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阮兆輝暢談中國粵劇神緒及前景隱憂

人氣 51
標籤: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紀元5月25日訊】阮兆輝「輝哥」,在粵劇界享有「神童」、「萬能泰斗」等美譽。輝哥是一個多才多藝多面的演員,七歲開始從事演藝工作,拍過電影,演過不少粵劇,還在台灣獃過一段時間,做過電影助導,而他最喜歡的是粵劇,現在不辭勞苦的東奔西走,向年青一代介紹粵劇藝術,希望粵劇這個國粹能延續下去。

輝哥:戲曲最大危機是引進西方的東西去攻擊自己

輝哥對中國戲曲的感覺是,「中國戲曲已走向一條很大機會會滅亡的道路」。中國戲曲形成及存在了一千幾年,從有樂、有曲到有戲,樂、曲、戲加起來形成的中國戲曲,既有西方歌劇,默劇、話劇的表演方式,也有西方缺少的雜耍、打筋斗等元素。
「現在中國戲曲面對最大的危機是引進了很多西方的東西,去攻擊自己」,指中國戲曲落後,認為西方的東西好。其實剛好相反,中國戲曲的舞台是升華到可凌駕於西方舞台之上的,因為「中國戲曲把整個舞台全部圓融」。

舞台是一個意境 領觀眾走入劇中

輝哥認為「中國戲曲的中心是抽象的」,舞台是一個意境,舞台上沒有實物,這個舞台可以說是世界上最偉大的構想,演員把假的、不存在的意境升華,像情節描述正在落雪,但現實是天氣很熱,沒雪灑下來、沒有吹著狂風、沒有把冷氣扭到最凍,演員的責任就要做到令到觀眾相信現在正在下雪。
中國傳統戲曲藝術文化就是刻意通過演員的表演,以抽象技巧作為表達方式,故能「無中生有」。舞台上只需要一張桌子、兩張椅子,演員就可以表達出故事豐富的內涵,這就是中國戲曲的中心,即是很著重演員的演技,什麼也不看,只看演員。

看戲曲是欣賞演員演譯 不只是娛樂這麼簡單

中國戲曲並不是欣賞故事,而是欣賞故事的涵意。觀眾都知道故事內容是什麼,他們買票進場看幾個小時,就是「去欣賞演員怎樣把故事演譯」,不同演員演譯同一個角色,可能有完全不同的內涵,兩個演員的演譯可能都是對的,他們會點醒人們某些東西,也就是去欣賞,所以並不只是娛樂這麼簡單。

西方制度滲入戲曲 演員成為導演的工具

輝哥說,香港的粵劇藝人其實很休閑,做到老退休就算了,不需要再去思考粵劇承傳的問題,因為廣東這麼大,有這麼多人才,他們不需要負這個責任。但他們覺得廣東的粵劇發展有問題,並不是依照傳統的方式培訓演員,而是加入了西方的東西,如導演制,所有演員不需要懂得表演,有基本功就可以了,導演說怎樣演譯,演員就怎樣去演譯,完全不是演員自己自發的自己去揣摩角色。「凡不是自發的,就不能夠升華,演員是在copy(複製)導演的要求,演員變成了工具」。這樣致使中國戲曲變得不倫不類。

新舊戲曲演員有代溝 戲曲借鬼神諷刺時弊

輝哥還談到新舊戲曲演員的「代溝」問題。他說,中國和台灣的新一代戲曲演員都崇外崇新,在舞台上加進太多西方的東西,多數是佈置得堂皇華麗的大製作,講究佈景、燈光、道具,「不再是昔日那種簡樸的舞台,昔日眼中有景,心裏有情的演員!」 這也是傳統戲曲表演程式日漸被遺忘之故。結果,不單只香港的新舊粵劇演員不能溝通,而且京劇、崑劇、越劇、潮劇都出現「代溝」問題。輝哥說,他並不是全盤否定西方的東西,但中國戲曲摻雜太多西方元素就不太好。
另外,輝哥指出,有些人覺得中國戲曲老套,且內容常涉及鬼神,不太文明科學,但其實全世界的劇目都有類似的內容,如莎士比亞的劇作《仲夏夜之夢》也有神怪內容,而中國戲曲往往是利用這種表達方法去諷刺當權者或批評一些不良的社會上現象。例如《白蛇傳》其實是供一個神話故事,來批評社會上人士的一些世俗的、階級歧視的眼光。

輝哥:若再積是成非 中國戲曲便會消失

全世界的演藝氣候大家都清楚,很多事情積非成是,沒有對錯,很多人覺得中國戲曲西方化沒有所謂,繼續這樣做下去。不過,也有一些人認為不妥,例如崑劇大師裴艷玲和輝哥都一樣,覺得「若再這樣發展下去,中國戲曲便會消失」。於是香港一群有心人士希望粵劇能夠承傳下去,努力不懈地進行推廣粵劇的工作。
輝哥感慨地說,他們知道達不到承傳的目的,因為現在只剩下他們這批都是五十歲或以上的粵劇藝人,他是最輕的一批,都五十歲了。他們看到,要呼喚其他人走回以前的訓練方式,沒什麼大作用,因為以前的訓練方式太辛苦,這樣做「成功的比率只有百分之零點幾」。

