金融開放新承諾,不會因其經濟形勢之變而變相縮水,或者「錢進容易,錢出不易」?

中共不但把國內法律視為黨治的工具,連國際法也同樣會玩弄於股掌之中。比如,簽署了世界知識產權逐項公約,卻堂而皇之地踐踏之;又如國際海洋法規定,漲潮期間沒於海平面之下的礁石並非任何一國的領土,而中共藐視海牙國際法庭的裁斷,硬是把南海不少暗礁填沙築成了軍事基地。迄今為止,西方國家當中,只有美國對這些問題明確提出質疑,而其它國家則多半默認了國際法規「中國例外版」的存在。北京的金融開放承諾確屬「內政」,外企在中國的投資安全,並無國際法規可以保障,也沒有哪個國際機構可以對北京當局實施有效約束;一旦再度「掀桌」,華爾街徒奈其何?中美談判裡被損毀的國際誠信度,現在正反噬著北京的金融開放新承諾。

(大紀元首發,轉載須經授權)#

責任編輯:朱穎

相關新聞
一宗間諜案 揭露中共黑手伸到中亞
白宮透露5月貿易談判破局內情 中共拒修法
PPI顯示中國或陷入通縮 加劇製造業困境
批中共國家補貼 盧比奧提議案加強稀土產業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