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風流人物

段祺瑞外孫女:外公沒有下令向學生開槍

文/宗家秀

段祺瑞。(公有領域)

font print 人氣: 22508
【字號】    
   標籤: tags: ,

在悼念三·一八慘案死難同胞大會上,段祺瑞當眾長跪不起,並立誓終身食素以贖罪,以表示他對這場殺戮的痛心疾首。

段祺瑞外孫女張乃惠回憶:母親說外公當時在家裡,不在執政府內,事先不知道學生遊行的事,當時通訊不發達,怎能下令開槍?

一生沒有房產的「六不沾」總理

晚清直至民國時期中的名流人士,儘管政治抱負各不相同,歷史功過也自有後人評說,但他們為官做人都有重德尚義的氣節,都展現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底蘊。段祺瑞就是這樣一位人物。

北洋軍閥的幾個巨頭當中,段祺瑞是最為清廉的一個,他不貪污肥己,不賣官鬻爵,不抽大煙,不酗酒,不嫖娼,不賭錢,在當時贏得了「六不沾總理」的美名。更令人想不到的是,段祺瑞一生沒有房產。

當時的軍閥都有姨太太。段祺瑞原配夫人怕別人說她不賢惠,就主動張羅,幫段祺瑞找姨太太。段祺瑞後來發現,其中一位姨太太已有意中人,便吩咐夫人,要像嫁女兒一樣,成全她和意中人的婚事,這在當時傳為佳話。

段祺瑞。(公有領域)

段祺瑞也從不收禮,過年時最親近的友人或下屬送禮,盛情難卻下,他只挑一兩件最不值錢的,餘下悉數退回。江蘇督軍齊燮元曾送給段祺瑞二十幾件珍品和幾扇鑲嵌著各種寶石的屏風,五光十色,家人都盼望他能留下這些寶物。沒想到第二天,禮物就被段祺瑞退回了。張作霖曾送他江魚和黃洋,也被退回。

段家家教甚嚴,夫人和姨太太都不准干預公事。段祺瑞也從不給自己的親人謀差事。有人勸他給兒子段宏業在政府部門謀個一官半職,被他一口拒絕;胞弟段啟甫求官,也被段祺瑞拒絕,他給了胞弟一點錢,讓他回老家合肥做生意;後來段啟甫利用哥哥的影響拉攏生意,被人捅到北京,段祺瑞就嚴令制止了其弟的行為。

段祺瑞一生沒有不動產,這在軍閥中是絕無僅有的。原配夫人是袁世凱的乾女兒,袁世凱就以這個名義在北京給段家送了一套房子。這套房的產權所有人和袁世凱打牌,輸了40萬大洋,就將房子抵押給袁世凱。袁世凱離世後,房主拿著房契找段祺瑞要房。段二話沒說,帶著一家人搬走了。他只在這棟房子裡住了兩年。從此,段家整個一大家子人一直靠租房和別人接濟。

據段祺瑞的侄子段宏炳回憶,段祺瑞兄弟仨就他長壽,下一代共15個子侄都被他收養,他像親生父親一樣關心他們,供他們讀書,將他們撫養成人。段祺瑞喜歡聽小孩子背書,背得好的還獎勵一塊錢。一大家子人都靠他一個人支撐。段祺瑞棄政後,全靠友人和以前的下屬接濟生活。

1924年3月,在紀念北京大學25周年的民意測驗中,大學生投票選「國內九大人物」,段祺瑞得票僅次於孫中山、陳獨秀和蔡元培,與胡適並駕齊驅,吳佩孚、黎元洪、馮國璋、張作霖等人難以望其項背。

1924年天津會議,左起:梁鴻志、馮玉祥、張作霖、段祺瑞、盧永祥、楊宇霆、張樹元,站立者為吳光新。(公有領域)

