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怒漢》影評:獨排眾議的精神典範

文∕英文大紀元記者馬克˙傑克遜(Mark Jackson)翻譯∕李小奕

人氣 10494

片名:《十二怒漢》(12 Angry Men)
導演:薛尼‧盧梅(Sidney Lumet)
主演:亨利‧方達(Henry Fonda)、E.G.‧馬歇爾(E.G. Marshall)、李‧科布(Lee J. Cobb)、傑克‧克盧格曼(Jack Klugman)、埃德‧貝格利(Ed Begley)、馬丁‧保爾薩姆(Martin Balsam)、傑克‧沃登(Jack Warden)、羅伯特‧韋伯(Robert Webber)、約翰‧費德勒(John Fiedler)、愛德華‧賓斯(Edward Binns)、約瑟夫‧斯威尼(Joseph Sweeney)、喬治‧沃斯科韋茨(George Voskovec)。

分級:保護級
片長:1小時36分
上映日:1957年4月10日
評分:4.5星(最高5星)

你如果到維基百科查詢「律政劇」(法庭劇),就會看到一張《十二怒漢》的劇照。這是法庭劇的經典作品,過去我一直沒看,今天非看不可。如果你想教孩子抗拒同儕壓力,這部電影絕對是一份最佳教材。

年中最熱的一天,一組男性陪審員關在陪審室裡分析論辯,他們要決定一名種族不明的少年的命運。該少年被指控以摺疊刀殺害父親,案發地點在紐約市。

《十二怒漢》中,8號陪審員(亨利˙方達飾)手持一件關鍵證物。(United Artists)
《十二怒漢》中,8號陪審員(亨利˙方達飾)手持一件關鍵證物。(United Artists)

這部90分鐘黑白電影的場景,從頭到尾都在市中心的一間陪審室裡。它基本上傳達給觀眾一些概念,包括合理懷疑、疑罪從無(除非罪證確鑿,否則無罪)、公平審判、公民責任、道德境界、冷靜、公正等等。這部很像舞台劇的電影相當鼓舞人心,它也提醒我們,身為民主社會有自由思想、有道德的人應該要有的責任。

劇情簡介

開場鏡頭從牆上那架失靈的黑色電扇上方俯瞰,告訴觀眾:這是最炎熱的一天、沒有空調,這些陪審員個個火冒三丈(熱得受不了)!

《十二怒漢》中,7號陪審員(傑克˙沃登飾)發現電風扇竟在大熱天故障。(United Artists)
《十二怒漢》中,7號陪審員(傑克˙沃登飾)發現電風扇竟在大熱天故障。(United Artists)

當12名怒漢全部走進陪審室,鏡頭緩慢下移特寫每個人,最後停在8號陪審員(亨利‧方達飾)。方達的臉令我困惑,後來我發現:方達的氣質有點像克林‧伊斯威特,好比勞勃‧瑞福有點像布萊德‧彼特。

《十二怒漢》中,8號陪審員(亨利˙方達飾)是唯一有自由思想的陪審員。(United Artists)
《十二怒漢》中,8號陪審員(亨利˙方達飾)是唯一有自由思想的陪審員。(United Artists)

1950年代的社會充滿偏見與無知。但我們也必須說,因為世上一切事物都是自相矛盾(每件事都有正反兩面),所以我們大多認為,1950年代也是講求道德禮數的最後十年。話雖如此,12個人當中卻有11個人下意識都認為該案黑白分明,因為誰會想要待在「桑拿房」討論一件根本沒人在乎的事?