在學校內推廣粵曲 質疑演藝師資水平

致於向年輕的一輩推廣粵曲,輝哥表示他們是見一步行一步,在學校推廣粵曲計劃,起碼可以讓香港的年青人知道粵曲到底是什麼。香港中學教科書也有介紹粵劇、粵曲的內容。一些學者、粵劇界人士都盡了很多力,但是這樣還不夠,因為中國和香港真正需要的是培養戲曲演員的學校,香港就沒有這類學校。
香港演藝學院設有中國戲曲文憑課程,但課程內容基本上是由那些在案頭工作的人物編寫,沒有實際的表演經驗,只會流於紙上談兵,缺乏水準。而粵劇大老倌即使想教也無能為力,因為在香港教書一定要有文憑,「他們當然沒有文憑,以前都是師父傳徒弟的。」
此外,學生都是中學畢業後才入讀,那時已十七、八歲了。粵劇應該從小培訓,最好是在小學畢業時,即十一、十二歲時。

輝哥呼籲政府重視文化 定位表演場地服務對象

擔任康樂及文化事務處顧問的輝哥不平的指出,「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的名稱把娛樂凌駕於文化之上,娛樂是膚淺的,怎可與文化相提並論,且比文化更重要。」他曾要求改名為「文化及康樂事務署」,但遭拒。輝哥認為,之所以有此現象,完全因為這些政府高官覺得「唔做唔錯」,便可以風平浪靜的退休。
此外,輝哥認為政府不重視文化藝術的政策,還可以從各表演劇場對其用途定位看到。譬如尖沙咀文化中心大劇院,早上是某某小學舉行畢業典禮,中午是拍賣會,晚上是世界級表演藝術巨星表演,其藝術價值何在? 他曾在康樂及文化事務處會議上提出大劇院只供巨星作表演用途,但得到的答案是必須依據自由平等的原則租借場地。

香港表演藝術需要殿堂 不是以經濟效益為依歸

談到平等,輝哥立即指出,美國紐約林肯表演藝術中心都是安排世界級的巨星表演,如果沒有知名度,「睇俾唔俾你去表演」? 根本不是平等的問題,澳洲悉尼劇院若沒有巨星表演,便空置場地,就算是香港私人的利舞臺,以前的大劇院,也只租借給重量級演藝人表演。
輝哥無奈的表示,「文化中心的存在並不是以藝術價值為目標,而是以經濟效益為依歸」。輝哥認為,香港表演藝術需要一個殿堂,讓藝人覺得在這殿堂上表演是一份榮耀。

輝哥理想粵劇學校 希望政府注資興辦

輝哥認為若果香港開辦粵劇學校,除教授戲曲外,還應該包括普通學校教授的主要的科目,這樣家長便放心送子女入讀,學生既不用放棄學業,又可以學習戲曲,學校可培養出戲曲表演、服飾、填詞、音樂等方面的人才。
興建戲曲學校需要大筆資金,但輝哥希望政府把眼光放長遠點,投入資源辦戲曲學校,使中國傳統戲曲文化不置於消失。
現階段,輝哥希望政府可以提供一個基本場地,如油麻地戲院,作為粵劇排練和表演的地方。

戲曲是重要的教化工具 灌輸對錯道德社會觀念

輝哥說,其實戲曲是一種高台教化、教育,譬如古代教育不普及,戲曲和戲劇成為一種很主要的教育元素,無形中灌輸給普羅大眾對錯、道德、社會觀念。戲曲在中國舊社會是一個巨大的工具,有時有些政治家利用戲曲作為政治工具,有時有些教育家利用戲曲作為教育工具,因此若運用得宜,戲曲是一個很好的說教工具,你向群眾說一番道理,他們可能不會接受,老師向學生說教,學生也不一定會聽,但將事件或歷史透過戲曲表演出來,他們很容易就記得住。雖然戲曲發展並不是以此為目的,但就算走這一條路也無妨。

盼小朋友認識粵劇 培養興趣欣賞戲曲

輝哥目前利用自己的私人時間推廣戲曲藝術,這幾年來他巡迴到香港各大專院校、中小學,舉辦講座、工作坊、表演等,介紹中國傳統戲曲給年青一代。他說,就如芭蕾舞國俄羅斯,並不是每一個人都會跳或欣賞過芭蕾舞,但他們都對芭蕾舞有認識。他希望香港的小朋友第一,認識戲曲的特點和好處,就是能夠修心養性;第二,明白戲曲是中國的傳統藝術,應有責任保存下來;第三,培養小朋友對戲曲的興趣,慢慢懂得欣賞戲曲。

求至善一世都是學生 獻身藝術為滿足求知慾

輝哥說,中國戲曲表演藝術是一門很高深的學問,他一世都是學生,不會畢業。他平日會閱讀有關中國的詩詞歌賦及歷史等書籍,以增強對扮演角色的背景認識,作為揣摩角色心態的基礎,而且會不斷反省,尋求最好的演譯方式,有時悟到後,會興奮莫明。但當自己表演得不太理想時,會整夜睡不著,反復思考每個不完美的動作。
輝哥強調,把角色演譯得盡善美這種態度並不是為了搏取觀眾的掌聲,而是為了滿足自己的求知慾,他是表演給自己看。
輝哥說,「人之初性本懶」,所以戲曲訓練一定要嚴格,訓練過程相當辛苦,但以前的小朋友思想單純,很聽師父的訓誨,然而現在的小朋友可能很容易就氣餒。不過,他「明知不可為而為之」,不強求,不計較成果,盡力去教導下一代,讓戲曲能精髓延續下去。

如想更進一步了解輝哥及粵劇,以及輝哥即將演出的台期,請訪問網站「春暉集」
http://yuensiufai.com

【大紀元專訪】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港環保餐具被指不堪用 業界:湯匙「盛飯」或無法受力
垃圾徵費|民研:近七成香港市民反對8月實施
港奪命工傷|源禾路渠務工程意外 兩男工死亡
美關注港少年犯被指遭虐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