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年譜(上)

font print 人氣: 39
【字號】    
   標籤: tags: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紀元4月20日訊】

一歲 公元前551年,周靈王二十一年,魯襄公二十二年夏歷八月廿七日,孔子生于魯國陬邑昌平鄉(今山東省曲阜城東南尼山附近;今尼山下有“坤靈洞”,傳說為孔子誕生地)。因父母禱于尼丘山而生,故名丘,字仲尼。

二歲 公元前550年,周靈王二十二年,魯襄公二十三年,孔子在魯。

三歲 公元前549年,周靈王二十三年,魯襄公二十四年,孔子的父親叔梁紇去世,葬于防(今曲阜縣東二十五里處之防山,今稱梁公林)。孔子的母親顏征在攜孔子移居魯國的首都曲阜闕里定居,孤儿寡母,家境貧寒。

四歲 公元前548年,周靈王二十四年,魯襄公二十五年,孔子在魯。

五歲 公元前547年,周靈王二十五年,魯襄公二十六年,孔子在魯。

六歲 公元前546年,周靈王二十六年,魯襄公二十七年。孔子在母親顏征在的教育下,自幼好禮,“為儿嬉戲,常陳俎豆,設禮容”(《史記.孔子世家》),演習禮儀。

七歲 公元前545年,周靈王二十七年,魯襄公二十八年,孔子在魯。

周靈王死,其子貴立,是為周景王。

八歲 公元前544年,周景王元年,魯襄公二十九年,孔子在魯。

吳公子季札赴魯觀周禮——魯系周公封地,可用

天子禮樂,所以保存周禮較完備。

九歲 公元前543年,周景王二年,魯襄公三十年,孔子在魯。

這一年鄭國子產執政,“使都鄙有章,上下有服,

田有封洫,廬井有伍。”(《左傳.襄公三十年》)鄭國大治。后來孔子對子產的政績評价很高。

十歲 公元前542年,周景王三年,魯襄公三十一年,孔子在魯。

魯襄公死,其子裯(chu)繼位,是為魯昭公。鄭人游于鄉校,議執政善否。然朋勸子產毀鄉校,子產不听,曰:“其所善者,吾則行之,其所惡者,吾則改之,是吾師也,若之何毀之?”孔子后來評价子產這些話時說:“以是觀之,人謂子產不仁,吾不信也。”(均見《左傳.襄公三十一年》)可見孔子對子產尊重民意評价很高。

十一歲 公元前541年,周景王四年,魯昭公元年,孔子在魯。

十二歲 公元前540年,周景王五年,魯昭公二年,孔子在魯。

春,晉侯使韓宣子聘魯,觀書于太史氏,見《易象》与《春秋》,說:“周禮盡在魯矣。吾乃知周公之德与周之所以王也。”(《左傳.昭公二年》)此類文獻大概為魯國所專藏,這是孔子成長為中國封建社會的圣人的土壤。

十三歲 公元前539年,周景王六年,魯昭公三年,孔子在魯。

齊國晏嬰使晉,与晉卿叔向談及齊政歸陳(田)氏,因齊君加重賦稅,濫取于民,而陳氏則采用施恩人民,收為己助的辦法,以弱公室。叔向認為晉國公室也到了末世,人們听到國君的命令,“如逃寇仇”(《左傳.昭公三年》)。可見這時階級矛盾和統治階級內部的矛盾已經很尖銳了。

十四歲 公元前538年,周景王七年,魯昭公四年,孔子在魯。孔子說:“吾少也賤,故多能鄙事。”(《論語.子罕》)說明孔子少年時代曾從事過各种勞動。

冬,鄭國子產制定丘賦制度。

十五歲 公元前537年,周景王八年,魯昭公五年,孔子在魯。

孔子說:“吾十有五而志于學。”(《論語.為政》)

