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花飛墜 讚歎帝王 蔭福僧俗

文/宋寶藍
甘肅省榆林窟第15窟南壁上的中唐壁畫,飛天女神正在演奏琵琶。該壁畫曾在宋、西夏、元、清諸代經過修飾。(公有領域)
font print 人氣: 712
【字號】    
   標籤: tags: , , , ,

妙麗的天女飛舞在虛空,手持花籃,撒下吉祥的花朵。超然出塵的景觀,如今在敦煌壁畫、古代繪畫中能夠找到它的蹤影。天國勝境,著實引人入勝。

然而在現實中,是否出現過天花飛墜的景象?根據民間記載,有福報的僧俗大眾,包括帝王,都曾親眼目睹仙花呢!

帝心敬佛 天降金花示讚歎

歷史上,元世祖忽必烈虔心敬佛,為了祈求上天賜予天下黎民福祉,至元七年(1270年)採納帝師八思巴的建議,在大明殿御座上,放置了一個白傘寶蓋。寶蓋之上,用泥金書寫梵文經典,用來鎮伏邪魔,鎮守邦國。

當時,官員張昱作詩讚歎:「黃金大殿萬斯年,十二丹楹日月邊。傘蓋威蕤當御榻,珠光照耀九重天。」

忽必烈曾問帝師八思巴,修建寺院,築造佛塔,會有什麼功德?帝師說,能夠蔭福護佑芸芸眾生。於是忽必烈修建仁王護國寺,為天下萬民祈福,並以之鎮護國土。

一天,忽必烈和帝師談話,看到上天降下仙花,花雨繽紛而下。於是問帝師:「為何會有這般祥瑞?」帝師說:「陛下敬重神佛的心,感動上天,降下金花,以示讚許。」

清朝改琦《天女散花》。(公有領域)

天花飛墜 僧俗共睹

據民間記載,北宋時期,有不少僧俗也曾有幸目睹天花的神采。安州有一位張公,為人心地純厚,素來崇信佛門。宋神宗元豐甲子年,張公到五台山禮佛,捐贈百萬錢,用以供養神佛。

張公每天早、中、晚三個時段,必會來到大殿。收束身心,備辦香茶珍果,莊嚴肅穆地焚香禮拜。守護大殿的僧人看到他如此虔誠,兩相比較之下,也就不覺得自己每天清晨到此打開大殿大門有多辛苦了。

一天,張公遍遊五台山諸台,虔心朝拜。他登上西台山頂,焚香禮佛時,忽然聞到一股奇異的芳香,奇香瀰漫在群山中,久久不散,卻不知從何而來。

當人們抬頭仰望天空時,看見無以計數的天花,紛紛揚揚飄落下來。天花顏色各異,青色、黃色、朱色、紫色等,幾乎所有的顏色都具備了。天花繽紛,洋洋灑灑,不斷地落在人們身上,甚至多到與人首同齊。

當時,山上有數百人親眼目睹此一勝況。人們想要撿起天花,不料天花騰空飛起,人們無論如何也抓不住它。只有一朵天花飄落在張公手上,顏色之美,不可名狀。

晚上,張公返回到真容院,僧俗大眾有幸目睹天花真容,不禁感嘆:從來沒有見過這麼美的花兒。

張公愛不釋手,捧著天花下山時,常常看到一丈多高的圓光跟隨著自己。眾人送他下山,一直走了幾十里,依然戀戀不捨。

五台山大白塔。(Doron/Wikimedia Commons)

南京雨花台的來歷

天花飛墜的民間故事,十分引人入勝。中國歷史上,有一處景觀叫「雨花台」,據說它的命名就是根據天花飛墜而來。

兩晉南北朝時期,佛教盛行,當時出家的僧尼就有兩百多萬。金陵城以南二里處是一座高岡。根據元朝至正年間編纂的《金陵新志》記載:「舊傳梁武帝時,雲光法師講經台上,天為雨花,故名。」梁武帝時期,高僧雲光在此地講經,感動上天,天花紛紛墜落,猶如雨花。

至北宋時,《景定建康志》說,宋徽宗大觀年間(1107年—1110年),吏部侍郎盧襄根據「落花如雨」的歷史故事,將雲光的講經高台正式命名為「雨花台」。明清時期,雨花台景觀是「金陵十八景」之一呢!

讀罷這些民間故事,思緒隨著天花超然出塵,悠然翻飛。期盼有一天,天花飛墜不再只是世人的神話傳說!@*#

雨花台南大門名稱石碑。(西安兵馬俑/Wikimedia Commons)

參考資料:
《元史》卷77《祭祀志六》
《佛祖歷代通載》卷22
《廣清涼傳》卷下《續遺》
《廣弘明集·捨事李老道法詔》
《金陵新志》

責任編輯:李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敦煌位於甘肅、青海、新疆的交匯點,南枕祁連山,西接塔克拉瑪干大沙漠,北靠北塞山,東峙三危山。敦煌曾是古絲綢之路上的一個咽喉要地,在河西走廓的西端,為一面積不大的綠洲,四面戈壁、沙漠環繞。
  • 聖潔的光環罩在他們的頭上,遠處天上的飛天正在飛翔,萬丈烈焰正在升騰,似有還無的美妙音樂飄蕩在空中。「樂」和尚被這奇景驚呆了,這不就是他要尋找的西方極樂世界嗎?

  • 敦煌石窟藝術的全盛期是隋唐時代。與強盛的國力相適應,敦煌雕塑藝術也達到了頂峰。
  • 在莫高窟,還有更為完美,沒有斷臂的菩薩像。 那就是盛唐第四十五窟和第一百九十四窟的菩薩像。 這兩尊菩薩像,代表了中國古代人物塑像的最高成就。
  • 敦煌石窟藝術中數量最大,內容最豐富的部分是壁畫,有4.5萬平方米。其中最廣泛的題材是尊像畫,即人們供奉的各種佛、菩薩、天王及其說法相等,還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生活場景、古代建築造型、音樂、舞蹈等藝術。
  • 福報隨善因,惡報追惡因,一切都是自己所造,不是天龍鬼神所能左右的。
  • 薊子訓是漢代齊地人,年輕時曾在州、郡做過官,被舉薦為孝廉,授官郎中。後來又棄筆從戎,被任命為駙馬都尉。
  • 《春秋•昭公二十九年》和《左傳》中有同樣的記載,說秋天時,龍在絳地的郊外出現。史載中第一位「豢龍氏」是董父,是黃帝的後裔。在《九州要紀》中有提到:「董父喜歡龍,舜遣派他在陶丘豢龍,於是他成了豢龍氏祖先。」那麼豢龍氏職掌什麼工作呢?董父豢龍成功後,據傳他與龍一起升天!
  • 在日本京都博物館,珍藏著一座神異的木質僧人雕像,像高160厘米。最為神奇的是僧人面部從中間裂開,裡邊顯現的是觀音菩薩像。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 兩人說話間來到了一處巍峨雄偉的宮殿前,祖師說:「今天是天界一年一次盛會的日子,各路佛道神都會匯聚此地,你與我屏息遠離瞻仰,我會把他們在歷史上的名號告訴你,雖然那只是神降生人世的名字,回歸天界就不再用了,但是我告訴你,好讓你知道容易對照。」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