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遊商旅之拾遺篇(上)

文/塵埃
眼睛接觸太陽光線,能讓你清醒過來。(Shutterstock)

眼睛接觸太陽光線,能讓你清醒過來。(Shutterstock)

font print 人氣: 378
【字號】    
   標籤: tags: , , , ,

本篇為雲遊商旅的拾遺,記載著雲在雲遊中遇到的形形色色的人事物。

看倌可以先看過《雲遊商旅(上)》《雲遊商旅(下)》這篇文章。

之十一 一諾千金

某年過年,雲在這個山坡間販賣,時常有位老婦人走過,與雲相談甚歡,在雲旁邊,一邊聊著也一邊幫雲向走過的遊人介紹雲的手做品。年節結束後,生意開始漸漸下滑,天氣也開始變化,雲心想,再賣個幾天,今年這個地方就差不多了。

此時老婦人走來,問雲過兩天還會在這兒嗎,雲說仍會,過幾天才會離開。老婦人高興地對雲說,她要娶媳婦了,這段時間看雲的手做品,很是喜歡,已差兒子去探聽準新娘大概喜歡哪類的工藝品,既然雲還要再待幾天,等她確定後,過兩天,也就是後天,她會親自來挑一個送給未來媳婦,雲答應了。

然而,天候實在不佳,人潮也已散去,其他雲遊商旅也一直告訴雲,該動身前往下一個地方了,他們告訴雲一個雲還未去過的、在下一季會有許多人的地方。於是雲收拾行囊,走下山。夜間,猛然想起和老婦人的約定,過兩天才要走的。於是,第二天,又循原路上了山。一位山上賣米粉湯的阿姨見到雲,蠻高興,但也有點疑惑地說:「你不是離開了嗎?」雲答道:「因為我有約未履行。」

雲詢問老婦人的下落,沒人知道她住哪兒,只是常見到她。茫茫人海,該到哪兒去找人 ?雲只能等了。

過兩天的日子——約定的那日,天空中下著綿綿細雨,人潮已全無,山風將雲的小擺件吹得滿地,雲忙著追風吹散的小件手做品,再擦去雨水,心想,這樣的天候,老婦人會來嗎?

不久後,見一人從山的那頭緩緩行來,是雲等待的老婦人。兩人開心交談,一件漂亮的、以鮮花為主題的手做墜飾成為準婆婆送予準新娘的禮物。

老婦人要娶媳婦,而雲有妹妹要嫁人,雲知道婚禮籌備中的任何一個細節,都需細細推敲,以免造成婚禮雙方日後的遺憾,佳偶變怨偶,不是曾有囍餅遲到,造成日後新人離異的事嗎?

一件漂亮的、以鮮花為主題的手做墜飾成為準婆婆送予準新娘的禮物。示意圖。(fotolia)

而在沒有任何聯絡方式的情況下,雲才明白,一諾千金,是多麼可貴。雲再次收拾行囊,起身下山,途中和兩位雲遊商旅道別,要往下一季會出現眾多遊人的地方而去。

其中一位雲遊商旅熱心告訴雲,下一個地方要怎麼走怎麼走,雲沒聽明白,怎麼和之前自己所聽說的走法不同?原來是,前幾天雲離開時聽錯,下山時,走錯路了。

之十二 不怨花樹不開花

每年的這個地方,只要花樹按時開花,雲在這兒的生意就很好。有一年暖冬,這裡的花樹恁是不開花,而來賞花的遊人們,卻沒有因為暖冬延後了花開而遲來,卻也因見不到花開而離去,人數也沒預期多,雲生意不如去年。等到人都散去、山路已空,花開如往年之美,卻已無人佇足,孤芳自賞於山中,而風將花瓣吹落,滿地繽紛。

此花愈冷愈開,暖冬反而不開,天象豈能盡如人意。對雲遊商旅來說,花開代表富貴,這 一季收入會比較好。

雲不能讓冬天凜冽些,在大自然面前,雲渺小如塵,更有隨遇而安的心境,更懂謙卑。

之十三 漢服回歸

一位十多歲的少女與母親從那頭走來,在雲的小皮箱前徘徊一會兒,以黑髮束綁著公主頭的少女身著白色長裙,上衣是兩件式,外衫深藍,上有白色刺繡,配上白色長袖,腰帶寬幅,以藍白兩色製成,雲仔細一看,是漢服。

