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空難罹難小學生申華最後的日記

人氣 3
標籤: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紀元5月13日訊】東方網5月12日消息:再過五個月,大連市沙河口區黑石礁小學三年一班學生申華就要過十周歲的生日。可如今,她已經永遠不能再為自己吹滅生日蠟燭了,她和媽媽聞紅、爸爸申平崗都在大連“五‧七“空難中罹難。在申華的最後一篇日記《登長城》中,她還感嘆“我們的祖先是多麼的富有創造力呀!”圖﹕申華小朋友的遺物:書包和日記本等.

記者今天下午登上海軍北海艦隊某部一百三十八號救撈船,在船上記者看到了官兵們打撈上來的申華的書包等部分空難遇難者遺物。據了解,小申華年小志大,品學兼優。也許是父母都從事醫學工作的原因,小申華人生中的第一個“官兒”,就是擔任班級的衛生委員。每天早上她的脖子上總是掛一把鑰匙,第一個到學校,為同學開門,然後帶領大家打掃教室的衛生。在申華可愛的米老鼠書包裡,有語文課本、閱讀手冊、日記本等遺物。

申華的最後一篇日記,是寫於五月四日的《登長城》,日記中說,當天“天氣格外好,萬裡碧空,飄著朵朵白雲”。申華和爸爸、舅舅一起去登長城。“長城真是雄偉壯觀啊!”小申華說,自己剛登到一半兒,就覺得兩腿發軟,想打退堂鼓,但想起了老師說過“做什麼事情都不要半途而廢”的話,她又堅持到底了。在聽到爸爸介紹長城是月球上隻能看見的兩樣地面建築物之一後,小申華禁不住感嘆:“啊!我們的祖仙(注:應為’先’)是多麼的富有創造力呀!”

與申華外公家交情深厚的瀋陽汪洋先生介紹說,申華的母親聞紅和父親申平崗夫婦,年僅四十二歲,風華正茂,事業成功。聞紅是大連醫科大學附屬二院的內分泌科醫生,教授。申平崗是大連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外科教研室副主任,教授,被譽為“一把刀”。聞紅的父母親,都是醫學教授,其父親聞立榮,還是中國著名的詩人學者聞一多的姪子,全國知名腎病專家,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

十一年前,當汪洋的弟弟患腎病綜合癥生命垂危時,正是聞立榮以其精湛醫術,給予汪洋弟弟第二次生命。更令汪洋一家不能忘懷的是,其弟弟康復後,沒有生活來源,聞立榮夫婦還無私地拿出積蓄幫助弟弟進行第二次創業,纔使弟弟今天能夠得以衣食無憂。也因此,汪洋一家和聞家結下了深厚的情誼。

“五一”期間,聞紅將去北京參加一個國際學術會議。因為正好是長假期間,全家商量利用這個機會一起去北京遊玩幾天。五月二日,小申華和爸爸申平崗先於媽媽乘火車到達北京。聞紅則於四日與同事乘飛機到達。

五月七日晚六點左右,小申華在北京給外公打電話,要外公聞立榮給她買一個田字格本。申華還緊著對外公說她這次在北京所看到的,有許多許多的感想要寫下來 。憶及這一情節,聞立榮老人不禁失聲,他怎麼也不會想到,這次通話,竟然是他與最最疼愛的小外孫女之間的最後訣別

七日晚十時許,預計中的電話沒有打過來,聞紅年邁的父母開始一次又一次地打過去,沒有人接。老人猜想也許是飛機晚點了,說不定這期待中的鈴聲,隨時就會響起在耳邊的 小申華的第一句話一定會這樣說:“姥姥、姥爺,我回來了,給我買田字格本了嗎? ”。啊,雖然僅幾天時間,但已好像很久沒有聽到小寶貝撒嬌的聲音了。夜漸深,兩位老人仍然滿含希望地守侯在電話旁,等待小天使那稚嫩的童音 每隔十五分鐘,他們都要撥一次再熟悉不過的號碼,撥號音正常,沉寂依然。電話那一頭單調的撥號音,就這樣伴隨著兩位老人這個無眠的夜。他們什麼都想到了,就是沒有想到,那一時那一刻,他們的小蓓蓓和她的媽媽、爸爸,還有其他的一百零九位叔叔、阿姨和小朋友,已經與水火交融在一起,投向渤海的懷抱了

附:申華同學的最後一篇日記

2002年5月4日晴

登長城

今天的天氣格外好,萬裡碧空,飄著朵朵白雲。我和爸爸,還有舅舅來到長城下要登長城。長城真是雄偉壯觀啊!於是我們就開始登長城了,我剛登到一半兒,就覺得兩腿發軟,心想,早知道這麼累,就不登長城了。忽然我想起了老師說過的話:“做什麼事情都不要半途而費(注:應為’廢’)”,於是我又登了一會兒,看見前面有pai(牌)子,上面寫著“行人止步”,於是我們下了長城,下了長城以後,爸爸對我說,在月球上隻能看見地球上的兩樣建築物,一個是中國的長城,一個是荷蘭的圍海大堤,啊!我們的祖仙(注:應為“先”)是多麼的富有創造力呀!(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目擊空難現場:海上漂着人的腸子
組圖:北航空難重創中國水運設計院
北方航空空難調查尚未排除人為破壞因素
北航空難飛行記錄儀未找到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