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器—-偏見

font print 人氣: 8
【字號】    
   標籤: tags: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紀元7月20日訊】人往往會因為偏見對某种事務或某個人產生一些固定的看法,雖然明知是片面的,卻不想去改變。對于樂器,我竟有諸多類似的“偏見”,固執的為很多的樂器打上了自己的情感標簽。

琵琶。看到琵琶我首先聯想到的是秦淮河上的歌女。有一點香艷和俗媚,卻更兼“猶抱琵琶半遮面”的羞澀和“老大嫁作商人婦”的酸楚。彈而不唱,就使琵琶顯得太過清高。唯其低眉首,素手弄弦,于清亮之樂音中婉轉流動若鶯燕般的歌聲,才得聞琵琶之真諦──誠然,這种真諦乃是我理解中的琵琶的真諦。因此,琵琶只能算作小雅之樂,佐于茶坊酒家,或于清晨黃昏自抒情怀,才能顯其本來面貌,也更能盡其樂音的特質。登了大雅之堂,反倒急躁而單薄了。因為這個偏見,我往往不能听一遍完整的《將軍令》或者《十面埋伏》──越听越浮躁,終不忍卒听。不管是大弦嘈嘈還是小弦切切,琵琶听久了的确讓人有點頭昏腦脹的感覺,傳統的中國文化中,不光神仙喜歡用琵琶做武器,琵琶變成妖精害人的更多。光是一部封神榜和西游記,就出了几個琵琶精。只要五指輕輕一輪,就能讓你神魂顛倒,頭暈目眩。

二胡。怎一個慘字了得!我對二胡的感覺,完全敗在了街頭賣藝乞討的人身上。我還沒有來得及從正規的渠道來了解這种傳統的樂器的時候,就看慣了賣藝人的演奏,橋上街頭,中國的任何一個城市都不會缺少他們的身影。二胡的樂音很象人的哭聲,有人用二胡模擬過人的各种哭聲,簡直是惟妙惟肖,當然也有模擬笑聲的,就是那种“阿──哈哈哈哈”式的笑聲,听起來多少有點不怀好意。不知道是由于二胡的演奏比較容易學會還是它那凄慘的聲音特質,讓那么多的乞丐都選擇用它來作為行乞的工具來招徠同情。然而,与琵琶不同的是,如果在演奏二胡的時候佐以伴唱,那感覺會糟到無以复加──雙倍的凄慘。二胡長幽幽的調子加上伴唱人拖長腔調的歌聲,再也找不到比這更破敗的感覺了。直到后來听了《二泉印月》《光明行》,才對二胡有了一點好感,但始終脫不了那种如“一叫一回腸一斷”感覺。所以,我甚至怀疑二胡的音樂里包含著的滿是淚水,每一運弓,便淚落漣漣。說到賺人的眼淚,“笑傲江湖”里的 “莫大”先生的“瀟湘夜雨”讓聞者無不潸然,然而离了:“樂而不淫,哀而不怨”的中庸之道,過于沉浸于人生的哀樂,雖是動人,卻就有點過了。

嗩吶。嗩吶給人的感覺是:“事無不可對人言”。听到嗩吶就想到紅紅綠綠的農村。嗩吶的聲音嘹亮,最适合扮演吹鼓手的角色。那种嘹亮是毫不加以掩飾的放縱,完全的沒有城府,宣揚著一种赤裸裸的熱鬧。它所表達的不是大喜便是大悲,都是十分極端的情緒。有時候居然分不清楚是表達的大喜還是大悲,總覺得很多時候出嫁和出喪的時候,吹的調子都差不多。是否倒符合了“生亦何歡,死亦何悲” 的意思呢?大喜和大悲都一個樣,倒也平等了。然而它所宣揚的大喜大悲又并不大气,到象一個好事的人,張大嘴巴把別人家的事情嚷嚷的哪里都知道。听嗩吶,仿佛滿眼都是極艷的紅和極翠的綠──俗气。