白裙加深藍的低調,少女和風景完全溶入在一起,沒有任何突兀。漢民族有多少年沒有在日常生活中穿上自己的傳統服飾?雲覺得這樣穿挺好的,未上妝的少女,頭上沒有任何裝飾,樸素而典雅地走過。

雲也期待有一天,漢服能再回歸到漢民族的生活中。

雲期待有一天,漢服能再回歸到漢民族的生活中。(羊妹/大紀元)

之十四 王城老嫗

又過一個年頭,雲再回到那曾經令雲深深感動的、前朝領袖晚年所居、富有王者遺風的山城,在城的這端,一位阿伯知道雲來自他的家鄉,親切地「鄰居!鄰居」的喊著,逢人就說雲是他家鄉的「鄰居」,其他阿伯也會說,「既然是鄰居來這裡,要好好照顧人家。」說這話的阿伯笑容滿面,有著不被世俗所染的純真,而喊雲鄰居的阿伯,則回答道,「當然!」

於是,雲在這裡多了曾經陌生的手足、從前從沒見過的鄰居,以及像是臨時父母一般的長者朋友。

而城的那端,有一位年過七旬的老太太,自己跑出來賣東西,兒子見狀,只好說:「媽!你不要把自己搞得太累。」老太太覺得孩子要養自己的孩子,而她還能動,活蹦亂跳,想出來賺些零用錢。

雲第一次遇見她時,她幫人賣東西,賣出一袋抽幾塊錢;這次再遇見她,她已在批些水果來賣,雲見她生意清淡,每隔幾天就會和她買一袋水果,幾次以後,老太太就發現了。

當雲再次去買一袋水果時,她發現老太太拿來的怎麼是兩袋?還和雲說:「一袋你買的,一袋送你吃。」兩人推來推去,僵持不下。

老太太知道雲在捧她的場,山裡人潮多,雲生意不錯時,老太太不說什麼,而人潮盡空,雲生意也淡下來時,她就不會讓雲這樣付出了。

一位在附近走過的富家公子看到了這一幕,嘆:「沒想到我的氣節,竟不如一位年過七旬、大字不識幾個的老太太。」

從此,只要雲走近,老太太就切一顆水果要給雲吃,雲的錢永遠掏不出來,因為老太太不收。雲覺得不好白拿老人家的東西,趕緊跑掉,結果,老太太追著雲跑了一條街 ,還是將水果塞給雲,並說,下次不要讓她跑那麼遠。

而一旁的人笑著說:「她的好意,你就收下吧!」

如此熱情,真是叫雲不知該怎麼辦才好。

從此,只要雲走近,老太太就切一顆水果要給雲吃。示意圖。(大紀元資料室)

之十五 余音言

余音言,字識之,居於凝湖。從小浪跡街頭,小時賣水起家,後得一機緣學藝,也會做手做品。如今年齡頗大,作為雲遊商旅已逾五十載。音言除販賣自己的手做品,也批一些東西賣。因為太會賣,他遊走到哪兒販賣,他的批發商在幾年後也會找一個人在他附近賣,音言很氣,常以不再批貨作為要脅,而奇怪的是,無論批發商找誰來販賣,就是沒有音言賣得好,甚至是生意不佳的。而音言也發展出一套方法,慓悍而讓賣同樣東西的人離開。

有趣的是,這樣一個人,他的手做品竟和雲有些神似。當雲開始雲遊時,音言聽聞有人作品和他的手做品神似,特意來到雲面前,看雲賣什麼,看雲憨憨地笑,音言也笑了起來,末後,沉吟半晌,說,這會互相影響到。

他還是讓雲上他的車,去找一個更合適的販賣地點,並邀雲至凝湖一起販賣,還囑咐,如有人問起,一定要說,兩人是表親、遠方表親,別忘了。

雲記下往凝湖的路,數月過後,往凝湖而去,卻在半途迷路,繞得狼狽不堪,只好折回。一位老雲遊商旅聽說後,告誡雲,你倆東西那麼相仿,在同一處賣,迷路是叫你不要去和人家結惡緣。

雲似乎明白了什麼,雖然音言熱心,但這番話也說中雲心中正擔心的事,那就不去凝湖,在別處賣就好。

凝湖不大,又極美麗,山嵐變幻,有如仙境。示意圖。(李怡欣/大紀元)