張乃惠:外公沒有下令向學生開槍

導致段祺瑞政治生命結束的是「三一八慘案」,即47名愛國學生、民眾死於段祺瑞執政府的槍殺。

1926年3月18日,北京學生和民眾在李大釗等人的領導下,就《辛丑條約》八國公使站在日本一方對峙國民軍一事,向段祺瑞政府發出抗議請願。遊行隊伍最後進入了鐵獅子胡同(今張自忠路)東口,在民國臨時政府段祺瑞執政府門前的廣場集會。

示威者公推代表去向衛士長交涉,不知出於什麼原因,執政府衛隊長下令開槍,導致47人死亡、150餘人受傷,包括兩名便衣警察、一名衛兵。慘案發生後,社會群情激憤,各大媒體爭相報導。共產黨人邵飄萍主持的《京報》12天內,就發表了206篇消息、評論、通電和紀念文章。3月23日,北京各界人士齊聚北京大學大操場舉行萬人公祭大會。

社會各界把矛頭指向了國務總理兼陸軍總長賈德耀和段祺瑞政府。3月26日,在外蒙庫倫的馮玉祥在當天的日記中說:「政府如此屠戮民眾,誠自殺也。」

當時到底是怎麼導致開槍的呢?後有記者披露,示威者中有人拿帶鐵釘的棍子,搶奪士兵的槍,混亂中才導致開槍。司法總長盧信認為,整個事件是共產黨人挑起混亂和鬥爭的一個詭計。

那麼到底是誰下令開的槍呢?史學界至今沒有定論。北大校長傅斯年認為,此系馮玉祥部將鹿鍾麟所為,也有人指出是賈德耀,或是衛隊長官。更有人認為,此乃蘇聯人的一個陰謀。

更多人認為是段祺瑞下令開的槍。然而,段當時並不在政府內。後據段祺瑞的外孫女張乃惠回憶說:段家整家族的人認為,這是一個千古奇冤。張乃惠聽她母親說,段祺瑞當時在家裡,根本就不在執政府內,學生示威遊行的事,段祺瑞事先根本不知道!當時的通訊不發達,不知道發生了什麼情況,怎能下令開槍呢?

位於北京市東城區平安大街北側張自忠路(原鐵獅子胡同)3號的清陸軍部和海軍部舊址,1924年作為段祺瑞執政府。(蔣亦炯/Wikimedia Commons)

當眾長跪 終身素食

張乃惠的母親告訴她,慘案讓段祺瑞極度悲憤不安,那段時間他天天吃不下、睡不著。段祺瑞在政府召開的會議上說,「學生們年輕、熱情、愛國心強烈,但他們容易衝動,很容易被人利用。」張乃惠的母親說,「被人利用」顯然指的是共產黨人利用了學生。

段祺瑞頒布文件申明:「伏念青年學子熱心愛國,血氣方剛,陡起填膺之憤,意氣所激,遂爾直前。揆其情跡,實有可原,特頒明令,優加慰恤。」他讓人立即調查死難者的名字,給予優撫。段祺瑞還在悼念三一八慘案死難同胞大會上,當眾長跪不起,並立誓終身食素以贖罪,以表示他對這場殺戮的痛心疾首。

張乃惠的母親一直活到102歲,作為段祺瑞的親生女兒,她很了解父親的為人,段祺瑞腿病很重,卻不顧自己的病痛,長跪不起。段祺瑞後來直到病危之際都一直食素,醫生一再勸他改變飲食、增加營養,他始終沒動搖。

張乃惠向母親發過誓,一定要還原真實的段祺瑞給世人。

段祺瑞。(公有領域)

抵日南下

「三一八」慘案後,段祺瑞引咎辭職,舉家遷往天津魏宗瀚宅。沒有了薪水,經濟更為窘迫,從小就吃苦節儉的段祺瑞,親自審查日常開支詳細帳目,辭退傭人,厲行節約。因他平時善待部下,落難之際,一些老部下自願輪流到他家站崗,並料理宅內雜務。

1928年蔣介石北伐勝利,到北京得知段祺瑞的生活狀況,派吳忠信到天津看望段祺瑞,因蔣介石曾為保定陸軍學堂的學生,便以「師生之誼」給段送了2萬元生活費,以濟時需。此後三四年,蔣介石陸續派人送充足的款項供段祺瑞解決一大家的生活問題。