編鐘。這不是一件大家所熟悉的樂器,很多年以前,很偶然的机會我听到電台播放的編鐘音樂,并將其錄了下來。几乎在听到它的一瞬間我就愛上了這种音樂。編鐘是由很多金屬片(青銅)組成的一件巨大的樂器,這就決定了它無法得以推廣。編鐘給人一种很悠遠的感覺,讓人仿佛置身于几千年以前的戰國,或者更久遠的伏兮氏所生活的年代。每敲擊一下,隨著散開的聲波,那悠悠的聲音會將人的心胸打得特別開,眼界也格外的遙遠,仿佛能透過時空,遙望歷史。除了厚重的歷史感,編鐘也能產生浪漫的幻想,但此种浪漫完全區別于西式的浪漫,而是有如庄子一般的天馬行空,夢迷蝴蝶:或作瑞龍長吟,或擬祥鳳翩飛,百鳥匯聚,千獸同樂,奇潭怪石,佳木葳蕤……于冥想處戛然而止,飄飄兮,不知魂夢之何處。編鐘之聲,堪稱大雅。

古琴。一种大徹大悟的樂器。古琴之聞名乃源于千古知音之伯牙与子期那首《高山流水》。然,古琴給我的最大的感動卻并非《高山流水》,也不是任何一首古琴曲,而是貫穿在每首樂曲之中的“气”和境界。古琴有很多旋律都是欲斷還續的,這种斷續之間是一种余韻,當手指在琴板上滑動摩擦發出那种空靈的聲音的時候,仿佛念咒一般,心靈忽然得到一种滌蕩。古琴的節奏是那么捉摸不定,而音色卻無比沉穩,沉穩得足以讓任何一顆浮躁不安的心平靜下來。也無怪乎金庸在《笑傲江湖》中讓任盈盈彈奏古琴清心咒為令胡沖療傷,平息那些妄孽之气。古琴的“气”与儒家宣揚的持志養气的气有相通的地方,也符合儒家宣揚的中庸之道,不偏謂之“中”,不倚謂之“庸”,古琴的音域在中音,因此無激揚的高音,也無混濁的低音。而要彈奏好古琴并非熟練技巧可為之,這還与彈琴人的修為極有關系。彈琴之人養浩然之气,內心平和無雜念,則其彈出的曲調才能或包容江海,或一覽眾山,動如高山流水、百川納海,靜若風剪細葉,香鸞飄煙,平湖秋月…..据說古代的古琴琴譜不是一般人能讀懂的,因為琴譜只標記了指法,而無節奏──由此想到《笑傲江湖》中一幫有眼無珠的人將《笑傲江湖》的曲譜當做劍譜,也實在是情有可原了。由此,不同的人彈奏相同的曲子有會有迥异的效果,個人的修為就成了理解曲譜的重要因素。古琴乃是大雅,亦是大道。和古箏相比,古琴少了很多旋律性,曲高自然和寡,無怪笑話里那個唯一留下來听琴的老太婆覺得古琴的聲音像她儿子彈棉花了。然而所謂:“大音希聲”,就是在那种似有似無的旋律中,含有一种對無欲無求的向往;在按弦的滑音和短續的空間中,含有一种不執著,不沉迷的自然流動。當你听古琴的時候,你很難有因為其某段旋律的优美想要再听一遍的沖動。琴聲開始了,你的心也開始了,琴音在進行,你的心也在進行。在每一個音符的當下,你的心和它是不二的,你沒有試圖去抓住什么。沒有因果,旋律卻仍是緣緣而行。無怪多少人曾經從中听出了那种:“前念今念后念,念念不住”的禪机,不執著于任何念頭,念念自然無住,也就自然能夠擺脫俗世的悲喜煩惱。所以我常覺得古琴有一种“出世”的感覺。再想起李白那首:“听蜀僧睿彈琴”,不由得悠然神往:

蜀僧攜綠漪,西下峨嵋峰,
為我一揮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余響入霜鐘,
不覺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而那有名的綠漪琴,就是司馬相如對卓文君表達愛意的那張琴了。看來古琴不僅和尚能彈,照我們今天的話來說,它還能彈出愛情小夜曲,這就奇了。彈空談空,怎么彈出儿女私情來了。可是正是這樣,才正是古琴的禪意所在,既不執著于色相,也不執著于空相,出世即是入世,本無分別。可惜的是,古琴對于表達入世的感情,始終隔了一點空間。因此不是每個人都能听出那种琴意的。難怪乎古人長嘆:“欲取鳴琴彈,恨無知音賞”,更感慨于“知音少,弦斷有誰听?”了。