這時孔子在童年艱苦學習的基礎上,更自覺地在學業和品德上不斷提高完善自己。

魯國改三軍為四軍,叔孫、孟孫各領一軍,季孫領二軍。當時軍、賦統一,分軍即分賦,所以當時稱此舉為“四分公室”(《左傳.昭公五年》)。

十六歲 公元前536年,周景王九年,魯昭公六年,孔子在魯。

三月,鄭國鑄刑書。“禮治”衰替,法治漸起。

十七歲 公元前535年,周景王十年,魯昭公七年,孔母顏征在卒,此后不久,季氏宴請士一級貴族,孔子赴宴,被季氏家臣陽虎拒之門外。

十一月,魯國的執政者季武子卒。

十八歲 公元前534年,周景王十一年,魯昭公八年。傳說孔子身長九尺六寸,被世人稱為“長人”。

十九歲 公元前533年,周景王十二年,魯昭公九年,孔子娶宋女亓官氏為妻。

二十歲 公元前532年,周景王十三年,魯昭公十年,孔子生子,因魯昭公以鯉魚賜孔子,所以取名鯉,字伯魚。

這一年孔子開始任委吏(管倉庫的小吏)。

二十一歲 公元前531年,周景王十四年,魯昭公十一年,孔子改做乘田吏(管理牛羊畜牧的小吏)。孟子說:“孔子嘗為委吏矣,曰:‘會計當而已矣。’嘗為乘田矣,曰:

‘牛羊茁壯長而已矣。’”(《孟子.万章下》)

二十二歲 公元前530年,周景王十五年,魯昭公十二年,孔子在魯。

二十三歲 公元前529年,周景王十六年,魯昭公十三年,孔子在魯。

晉會諸侯于平丘,子產、子太叔相鄭伯以會。……

及盟,子產爭承(爭取使鄭國少貢),自日中以爭,至于昏,晉人許之。孔子認為“子產于是行也,足以為國基矣”(《左傳.昭公十三年》)。

二十四歲 公元前528年,周景王十七年,魯昭公十四年,孔子在魯。

春,季孫氏家臣南蒯在費地叛,費人逐之,奔齊。

二十五歲 公元前527年,周景王十八年,魯昭公十五年,孔子在魯。

二十六歲 公元前526年,周景王十九年,魯昭公十六年,孔子在魯。

二十七歲 公元前525年,周景王二十年,魯昭公十七年,郯子朝魯,在宴會上,他回答叔孫昭子之問,談起其祖先少皞(ho)氏的官制。据《左傳.昭公十七年》記載:“仲尼聞之,見于郯子而學之。既而告人曰:‘吾聞之,天子失官,學在四夷,猶信。’”

二十八歲 公元前524年,周景王二十一年,魯昭公十八年,孔子在魯。

宋、衛、陳、鄭皆有火災。鄭國裨灶認為,如不

祭天禳災,鄭國還要再次發生火災。子產不同意這种意見,認為“天道遠,人道邇,非所及也,何以知之?”(《左傳.昭公十八年》)這种觀點對孔子重人道輕天道思想的形成有很大影響。

二十九歲 公元前523年,周景王二十二年,魯昭公十九年。

孔子學琴于師襄子(一說此為魯昭公十七年事,今從《闕里志》)。襄子曰:“吾雖以擊磬為官,然能于琴。今子于琴已習,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數也。”

有間,曰:“已習其數,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志也。”有間,曰:“已習其志,可以益矣。”孔子曰:

“丘未得其為人也。”有間,孔子有所繆(穆)然思焉,有所睪(怡)然高望而遠眺,曰:“丘殆得其為人矣。

近黮而黑,頎然長,曠(《史記》作眼)如望羊,奄有四方,非文王其孰能為此?”師襄子避席葉拱(《史記》“葉拱”作“再拜”)而對曰:“君子圣人也,其傳曰《文王操》。”(《孔子家語.辨樂解》)