九一八事變,日本人想利用段祺瑞的影響力來組織華北政府,對抗蔣介石與國民黨。1932年底,日本關東軍特務機關長土肥原曾多次到天津密訪段祺瑞,許以厚報,遭到段祺瑞堅決拒絕。據段祺瑞後人回憶,日本人當時開車直入段府,段非常討厭日本人。

1933年1月21日,蔣介石派交通銀行董事長錢新之作為特使密赴天津,安排段祺瑞轉到上海。段祺瑞後人袁迪新回憶,段祺瑞見到蔣介石的親筆信後,巴不得馬上離開天津,躲開日本人。

段祺瑞到達南京時,蔣介石親自迎接。後蔣介石安排段祺瑞住在上海法租界霞飛路的陳調元公館裡。據段之女段式巽回憶:「先父寓滬期間,蔣氏除供應我一家生活上所需,諸如住宅、僕役及醫療等一切開支之外,每月另致送一萬元供先父使用。」蔣介石讓錢新之負責照顧段祺瑞生活,對段祺瑞可謂關心備至。

後來在接受《申報》記者採訪時,段祺瑞說:「日本暴橫行為,已到情不能感、理不可喻之地步。我國唯有上下一心一德,努力自求。語云:求人不如求己。全國積極準備,合力應付,則雖有十日本,何足畏哉?」

日本人還不死心,在天津拉攏段祺瑞舊部屬王揖唐、曾毓雋,1935年某日,王揖唐給段祺瑞發了一封暗語電報,勸段祺瑞倒向日本人,段回覆電報一封,斷然拒絕,並請報社記者把與王往來的電文公布於眾。

虔誠敬佛與「八勿」遺言

北洋政府裡信仰佛道的人很多,比如,曹錕是佛教居士,曹汝霖既信佛又向道,段祺瑞則潛心信佛。

段祺瑞曾誠邀中國佛教界的領袖人物太虛在北京講經說法。1925年,九世班禪受段棋瑞之邀乘坐專列到達北京,受到政府代表、蒙藏院官員及數千民眾和軍人的迎接。與此同時,段棋瑞在北京雍和宮進行系列法事活動。

在天津日租界壽街時,段祺瑞自號正道居士,在家中設佛堂禮佛誦經,平時和家人分餐吃素食。到上海後,他一心向佛,每日吃齋、念經、看書、下棋。段祺瑞一生酷愛圍棋,資助過大批圍棋國手,如吳清源、汪雲峰、顧水如等人。他曾捐資修建青島湛山寺,因而湛山寺邊的一條馬路,即以他的字號命名——芝泉路。

段祺瑞。(公有領域)

1936年11月1日,72歲的段祺瑞病逝於宏恩醫院,臨終前留下親筆遺囑,以其一生的感懷,總結了國家民族復興自強之途,其中有「八勿」:「復興之道,亦至簡單,勿因我見而輕啟政爭,勿空談而不顧實踐,勿興不急之務而浪用民財,勿信過激之說而自搖邦本,講外交者勿忘鞏固國防,司教育者勿忘保存國粹,治家者勿棄固有之禮教,求學者勿鶩時尚之紛華。本此八勿,以應萬有,所謂自力更生者在此,轉弱為強者亦在此矣。」

段祺瑞還在遺囑中說明:「余生平不事生產,後人宜體我樂道安貧之意,喪葬力崇節儉,殮以居士服,無以葷腥饋祭。此囑。」

11月5日,國民政府予以國葬,發治喪費一萬元,並下半旗致哀。政府令中有評價曰:「前臨時執政段祺瑞,持躬廉介,謀國公忠。辛亥倡率各軍,贊助共和,功在民國。及袁氏亟僭號,潔身引退,力維正義,節慨凜然。嗣值復辟變詐,誓師馬廠,迅遏逆氛,率能重奠邦基,鞏固政體,殊勛碩望,薄海同欽。」

