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書生屢試不中 高僧告知四大條件

作者:劉曉
弘道和尚預言的絲毫不差。想來世間的人不過是在走早已被安排好的路而已。(fotolia)
font print 人氣: 6022
【字號】    
   標籤: tags: , , ,

不管身在迷中的世人相不相信,人一生中的功名利祿、生死富貴,乃至婚姻都是有定數的,有些人雖然是通過努力得到了這些,但殊不知努力也是其人生的一部分。

且說唐朝曾任河中少尹也就是任山西府副職的鄭復禮,進士未及第前曾參加過十次科舉考試,但每次的結果都是落榜。十幾年的寒窗苦讀,換來的是這樣的結果,其心情何等糟糕以及生活何等窘迫困頓可想而知。

示意圖。清 徐天序《山水畫.讀書》,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藏。(公有領域)

走投無路也不知未來會如何的鄭復禮,決定去長安的千佛寺找弘道和尚請教,因為人們都說他是一位得道高僧。坊間還傳說,這位和尚常常白天睡覺,晚上在冥府辦事。不過,非常怪異的是,去向他求教的十個人中,被拒絕的有八九個。

這一天,沐浴更衣後的鄭復禮去拜見弘道和尚。與對待其他人不同,弘道對他的態度十分溫和,並對他說:「我從來沒有將天機泄漏給別人。今天你懷著屢試不中的心情來找我,我於心不忍,所以會告訴你一些事情。那就是你只要繼續努力,一定會功成名就的。但是你的情況比較特殊,所以不能隨便說的。」

鄭復禮於是拜問自己考中功名的時間。弘道說:「考中的日期,必須有四件事作為先決條件,然後你的心願才可以實現。四件事,缺一件也不行。而且你和你的骨肉至親相繼考中三榜。三榜之前,要想中榜難如登天,三榜之後,要想中榜易如反掌。」

鄭復禮愕然且不明究竟,便問是哪四件事。弘道遲疑了很久才說:「你千萬不能對別人說,你要考中的四個條件很特殊。第一件,必須是朝廷改年號的第二年;第二件,必須是禮部侍郎再次主持科舉考試;第三件,考中第二名的必須姓張;第四件,同年參加考試的必須有排行第八的姓郭的舉子。四件事少了一件,便功虧一簣,不能成功。你的弟弟、侄子依次中榜,順序必須如此。」

聽了弘道和尚的說辭,鄭復禮雖然有些懷疑,但心情還是比較鬱悶,覺得自己考中是沒有什麼希望了,所以敬謝和尚後離開了。

科舉考試的情景。(公有領域)

唐穆宗長慶二年,有人將鄭復禮的名字推薦給主考官,鄭因為主考官不是第二次主持考試,所以覺得希望渺茫。果然,他再次落榜了。直到唐敬宗時改國號為寶曆的第二年,楊新昌再次擔任主考官,鄭復禮暗自高興,但沒敢對別人說。第二年春天他果然中榜,第二名也果然姓張,叫張知實。更為神奇的是,同時參加考試的有個郭八郎,叫郭言楊。

鄭復禮感慨良久,並將此事記錄在案。不過他自言自語道:「弘道說三榜的順序必須這樣,一榜已經夠奇怪的了,怎麼能再有一次,並且還有第三次呢?」

然而,世事早有安排。唐文宗大和二年,鄭復禮的親戚、後官至尚書右丞的韓憲參加科舉。當年的科舉考試規模非常大,但因為主考官不是第二次主持考試,韓憲沒有中第。大和九年韓憲再次參加科考,還是名落孫山。直到改國號為開成的第二年,高鍇再次擔任主考官,韓憲高中。第二名的還是姓張,叫張棠。同時參加考試的有個郭八郎叫郭植。

鄭復禮聽說後,深以為奇,將其再度記錄在案。三榜雖然還差一榜,但兩榜都被弘道和尚說對了。鄭復禮私下對家人說:「難道真像弘道說的那樣?」彼時弘道和尚已不知去了哪裡。

過了幾年,鄭復禮的侄子、後來成為駙馬的都尉鄭顥參加科舉考試。也是在唐武宗年號改為會昌的第二年,禮部侍郎璟再次主持科舉考試。鄭顥考中了頭名狀元,第二名叫張潛,同時參加考試的有個郭八郎叫郭京。

弘道和尚預言的絲毫不差。想來世間的人不過是在走早已被安排好的路而已。@*#

殿試是古代中國科舉制度中最高一級的考試,通過殿試錄取的就是進士,其中第一名稱為狀元,第二名稱為榜眼,第三名稱為探花。(Vmenkov/Wikimedia Commons)

參考書目:

《太平廣記》引自《野史》

責任編輯:李婧鋮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唐朝初期有一位青史留名的宰相,名叫婁師德,他身長八尺,嘴方,嘴唇很寬厚。史書說他為人深沉、有度量,有人觸犯了他,他就謙虛退讓以求得別人的原諒,而且不在臉上流露出惱怒的樣子。大家熟知的成語「唾面自乾」就和他有關。
  • 綠葉與水
    唐玄宗時期有個官員叫唐紹,小時候就不同尋常,因為他能記得前生的事情,而且歷歷在目,甚至能預測自己的生死。不過,他從沒對人說過自己有這個功能,連他的妻子、孩子也不知道。
  • 受現代影視劇的影響,現代人想當然地認為,高高在上的天子、皇帝只有接受臣子們跪拜的份兒,根本不可能有皇帝反過來給臣子行這樣的禮的情況,偶爾有天子求賢若渴,最多也就是行行揖禮罷了。然而,真實的歷史卻讓我們大吃一驚。比如在現代鮮為人知的尊養「三老五更」的儀式上。
  • 古往今來,修行的人重在修心,而那些表面也在修,內心卻懷著各種各樣不純淨念頭的修行人,最後的結局會怎樣呢?史書上的一則故事就在給人們啟示。
  • 天
    古人有言:生死有命,富貴在天。一切皆有定數。發生在唐朝的三件奇事就在印證這句話。
  • 身處迷中的常人對於仙界的一切自然都非常好奇,比如神仙住在哪裡,仙境到底是什麼樣的,神仙聚會時會說些什麼、會做些什麼等等。大概是為了讓俗世中的人相信神佛的存在,歷朝歷代都有有緣之人,得以一窺究竟,並將所看的情景流傳於世。
  • 鐵甲騎兵,是騎士與戰馬都穿著堅固鐵甲的兵種。他們同時具備極高的防禦與攻擊能力,主要用以前線衝鋒擊破步兵之方陣,在東西方戰史上都有過輝煌戰果的紀錄。在北宋時期的遼國也有著這樣一支精銳部隊,一度讓宋軍陷入苦戰,但這支部隊最後是如何被打敗的呢?這便是在河北當地流傳千年的楊門女將大破鐵甲騎兵的傳說......
  • 傳說大禹治水留下的海眼,在江陵縣城的南門外就有一個。「海眼」有龍、各種神獸或神靈鎮守,不能輕易移動、打開,否則海水就會倒灌陸地,形成洪水災害,江陵城就發生過這樣的事。
  • 唐總督只信鬼話勘案,不重證據,差點造成一樁冤案;而江蘇司郎中紀容舒與刑部主事余文儀,雖遇奇事,仍盡忠職守,詳實勘查案件,最後讓一樁沉冤得以昭雪。
  • 老人收到的一百兩,其實是從商人的箱子裡拿出來的,而招待老人的酒席,是典當商人的背心付的錢。但這位江西術士如何辦到的?這就無人知曉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