璀璨中華文化.重寶玉雕.巧雕極品

「肉形石」巧雕酷似東坡肉 巧從何來?

作者:踏雪飛鴻
清代巧雕極品「肉形石」(台北 故宮博物院提供)
font print 人氣: 5842
【字號】    
   標籤: tags: , , , ,

宋代大文豪蘇軾的「東坡肉」史上處處留香,如今那份香常常留在人的思想中,引人相思呀。如果你看一眼「肉形石」,可能那份對東坡肉的相思就落到實處了,而且不受時光的腐敗摧毀,因為「肉形石」是一塊碧玉、一件可以引人食指大動的巧雕精品。

量材就質 巧雕「肉形石」

「肉形石」是清代的「巧雕」之一,材料是一塊帶有色斑的碧石。碧石上,自然天成的色斑形成帶狀層分布,狀似肥油層很厚的五花肉;經過玉人工匠「量材就質」的巧思與巧手,將這帶著色斑的碧石雕成巧妙的玉雕作品。

「巧雕」是清代的流行風尚,一般所說的「巧雕」要符合三個條件:材質出自天然,加以巧妙的創作,展現天人契合的巧妙、出人意表的精妙。「肉形石」和著名的「翠玉白菜」都是這些條件攜手之下造出的巧雕。

「肉形石」色彩、外型肖似實物,香味仿佛從碧石飄然溢出,它的盛名在民間口耳相流。當它在人眼前乍現的那一刻,真是百聞不如一見。看那!那壓得出Q蹦彈勁的勻稱滷肉皮,配上肥肉間夾瘦肉的五花肉,不就是一塊讓人垂涎的「東坡肉」嗎?

東坡肉是一道紅燒豬肉,肥而不膩的美味佳餚。(彩霞/大紀元)

「俏色」處理 擬態逼真

可知道原始的沒有雕刻過的玉璞是沒有肉皮的。「肉形石」的皮色是經過「俏色」處理的。將玉染色,染出肉皮來,這叫「俏色」處理。玉人腦海中構想慢火燜熟的 「肉皮」的模樣、形狀,然後在碧石上染色作出肉皮。

玉人工匠在腦中先有了設計圖,然後,在碧石的對映位置上鑽出細密的點,模擬豬皮的毛細孔,這樣一來可讓堅硬的玉石現出鬆軟的模樣,且又容易上色。接著,均勻染上紅褐色的「肉皮」顏色,作出一致的厚度,還有層次感、光澤感。仔細看,肉皮上還表現出滷過之後自然呈現的凹凸起伏,在凹凸處的毛細孔的密度也不一樣。俏色處理之後的「肉形石」,好像以醍醐味滷出來的東坡肉,皮、油脂、瘦肉的形色層層分明,鬆軟多汁,從皮上的細毛孔中香味飄溢,處處送香。碧石作出的「肉形石」擬態逼真,展露玉人工匠的巧藝,和「量材就質」的精妙。

清代巧雕「肉形石」(高5.73,寬6.6,厚5.3)。(台北 故宮博物院提供)

玉人工匠的妙思和巧藝讓這塊碧石的特色發揮到極致,玉人順應碧石的天然色澤、紋理、型態,想出仿東坡肉的題材,再加上「俏色」處理補充原物的不足,造出的「肉形石」的毛孔、肌理都有精緻表現,肉皮、肥肉、瘦肉層次分明肖似真物,秀色可餐。

「肉形石」展現中華玉雕的巧技之華,呈現人與自然之間美妙的和諧。那自然天成的玉石遺落人間,經過玉人工匠的巧思和巧技的加工,展現出天與人契合的絕妙成品。這也是中華文化中「天人合一」的理念落在藝術領域的一種表現。

「肉形石」和「東坡肉」異曲同工之妙

因為蘇東坡的「東坡肉」,讓人對肖似美食的「肉形石」自然萌生的文化共鳴效應,一份文化的美感經驗油然而生。這裡也來說說「肉形石」文化背景中的「東坡肉」。

宋代大文豪蘇軾為後代留下許多美妙詩詞,也留下「東坡肉」。(維基百科/大紀元合成)