段祺瑞是安徽人,蔣介石原先想將他安葬在皖南,段祺瑞的兒子段宏業則主張靈柩運回北京安葬。1936年底,靈柩暫放在北京西山臥佛寺後殿一間房間裡,1937年7月,日本人占領了北平,徵用了臥佛寺,段宏業只好將父親安葬在白石橋附近的段祺瑞弟弟的墓地周圍。

中共竊政後,白石橋一帶被徵用,段家將墓地遷至北京清河縣,過了幾年,墓地又被中共徵用,只好再遷,直至1963年,遷至萬安公墓。文革中,萬安公墓被砸毀。@*#

參考資料:

《文史天地》:《頗具爭議的「北洋之虎」段祺瑞》
《炎黃春秋》:《另一個段祺瑞》
《江淮文史》:《段祺瑞家族訪談錄》
《文史月刊》:《段祺瑞晚年的民族氣節》
釋東初《中國佛教近代史》,台灣東初出版社
周俊旗等《段祺瑞真傳》

點閱【民國風流人物】系列文章。

責任編輯:李婧鋮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譚延闓為民國初期的傳奇人物,12歲就被光緒皇帝的老師翁同龢稱為「非常之才」,一目十行的能力爲人稱道。他曾任國民政府主席、中華民國首任行政院長,還是民國四大書法家之首、民國第一大美食家。平步青雲的他,最為後世稱頌的,還是他的人格特質。
  • 娶了十七歲的王玉齡,張靈甫頗為自豪:「我討了一個好老婆,這比什麼財富都重要,我要討飯的話我老婆可以給我拿碗。」
  • 人死後必須下葬,因為中國人歷來講 「入土為安」,這樣無論是對逝者還是其家人,才能夠得到心安,然而,蔣介石先生卻一直未能入土下葬。
  • 閻錫山。(公有領域)
    在「容不下一張安靜的書桌」的紛亂年代,閻錫山為山西孩子打造了美國最新樣式的建築,用於校舍與教室。閻錫山認為,什麼錢都可省,唯有教育不能省。1911年,山西省文盲占總人口的99%,閻錫山治晉近40年期間,山西義務教育普及率達60%~80%,各縣教育經費占行政支出最高時達82%。
  • 1880年9月23日,李叔同生於天津名門望族。他降生之日,一隻喜鵲口銜松枝送至產房內,人們都說這是佛賜祥瑞。其父李筱樓當時已是68歲,老來得子,非常高興,給他起名文濤,字叔同,他排行第三,小字三郎。李叔同的母親王氏,是李筱樓的五姨太,當時是20歲。
  • 1916年,李叔同假期到杭州虎跑寺斷食,開始是想藉此療治長期折磨他的神經衰弱症。期間的一些神奇體驗,讓他悟到很多東西,同時他也接觸了很多佛經,對名利情執的虛妄,有了進一步了悟。第二年,李叔同又去聽法,自己改名為「李嬰」, 示脫胎換骨之意。
  • 台灣民主自由
    蔣經國先生是中華民國第6、7任總統。他知人善任,啟用一批優秀的官員,將台灣建設成一個經濟起飛的國家,成為當時亞洲四小龍之首。同時他晚年也解除了種種的政治禁令,讓台灣走向民主化。曾有民調統計,有超過半數的台灣人民認為他是最受到懷念,也是對台灣貢獻最大的總統。
  • 歷史上的今天,林肯:失身草莽良亦寇,一朝稱王賊亦雄。天地黑白早有定,是非成敗轉頭空。獨立自由血鑄就,想拿走就拿走?不中!
  • 蔣介石是近代知名的領導者,大多數人普遍以為他是一位冷酷的軍事強人,其實檢視他的日記與過去侍衛的回憶錄,可發現許多他個人在私底下與人熱情互動、為人設想的小故事,這些故事在他「車遊」期間最為多見,而「車遊」則是他個人最喜歡的休閒活動之一……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