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元專欄】茉莉:“這裏澆鑄著中國人的敬意與愛心”

--陳維明爲達賴喇嘛塑像

茉莉

人氣 2
標籤: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紀元3月18日訊】 四年前的春天,我在印度達蘭薩拉與流亡藏人共度三月十日的西藏自由抗暴紀念日。那時的情景記憶猶新:雪山、陽光、青松、悠遠浩蕩的佛號、高高飄揚的雪山獅子旗、穿色彩鮮豔的民族服裝的西藏人和印度人。人們悲欣交集,深切懷念幾十年前在西藏抗暴犧牲的同胞,並虔誠祈禱西藏自由的未來。

四年後的春天,旅居新西蘭的藝術家陳維明和《新報》主編陳維健,踏上了我們曾走過的同一條印北山路———那是一條通往達賴喇嘛,通往流亡藏人的友情之旅。

與我們不同的是,陳維明帶去了他那一雙藝術家化平凡爲神奇的手。在達蘭薩拉達賴喇嘛的居住地,領悟了佛祖大慈大悲的情懷,他的靈感噴泉而出。經過幾個星期的精心雕塑,他完成了一尊達賴喇嘛的半身銅像。與銅像一起,陳維明還設計鑄造一塊銅牌,上面書寫三種文字:漢文、藏文、英文,以闡述塑像的意義。

從地球的另一邊,通過依妹兒,陳維明輾轉找到遠在北歐的我,問:茉莉,你能否爲此寫一句題詞?我義不容辭,馬上寫了三句話供維明選擇:1, 這裏澆鑄著中國人的敬意與愛心:2,您教我們在強權下堅守和平理想。3,您集愛與和諧的東方精神於一身。

維明塑造的銅像轟動了達蘭薩拉。在西藏自由抗暴四十三周年紀念儀式上,當達賴喇嘛親手揭開蓋在銅像上的雪山獅子旗,一尊栩栩如生的銅像展露出來時,全場掌聲四起,經久不息。看到自己的塑像,達賴喇嘛爽朗地開懷大笑,說:“真像!”他緊緊拉著陳維明的手,一再表示感謝,並按照西藏傳統,回贈陳維明一條潔白的哈達。

作爲我們漢藏協會的代表,陳維明在大會上發表了講話,他說:“這個雕塑是我受漢藏協會的委託製作的,今天獻給尊敬的達賴喇嘛陛下。這個雕塑不僅僅是一個藝術作品,也凝聚著我們漢藏人民的友誼,這是一座友誼的橋梁和友誼的紐帶。它傳遞了我們漢族人民對西藏人民的一份愛心,表達我們對達賴喇嘛的一份愛心。我們希望漢藏人民世世代代友好下去,就像兄弟姐妹一樣。希望西藏人民早日獲得自由!也希望中國早日獲得自由!”

藏族朋友向陳維明報以激動的掌聲,掌聲過後,達賴喇嘛再次走到演講台,他感謝中國朋友光臨達蘭薩拉,並回憶了歷史上漢藏兩個民族之間的友好關係,教導西藏人深思漢藏人民的友好互利問題。達賴喇嘛還請求陳維明和陳維健兩位,代他向海外中國人致以問候,並特別對在中國遭受苦難的朋友們表示親切的問候。

每年的三月十日,都是流亡藏人悲痛哀傷的一天。今年,陳維明代表我們所有尊重西藏自由的中國人向達賴喇嘛敬獻銅像,這給西藏問題的和平解決與漢藏友好事業帶來希望。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文章
    

  • 抗議者呼籲西藏獨立 (3/18/2002)    
  • 西藏代表指中共計畫移住兩千萬漢人至西藏 (3/15/2002)    
  • 旅美藏人團體 「等」胡錦濤來訪 (3/9/2002)    
  • 美議員提案敦促政府考慮承認西藏流亡政府 (3/8/2002)    
  • 美眾院外委會舉行西藏問題听證會 (3/8/2002)    
  • 美批大陸去年人權惡劣 (3/6/2002)    
  • 美一委員會籲政府促使中共停止殘暴侵犯人權 (2/26/2002)    
  • 美專家敦促各國盡力遏阻全球牧地沙漠化 (2/23/2002)    
  • 被北京監禁 6 年的西藏活佛恰扎 . 強巴赤列獲釋 (2/23/2002)    
  • 布江記者會 宗教自由議題 江兩度閃避 (2/23/2002)    
  • 學者指江澤民宗教信仰談話迴避正題 (2/22/2002)    
  • 布希促大陸釋放被拘禁神職人員 (2/22/2002)    
  • 學者指江澤民宗教信仰談話「睜眼說瞎話」 (2/22/2002)    
  • 【紀元專欄】茉莉:西藏和平解放紀念碑——紀念一次搶劫 (2/18/2002)    
  • 布殊訪華將允助華降失業率 力幫台灣自衛 (2/17/2002)    
  • 張偉國:中國地圖的意識形態化——法國皮爾卡丹筆記本系列遭清查 (2/12/2002)    
  • 中共阻止西藏人權組織出席國際峰會 (2/9/2002)    
  • 【紀元專欄】茉莉: 達賴喇嘛爲什麽拒絕參加班禪葬禮? (2/4/2002)    
  • 達賴喇嘛接受治療后出院 (2/4/2002)
  • 相關新聞
    達賴喇嘛接受治療后出院
    【紀元專欄】茉莉: 達賴喇嘛爲什麽拒絕參加班禪葬禮?
    中共阻止西藏人權組織出席國際峰會
    張偉國:中國地圖的意識形態化——法國皮爾卡丹筆記本系列遭清查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