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西藏近代歷史學家:香港年輕人很了解中共

西藏近代歷史學家達瓦才仁讚賞香港青年在反送中運動中的耐心與智慧。圖為資料照。(陳柏州/大紀元)
人氣: 3631
【字號】    
   標籤: tags: , , ,

【大紀元2019年09月09日訊】 (大紀元記者江禹嬋台北報導)香港是一個融合東西方文明精華的城市,更是世界金融中心,對政治一貫冷默的港人,在近期的反送中運動中,從「不問世事」到「勇武抗爭」。

針對「勇武派」與「和理非」截然不同的抗爭風格,專家分析,香港這兩股勢力顯示,香港人不是打不還手、罵不還口,任人宰割的,而是既做出適當反抗,又控制在理性和平與「接近暴力」的「零界點」上。這說明「香港年輕人,他們非常了解中共」。

香港從不熱衷政治運動,到現在成為熾烈的反共先鋒,達賴喇嘛西藏宗教基金會董事長、西藏近代歷史學家達瓦才仁接受大紀元專訪說,如果沒有「勇武派」,只用任人宰割式的和平方式,來面對中共凶惡武警,恐怕就被掃平了。「中共是不跟你講道理的,它是跟你講實力的。勇武派展現了香港人的實力,而且在到達暴力的臨界點退回,是一種很好保護自己的方式。」

至於「和理非」的方式,達瓦才仁認為,這是現代文明社會普遍接受的原則,不過一直有爭論的是甘地的鬥爭方式,只能對付英國式民主政府,「對付中共這種集權政府無用。」

他提到,「勇武派」的做法,以及「和理非」的群眾方式,兩方是相輔相成的,若單只存在任何一種,運動很容易越界,或是被中共快速壓制消弭。

香港人這次「和理非」和「勇武派」互相掩護的新型抗爭手法,令中共進退維谷,鐵拳無法施展。他認為,這批李小龍的傳人,立下了民主抗爭運動的「截拳道」戰勝專政鐵拳的「輕武裝」經典戰役。

逃離中共專制 卻驚覺香港已不安全

為何說香港人了解中共?達瓦才仁認為,目前香港的居民,大多都是在中國遭受打壓而逃出去的,更多是拋棄在中國的官位拿著單程簽證到香港,無論是合法或非法方式,都是想盡一切辦法、冒著生命危險來到香港,目的是希望獲得新的生活。

「他們當初離開中國,正是因為了解中共。」毅然決然放棄一切事業、官位,去求得香港平民這樣的身份,「有些人是在中共統治下遭受到苦難所致」,香港是他們認為比中共統治下的中國,相對來說比較好的一個地方。

這次引發如此大的抗爭活動,特別是許多年輕人站出來,並非只是因為《逃犯條例》的推行,而是長久以來對中共管治的方式,就如同中共對待西藏、新疆採用「蠶食鯨吞」的手段推行其政策,對其所作所為感到反感、累積怒氣。

「從中國到香港的人們,已經看到過去他們所熟悉的一切,意識到他們當年冒著生命危險拿到的香港居留權利,及好不容易獲得的自由即將失去。」

武警混入群眾 施暴惡行 暴露無遺

這次運動還有另一項特點,就是民眾拍下許多現場視頻,讓中共惡行暴露在世人面前,導致它鎮壓也不是、退讓也不願意,進入到一種死局的狀態。

反觀中共派了那麼多的人到香港,故意引起爭端,目的想要把香港人激怒,再找藉口鎮壓,但勇武派很清楚知道界線在哪,他們是勇敢的抵抗保護自己。

這些年輕人既了解中共問題,又了解香港地位對中國而言,是一個會下金蛋的雞,不能肆意地像對西藏、新疆的方式打壓。

他認為,正因為有勇武派,讓中共無法用「低武力」來掃平抗議民眾,但又無法用高壓的鎮壓模式來對待反送中抗議爭,相信這是香港基於對中共本質理解後,目前做出最好的應對方式。

中共對付香港人的策略

「中共是要把母雞殺掉嗎?還是要金雞蛋?」勇武派把握了這一界線,若要金雞蛋,就必須讓香港人民擁有自由生活與尊嚴,否則跟你同歸於盡,以此迫使中共政權作出選擇。

達瓦才仁分析,中共目前的策略,是想用傾國之力對付香港城市,並耗到香港人精疲力盡,讓香港市民對混亂秩序感到厭煩,讓未出來抗議的500多萬港人,對出來抗議的200多萬港人產生矛盾,然後由港人自己出面擺平紛爭,中共正在做這樣的夢想。

不過香港人對中共了解,從年輕人的決心,以及香港市民的狀況可看出,港人的勇敢、耐心,以及他們的聰明,真是令人敬佩與讚歎。

達瓦才仁認為,這是從1949年中共建政以來,面對人民反抗,首次出現束手無策的地步,「這是破天荒對人民低頭、作出妥協,這是第一次。」從過去的歷史脈絡以及行為來看,這次撤回已算是作出讓步。「中共想制服香港的夢想已經破碎。」

台灣有福報 不會步上香港後塵

今日香港的遭遇,讓世界也關注台灣的安危。近日世界最宜居國家排行出爐,台灣因為品質良好、價格實惠的醫療資源,獲得第一名全球最適合居住城市的殊榮。

達瓦才仁談到,「台灣不管從人文、地理、環境,以及自由民主等各方面,真的是非常好的地方」,但正因台灣人享受這樣的地方,就無法理解中共有多壞。

「其最壞的理解程度,是超越台灣人的想像的」,即使台灣處處受到中共打壓,達瓦才仁說,以台灣人的福報,善會戰勝邪惡,他不擔心台灣會步上香港後塵。#

責任編輯:高靜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