只有一個人在乎,就是8號陪審員,其他人都非常不耐煩及惱火。集體自滿的人群凸顯出方達的正義感與道德勇氣,但方達並沒有激怒他人,他仍秉持謙卑、誠實和透明的穩重態度。「我們討論的是一條人命,我們不能5分鐘就做出裁決。有想過我們錯了嗎?」

《十二怒漢》演員:(由左至右)傑克˙沃登、愛德華˙賓斯、E.G.˙馬歇爾、約翰˙費德勒、亨利˙方達、埃德˙貝格利、羅伯特˙韋伯、傑克˙克盧格曼(前)、喬治˙沃斯科韋茨、馬丁˙保爾薩姆和約瑟夫˙斯威尼。(United Artists)
《十二怒漢》演員:(由左至右)傑克˙沃登、愛德華˙賓斯、E.G.˙馬歇爾、約翰˙費德勒、亨利˙方達、埃德˙貝格利、羅伯特˙韋伯、傑克˙克盧格曼(前)、喬治˙沃斯科韋茨、馬丁˙保爾薩姆和約瑟夫˙斯威尼。(United Artists)

大家根據兇案的種種線索、證據和證物進行辯論,並重新模擬兇殺過程,例如,一個跛腳之人是否能在15秒內從房間跑到走廊,不可能!那遠遠超過15秒!

在紐約L線地鐵的喧囂聲中,能聽得到兇手的喊叫聲嗎?那個在法庭上沒戴眼鏡(但鼻樑上卻有戴眼鏡的印子)的中年女性目擊證人,在半夜還能看到月台對面的謀殺案嗎?她能透視行進中的電車車窗?

《十二怒漢》中,亨利˙方達(前左)和李˙科布(前右)重新模擬行兇動作,確定凶刀刺入傷口的角度。(United Artists)
《十二怒漢》中,亨利˙方達(前左)和李˙科布(前右)重新模擬行兇動作,確定凶刀刺入傷口的角度。(United Artists)

陪審員煞費苦心地辯證,我們也跟著他們一步一步了解案情。辯論中不時地投票表決,從開始的11票對1票,逐步翻轉至相同票數(6票比6票)。

一位明星投手,出色的團隊合作

1950年代的美國,談論熱門娛樂就如家常便飯。7號陪審員(傑克‧沃登飾)是個性格粗野、喋喋不休的「紐約客」及棒球迷,他稍後要去看球賽,比起被告少年的生命,他更加關心那場球賽,為了盡快達成決議,他竟中途反轉裁定。當辯論程序看來是要延長時,他嘲諷道:「又多了一局延長賽」。

亨利‧方達是片中唯一的大明星(他還自掏腰包資助拍片),不過,其餘陪審員也是當時好萊塢重量級的演技派演員。

我們可以從劇中人物看到一組傳統造型:1950年代戴帽子和提公事包的白領階級男性,以及上下班打卡的藍領階級男性。所有人都有兩個共同點:每個人都抽煙、每個人都有男子氣概。有能言善道的麥迪遜大道廣告商(羅伯特‧韋伯飾);有戴著眼鏡、冷靜理性的股票經紀人(E.G.‧馬歇爾飾);有情緒激昂、嘮叨不停的小公司老闆(李‧科布飾,他像是保羅‧紐曼與洛尼‧丹吉菲爾德的混合體),他與兒子不睦,從而遷怒於涉嫌弒父的少年,不將其送上電椅不罷休。

《十二怒漢》中,李˙科布所飾演的角色,欲把怒氣和傷痛發洩在一名可能無辜的人身上。(United Artists)
《十二怒漢》中,李˙科布所飾演的角色,欲把怒氣和傷痛發洩在一名可能無辜的人身上。(United Artists)

當7號陪審員為了趕去看球賽而改投無罪票時,先前曾遭7號陪審員威嚇的移民鐘錶匠、11號陪審員(喬治‧沃斯科韋茨飾)突然發作,他義憤填膺地質問7號陪審員,憑甚麼如此玩弄一條人命。他提醒大家,在移民眼中,民主是多麼偉大與值得珍惜。

《十二怒漢》演員:(由左至右)埃德˙貝格利、喬治˙沃斯科韋茨和羅伯特˙韋伯。(United Artists)
《十二怒漢》演員:(由左至右)埃德˙貝格利、喬治˙沃斯科韋茨和羅伯特˙韋伯。(United Artists)