宋代大文豪蘇東坡(蘇軾)曾經遭貶到黃州,當時的他生活很拮据。東坡為人闊達,對錢看得開、放得下,他曾在詩中自況「東坡先生無一錢」。沒有錢的日子,他還是過得津津有味的。他和家人闢住宅的東坡種花、種菜、栽竹。

東坡愛竹甚於愛肉,他曾說:「可使食無肉,不可使居無竹;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不過,對於肉,東坡也覺得「食豬肉實美而真飽」。在黃州的他發現當地人不愛肥滋滋的五花肉,所以這種肉「價賤如泥土」,看在東坡的眼裡,是「黃州好豬肉」呀!美食家的東坡,對怎樣調理新鮮食材很有一手,他就把心得戲作《豬肉頌》告訴世人了:

淨洗鐺,少著水,柴頭罨(*覆蓋)煙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時他自美。黃州好豬肉,價賤如泥土。貴者不肯吃,貧者不解煮。早晨起來打兩椀,飽得自家君莫管。

後來菜餚食饌中出現「東坡肉」一道菜,就是從此取來的。

從《豬肉頌》來看東坡肉烹調方法並不複雜,在於自然火候,要點是要少水、小火慢燉,火候要足,東坡說「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時他自美」。大塊豬肉以小火、少水慢燉,待它自然熟,做出來之後,肉形完整漂亮,肉汁收到肉裡,光澤溫潤,色香味俱全。

讀者諸君看看巧雕「肉形石」的「自然」和美饌「東坡肉」,都是妙在自然、妙在慢工出細活的火候,二者異曲同工產生共鳴之妙!

參考資料:

台北 故宮博物院提供:《天宮寶物》
台北 故宮博物院提供:《敬天格物》
蘇軾:《蘇東坡全集》

@*#

──點閱【璀璨中華文化】的亮點──

責任編輯:方沛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春秋時代,晏子說了什麼讓齊景公激賞讚道:「吾不見君子,不知野人之拙也!」圭璧寶玉如何象天,如何作為君主立於天道的禮器?
  • 從這兩件史前玉圭——人面紋圭和鷹紋圭中,你可以發現驚人的史前玉雕藝術水準太亮眼了,令人驚歎的中華用玉文化,你知道多少?
  • 七千多年前玉璧就現蹤了,它在中國大陸的先民文化中表現了一種普遍的共通性。為什麼說玉璧在中華文化中絕對是不可或缺的一環?玉璧這種玉器具有怎樣的高格地位呢?玉璧的工藝技術有哪些精湛高超的展現呢?
  • 一般所說的「巧雕」要符合三個條件:材質出自天然,加以巧妙的創作,展現天人契合之妙,「翠玉白菜」就是這些條件攜手之下造出的極品巧雕。「翠玉白菜」的「出身」和一位平民貴妃連繫在一起。
  • 玉琮是人間獻給神的最高敬意,是祭祀天地的禮器,承載著天人合一的文化。五千年前的玉琮蘊藏著「密碼」更是與眾不同。
  • 在中國,珍珠出現於大禹時代,大禹治水後劃分九州,確定各地的稅貝賦和貢品,珍珠就被劃為貢品之一,秦漢以後珍珠飾品日漸普遍。據載周文王曾用珍珠裝飾髮髻,在中國古代飾物中,珍珠常與璧玉並重,用作帝皇冠冕袞服上的寶珠,或后妃的首飾,象徵權威與尊貴。
  • 玉,其實是一種石頭,卻有水的溫潤。八千多年前,中國人的祖先就開始崇尚玉了,最初的玉,是人與神進行溝通的媒介。玉的象形字,就是三塊美玉用一根絲繩貫穿起來,稱「三玉之連」,指玉通天、地、人。古人認為,玉可通神,神的旨意會通過玉來傳達,順應天意者也可通過玉與神溝通,得到神的護佑。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