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瑰寶﹕故宮邀你親睹中華文化精華

宇塵  

人氣 9
標籤: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紀元12月4日訊】

在法國讀書的時候,曾經有個韓國朋友說,她覺得蔣介石的一大功勞就是把北京故宮的文化寶藏安全地遷到台灣。然而也有個法國朋友批評,國民黨不該把故宮的文物帶到台灣,使得北京的故宮內部空洞無物,億萬中國人民看不到自己的民族文物。當然後者的說法使我很不服氣,立刻跟他辯解這是戰亂當時必要的措施,否則今天我們不是得遠赴日本看自己的民族文物,就是要痛惜這批文化瑰寶毀損於文革浩劫之下。

其實法國人的看法不足為奇,因為對於法國人來說,文物的保存似乎比國家的存亡要更重要,所以法國才會在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為了避免巴黎的古蹟被破壞,對德國幾乎是不戰而降。在此姑不論歷史的是非,但回頭想一想,這故宮博物院不也是歷史送給台灣的一份厚禮嗎?

故宮歷史的回顧

故宮的早年歷史,在戰火下可說是歷盡艱辛。民國十四年,在「末代皇帝」溥儀被迫搬離紫禁城之後,故宮博物院就在清宮原址成立了。然而時局動盪,文物很快就面臨播遷的命運。民國二十年九一八事變發生,中央政府權衡當時局勢,不得不將重要古物遷往京、滬;並在南京成立分院。不幸局勢再變,南遷文物只得再遷往大後方,臨時安頓在四川峨眉、樂山、及安順、巴縣等地。民國三十四年抗戰勝利,文物雖然安然運返南京,可惜國共戰事又起,最後這批文物在民國三十八年隨著失利的中央政府來到台灣,暫時存放於台中霧峰鄉的北溝。一直到民國五十四年,故宮博物院在台北外雙溪復館,才對外開放,正式與台灣的民眾見面。

豐富傲人的典藏

如眾所周知,故宮藏品主要承續清宮舊藏,部分文物甚至歷經宋、元、明以來的宮廷內府收藏,流傳過程歷歷可考。後來故宮陸續接受捐贈、歸還,加上有計畫地蒐購文物,藏品益加豐碩。民國78年故宮曾以兩年的時間進行總清點,分為陶瓷器、玉器、銅器、書畫、善本書籍、檔案文獻和雜項等七大類,總數高達六十四萬五千餘件!據說,如果以每期三個月為計算,要全部輪流展完這些收藏,至少要花上一甲子以上的時間。這些文物跨越的年代相當久遠,向上可追溯到新石器時代(約10,000 -2,000B.C.),向下延展一直到民國時期,綿亙中國歷史達七千年之久;而豐富的藏品,也使故宮的收藏達到無斷層的境地。

某些藏品因為獨具歷史意義或藝術價值而特別受到世人的青睞。如商周的銅器、宋代的瓷器、唐宋名家的書畫,論質、量上都足以傲視全球,其中不乏舉世無雙的珍品,如大家熟悉的毛公鼎、散氏盤、北宋范寬的谿山行旅圖…,都稱得上故宮的「鎮院之寶」。幾年前國人就曾為了珍貴的「谿山行旅圖」是否應該出國展覽的問題而爭論不已,其受重視的程度,可見一斑。

除了經常展出的藏品之外,這批文物大部分收藏在原有的山洞庫房及新建庫房,故宮正努力結合學術界資源,同時引進高科技以改善文物的典藏及保存方法,希望達到「以第一流科技來維護七千年歷史文物」的目標。

每年約有三百萬人參觀

故宮博物院已經成為台灣吸引國外觀光客的一張王牌:任何人要想親睹中華精緻文化的精華,最佳的選擇非台北故宮莫屬了。故宮名列世界四大博物館之一,全年365天貽d放,據統計,每年大約有近三百萬人次前往故宮博物院參觀。

為了讓外地的民眾也能接觸到這些文化瑰寶,長久以來故宮推動複製品在台灣各地展出,甚至深入監獄,使得受刑人也得以在民族文化的薰陶中淨化身心。近來故宮更致力將文物推向世界,同時將世界著名博物館的館藏也引入故宮,作為雙邊互惠的文物交流。近來幾次國外的邀請展的成功如畢卡索、達利等;更為外雙溪故宮增添了新鮮多彩的活力。

U◎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新西蘭國際南極中心遊記:不容錯過的體驗
【1000步的繽紛台灣】高雄五星級度假酒店
在海邊戲水看到這種波浪要趕緊逃命
組圖:韓國仁川櫻花公園 花海美不勝收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