三十歲 公元前522年,周景王二十三年,魯昭公二十年。

孔子自稱“三十而立”(《論語.為政》),即從此開始,他已奠定了治學、作人、為政等堅實的學問德業基礎。根据《史記》記載,這年前后,他開始創辦平民教育,收徒講學,在最早的弟子中,比較知名的有顏路(顏回的父親)、曾點(曾參的父親)、子路等人。

鄭國子產卒,仲尼聞之,為之出涕,曰:“古之遺愛也。”(《左傳.昭公二十年》)他認為子產有君子之德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養民也惠,其使民也義。”(論語.公冶長》)

齊景公与晏嬰來魯。景公問孔子,秦穆公何以能稱霸,孔子回答說他善于用人(《史記.孔子世家》)。

三十一歲 公元前521年,周景王二十四年,魯昭公二十一年,孔子在魯。

三十二歲 公元前520年,周景王二十五年,魯昭公二十二年,孔子在魯。

四月,周景王卒,其子猛立,即周悼王。王子朝

聯絡舊官、百工与靈、景之族造反,殺悼王而自立。晉人攻之,立景王另一子(gai),是為周敬王。

三十三歲 公元前519年,周敬王元年,魯昭公二十三年,孔子在魯。

三十四歲 公元前518年,周敬王二年,魯昭公二十四年。

孟僖子將死,囑其二子孟懿子与南宮敬叔向孔子學禮。孟僖于卒,孟懿子与南宮敬叔拜孔子為師。不久,孔子得到魯昭公的支持,与南宮敬叔适周都洛陽,觀周朝文物制度,拜見了老聃与萇弘,學禮,學樂,收獲極大,說:“周監于二代(夏、商),郁郁乎文哉!吾從周。”(《論語.八佾》)(此時南宮敬叔僅十二歲,似不可能隨同孔子适周。适周之事,時間上可能后些。)

三十五歲 公元前517年,周敬王三年,魯昭公二十五年。

魯昭公帥師攻伐季孫氏,季孫、孟孫、叔孫三家聯合反抗昭公,昭公兵敗奔齊。孔子因魯亂帶弟子适齊,路經泰山,遇一婦人哭訴親人被虎咬死仍不愿离開此地時,不由發出“苛政猛于虎”的慨嘆(見《禮記.枟弓下》)。到齊國后為高昭子家臣,借以進見齊景公。

三十六歲 公元前516年,周敬王四年,魯昭公二十六年。

齊景公問政于孔子,孔子對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雖有粟,吾豈能得而食諸!”(《論語.顏淵》)齊景公欲以尼谿之田封孔子,但因晏嬰阻撓,沒有成功(見《史記.孔子世家》)

孔子在齊,与齊太師語樂,听到《韶》樂(相傳是舜時音樂)三月不知肉味,興奮地說:“不圖為樂之至于斯也!”(《論語.述而》)

這一年魯昭公自齊居鄆(鄆原為魯地,此時齊為昭公攻取)。

三十七歲 公元前515年,周敬王五年,魯昭公二十七年,孔子在齊,齊大夫揚言欲害孔子,齊景公也對孔子說:

“吾老矣,弗能用也。”于是孔子自齊返魯(見《史記》.孔子世家)。据說返魯時迫于形勢險惡,倉促中把正在淘的米未及做飯即提起來一面走路一面濾干。(《孟子.万章下》:“孔子之去齊,接淅而行。”)

吳公子季札聘齊,其子死,葬于嬴、博(臨近魯境之齊地)之間,孔子往觀其葬禮(見《禮記.枟弓下》)。

吳公子光使專諸刺吳王僚而自立,是為吳王闔閭。

三十八歲 公元前514年,周敬王六年,魯昭公二十八年,孔子在魯。

晉魏舒(魏獻子)執政,滅祁氏、羊舌氏,分祁氏之田為七縣,羊舌氏之田為三縣,選派賢能之士(包括其子在內)為縣宰。孔子十分贊賞,說魏子之舉“近不失親,遠不失舉,可謂義矣。”(《左傳.昭公二十八年》)