10號陪審員(埃德‧貝格利飾)終於按耐不住,開始大放尖酸刻薄、階級仇視的言論。他不斷發洩仇恨,結果所有人一個接一個站起來背對著他。

《十二怒漢》演員:(由左至右)李˙科布、喬治˙沃斯科韋茨、E.G.˙馬歇爾、羅伯特˙韋伯、傑克˙沃登、埃德˙貝格利、傑克˙克盧格曼、約瑟夫˙斯威尼、亨利˙方達、約翰˙費德勒(前)、馬丁˙保爾薩姆和愛德華˙賓斯。(United Artists)
《十二怒漢》演員:(由左至右)李˙科布、喬治˙沃斯科韋茨、E.G.˙馬歇爾、羅伯特˙韋伯、傑克˙沃登、埃德˙貝格利、傑克˙克盧格曼、約瑟夫˙斯威尼、亨利˙方達、約翰˙費德勒(前)、馬丁˙保爾薩姆和愛德華˙賓斯。(United Artists)

就連那些認定這個少年有罪的陪審員,也不能認同這種極端仇恨的言論。儘管他們很多人曾脫口說出「這些人」,但當他們從10號陪審員的言論中意識到自己的偏見之後,沒人再用過這個字眼。看到那一幕,我們對人性再度燃起信心。

約翰˙薩沃卡在《十二怒漢》中飾演被告。(United Artists)
約翰˙薩沃卡在《十二怒漢》中飾演被告。(United Artists)

本片精髓

這部電影從頭到尾沒有審訊過程,僅在開頭快速帶過一副無聊模樣的法官交付陪審團任務,以及結尾法庭外簡短的一幕。那名少年究竟有罪或無辜,並沒有交代。

《十二怒漢》中,法官(右,魯迪˙邦德飾)正在交付陪審團任務。(United Artists)
《十二怒漢》中,法官(右,魯迪˙邦德飾)正在交付陪審團任務。(United Artists)

《12怒漢》整齣戲都在對證據提出合理懷疑,它不是動作片,基本上表現的是以推理、禮貌、正直、公正、真實和善良來對抗情緒和偏見。劇中雖無打鬥追逐的動作場面,情節卻充滿變化。

戲中人物不斷發生激烈衝突,而電影也沒有變成勸世說教的舞台,電影表現不健全的父子關係、不健全的偏見等人性缺陷所運用的方式就像聖經(約翰福音八章七節)耶穌所言:「你們當中誰沒有罪的,誰就先拿石頭砸她(犯姦淫的女子)吧!」3號陪審員欲將兒子疏離他的那股氣憤發洩在被告身上,這種心理投射最終證明一個事實:憤怒是一種次級情緒。真正埋藏在他心底的是背叛的感覺以及與兒子發生口角帶來難以彌補的裂痕讓他很受傷。

《十二怒漢》中,12名陪審員圍坐在會議桌辯論。(United Artists)
《十二怒漢》中,12名陪審員圍坐在會議桌辯論。(United Artists)

最後,正是方達堅忍的性格(面對一面倒的意見,他不怕得罪別人,提出疑點,從未退縮),逐步啟迪每個人自發地去探索真相、發現疑點。

《十二怒漢》這部電影將人類的美德與劣習、善良與邪惡表現得淋漓盡致。它告訴我們,宇宙終究是仁慈的,每個人都應本著最良善的心,盡其所能地去找出真相。

《十二怒漢》在1950年代的票房並不高,但如今卻名列「網路電影資料庫」百大史上最佳電影第18名。

《十二怒漢》中,8號陪審員(亨利˙方達飾)離開法院,他說服了其他11位陪審員,達成合理懷疑的決議。(United Artists)
《十二怒漢》中,8號陪審員(亨利˙方達飾)離開法院,他說服了其他11位陪審員,達成合理懷疑的決議。(United Artists)

本文Film Review: ’12 Angry Men’: A Prime Example of Not Bowing to Peer Pressure 刊登於英文大紀元。

責任編輯:茉莉

相關新聞
【影評】去年聖誕:披著愛情外衣為活摘器官洗白
《阿波羅11號 》影評:看到真實影像
《全面攻佔3:天使救援》影評:超級英雄特勤局特工
《冰原歷險記:笑星撞地球》影評:只要鼠奎特 其它都不重要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