古琴貴在“神秀”,而另一貴在“骨秀”,既入世,又不媚俗的樂器就是古箏了。古箏由瑟演變而成,從最早秦地的鄉村音樂逐漸演變而登上大雅之堂。而本人更加喜歡王巽之先生以來的浙江箏藝流派。其代表作就是現在大家耳熟能詳的“漁舟唱晚”。古箏可以表達的情緒極廣,猶如我喜歡的蘇詞一樣,既無傷于花間派的綺麗,婉約,也不缺乏大江東去的豪邁。我听古箏,猶如看美人。有种“動無常則,靜止難期,若危若安,若往若還” 的感覺。比如箏曲“月儿高”,琴曲初時仿佛是輕云蔽月,此時曲調猶如少女含羞,眼波微轉,含辭未吐,繼而月華初生,曲調又如美人回眸,轉眄流精。此時月光更胜,婉如洛神臨波,明眸善睞,靨輔承權。當皓月當空,清光無限時,曲子在快速的輪指中猶如嫦娥展袖,風云舒卷,達到了頂峰。然后是速緩的余韻,悠悠然然,真個讓人回味無窮。

而我將古箏和美女聯系起來,也不是偶然的,想必看過“倩女幽魂”的人一定忘不了其中的那個場面。月色昏暗,人跡罕至的幽林深處,冷風吹過,孤燈明滅,水榭前,小倩衣冠如雪,凄美的歌調隨琴弦輕撫聲若有若無,鬼耶?仙耶?還是“非鬼亦非仙,一曲桃花水”?非但宁采臣,我竟也隨那几聲箏調痴迷了。

再往前想,還有很多關于古箏的美麗故事。想象烽煙四起,流血遍野的三國時代,竟也因為古箏傳下了些許浪漫的色彩。真想回去看看,當年的吳中女子,為了見上心目中的偶像美男子周瑜一面,當他經過的時候,是怎樣偷偷故意的彈錯琴弦。“為得周郎顧,時時誤拂弦。”, 而精通音律的周瑜真的停下來為她們指點的時候,她們的表情是否也像今天的追星族一樣的興奮。想必是种比簽名照相更要銘心刻骨的經歷吧。

古箏總是和美好的東西聯系在一起,因此,至今于我,古箏仍是我的最愛。它容易傳情達意,既能表達世間的感情,又不過火,不俗气。縱然是明知美好的東西留不下來,有种“世間万事東流水,”和“去也終須去,住也如何住?”的無奈,可是哪怕在几聲箏音里尋到些許感動,能在一天的喧囂過后,焚一柱香,輕輕地拂動琴弦,于此際,可以有所思,也可以無所思;可以有所托,亦可以無所托,于我就已足夠了。

(万維讀者网絡)(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美林証券分析師Henry Blodget表示,微軟(Microsoft Corp.)在推出Xbox電視游樂器主机的第一個會計年度,大概可以賣出500万部左右。
  • 奧地利最近出現了一個很特別的樂團,用的樂器全是蔬菜做的。 好聽嗎?大家或許各有看法,但無論如何,演奏會保證【新鮮】。的確很新鮮,演奏用的蔬菜樂器,都是團員當天到菜市場採購來的。買回來以後,就開始加工製造,紅蘿蔔可以變成豎笛,當然,演奏前得先定調。
  • 因出土了世界上最早的吹奏樂器而聞名中外的南舞陽賈湖遺址近日又有重要考古發現:從這里新出土的大量稻谷、炭化米,以及大量成套的稻作農具證明了考古學家多年來的猜想,9000年前,生活在淮河流域的賈湖人已創造出相當發達的稻作文化,淮河上游地區曾是我國稻作農業的起源地。
  • 大陸國家質檢總局2日公布對采暖用散熱器的國家監督抽查情況﹐有近4成不合格。
  • 聽障未必就是親近音樂或藝術的絆腳石。聽障兒一樣有機會成為「貝多芬的小孩」。一項以打擊樂、美術及音樂律動為活動主題的「科林貝多芬的小孩--聽障兒夏令營」今天下午在明德渡假村發表成果。小小學員以舞蹈、樂器表演和琳瑯滿目的畫作,呈現豐碩的學習成果。
  • 日前,意大利的一個名叫巴奧內的小村鎮舉辦了一場在當地規模空前的夜場現代音樂會。孰料,擴音器里傳出的強烈樂器敲打聲竟然嚇死了300只火雞!
  • 据《芝加哥論壇報》19日報道,二戰期間,德國納粹党徒在一次持續了5年的秘密行動中,大肆掠奪被占國質量最好的小提琴。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