魯昭公至晉,居乾侯(晉邑)。

三十九歲 公元前513年,周敬王七年,魯昭公二十九年,孔子在魯。

冬季,晉鑄刑鼎,趙鞅、荀寅把范宣子制定的刑書鑄在鐵鼎上。孔子認為,這樣做就會“貴賤無序”,破坏等級制度,不由得發出了“晉其亡乎!失其度矣”的感嘆(《左傳.昭公二十九年》)。

四十歲 公元前512年,周敬王八年,魯昭公三十年,孔子在魯。

(Shuku.net)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孔子五十三歲那年,做了魯國的大司寇。這大司寇實際上就是個維護社會治安的官儿。
  • 5000年前,可能利用蒸汽蒸制食品。當時海邊“宿沙氏”部落煮海為鹽,鹽成為中國人最早利用的調味品。約前500年,孔子提出了“食不厭精,膾不厭細”,早期的飲食觀形成。同期出現了酒店、熟肉店及宰狗為業的“狗屠”飲食市場已初具雛形。
  • 1927年5月,17歲的南開中學學生曹禺在《南中周刊》第25期上發表一篇習作:《偶像孔子(閑說)》,其中一段話牽涉到了毛澤東等共產黨人直接領導的農民暴動
  • 在孔子三十多歲的時候,魯國政局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當時,魯國的政權操縱在三桓特別是季孫氏的手里,國君實際上成了傀儡。漸漸地,執政的季平子(季孫如意)已不屑于用他的大夫身分所适用的禮樂,狂悖至極,竟將天子的禮和樂在自己家中搬演,在家中欣賞八佾舞。
  • 孔子師徒回到魯國的時間大致是在魯昭公二十七年(公元前515年),孔子37歲。在此后的十余年間,孔子再未參与大的政治活動,致力于授業傳道。
  • 孔子被任命為大司寇是在魯定公十年(公元前500年),時年52歲。至此,孔子進入了魯國的上層政治圈子。在此后的時間里,他与魯君之間有了多次接触。《論語》的《八佾》、《子路》篇記載了兩人之間的一些對話。
  • 在魯國,盡管魯定公實際上已等同于一個傀儡,但他仍是名義上的最高當政者。一心要“克己复禮”,致力于恢复“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格局的孔子對他恪盡職守,嚴格按照君臣禮儀行事,不敢有一絲懈怠。
  • 夾谷會盟,由于孔子有先見之明,讓魯君作好武力上的准備,在會盟過程中他更是隨机應變,靠著自己的智勇才能使魯國后發制人,占盡上風。而原本以為胜券在握,一心要胜魯國一籌的齊國君臣不料自嘗敗果,怏怏回國。之后,孔子在魯國政事中力除弊端、欲圖正本清源的果決而富實效的做法,便魯國政事漸漸顯出步入正軌的气象。這些消息傳到齊景公和晏嬰等大臣的耳中,使他們很是不安,因為在這些人看來,魯國國政和國家實力由弱轉強對齊國將是一种潛在的威脅。
  • 孔子一行离開帝丘,向南而行,准備去陳國(國都在今河南淮陽)。孔子在衛國時又收下一位陳國籍的弟子公良孺,由于受弟子邀請,而且陳國的宛丘相傳是太囗(“白”旁加“皋”)之墟,存有許多古代典章文物,便考慮去陳國一行或許會有些收獲。
  • 靈公年老之后,衛國的國政一直操縱在他的夫人南子手中。

    南子這個女人有著強烈的干政弄權欲,而且為人輕浮,富于權術。她同衛太子蒯聵關系不和。太子曾与一位家臣密戲陽速謀刺殺南子,但是在行動時,戲陽速猶豫起來。太子示意他立即動手,結果被南子發覺,南子大呼:“太子要殺我!”太子見陰謀失敗,逃往宋國,后又投奔晉國的趙簡子。太子出走后,南子在衛國政事中更是有恃無恐。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