而來年,恰好有人指了凝湖的路給雲。凝湖確實是一個很難去的地方,不大,又極美麗,山嵐變幻,有如仙境,即使難去,也擋不住人們去欣賞自然美景。音言往昔爬到這兒 ,見有一定的人流量,便遷居於此,且在此發跡。

因此,凝湖確實是個值得去的地方,既然有人指了凝湖的路,雲想,應該今年是要去 一趟。

方入凝湖,不知音言住處,便選了一個位置打開小皮箱,展示自己的手做品,同時,也找音言。不久後,有賣東西的倆兄弟,弟弟問雲說:「今年怎麼是你在賣,音言是你什麼人?」雲回答道是遠方表親,兄弟倆道:「自己人。」雲問道有沒有見到音言, 兄弟倆指著稍遠處,遇叉路右轉,走過石板路後見一水橋,音言如有來,通常都會在水橋上。

幾天後,雲在水橋上找到了音言,將自己的東西全部寄給音言賣,然後那個月的大多時候,雲自己當遊人去玩去了。難得來一趟,怎可不好好欣賞美景,任憑音言怎麼勸說,雲就是不自己打開小皮箱。音言也只好樂得介紹自己「表親」的作品,不用樣樣自己雕,還是輕鬆了些,也知道雲不會和他競爭,至少在同一個地方。

有天音言問雲,是不是哪天哪天雲曾在哪間廟前賣?雲問說音言是怎麼知道的,音言拿出一封封信函,從各地來,詢問音言與雲關係的信函,有些甚至連雲的像,都畫給了音言,而其中一封信是從廟前寄來的,音言當然知道雲曾在哪兒出現過。雲才知道,原來自己身邊「報馬仔」之多,也原來從進入元水之地起,雲就已經進入音言的遊走範圍,這或許是音言要雲叫他表親的原因吧!

當雲要離開時,將自己的小皮箱拿回,發現自己的手做品,好像細部有哪兒不一樣了, 原來是音言順道幫雲修改了細節。

凝湖會見後,雲很偶爾,會遇見音言,有次音言在離雲相當遠的距離販賣,走路約要半個時辰,當時人潮相當多,雲知道音言在那兒,便向客人說,往那兒走約半個時辰 ,還有好些手做品可挑。

十幾天後,人潮漸散,音言來看雲,說雲哪幾天生意不錯喔。雲答道,哪能跟音言比呢,音言那麼會賣,不過,這次又是怎麼知道的呢?音言說,因為那幾天跟雲買東西的客人,又都跑來跟音言買了,並很高興他那兒還有別的東西可挑。雲詫異,問音言「今天不賣嗎」,音言說人潮已沒前些日子多了,他不賣了,而且,因為雲在這裡。

有次,音言把自己的手做品都撤掉,只帶著向批發商批來的東西和雲一起,比鄰而賣,並且告訴雲,手做品要怎麼賣怎麼賣,他幫雲介紹,客人一下子就買了很多,要是雲自己賣,一般是不會那麼快的,五十載雲遊商旅的功力,不容小看,可是雲怎麼也學不會,然後音言就會跟雲說,別破壞自己手做品的價格,雲笑。

雲的價格太低,其實也會影響音言。

雖然音言和雲的手做品看上去神似,但還是有不一樣的地方,有些作品是音言有,而雲沒有,有些則相反。有些品項是兩人都有做的,但大小會有差,雲的比較小,音言的比較大,有些連大小都差不多,但顏色有差,雲賣得動的多是深色系,或比較鮮豔的顏色,淡色系就少做了,而音言賣得動的幾乎都是淡色系,所以深色系,音言就幾乎不做。

上天給每一個人都有一個位置,世界上真的難找一樣一樣的東西,只是看起來像而已。

上天給每一個人都有一個位置,世界上真的難找一樣一樣的東西,只是看起來像而已。(fotolia)

之十六 鼓勵年輕人創業

雲遊久了,雲開始鼓勵年輕人創業,不過,大部分二十多歲的年青人,都覺得創業很不容易,跟很久以前的雲一樣。雲會跟他們說,試試也好,無論成功失敗,都是一個難能可貴的經驗,想想以前農業時代,農作物收成時,祖輩們將農作物往田邊一擺一賣,不就創業了嗎?

後來有個年輕人說想創業,雲很高興地跟他聊了很多,希望年輕人將自己做的小點心拿出來賣賣看,跨出第一步。聊到旁邊人都覺得新奇,側耳聆聽。

雲將這些分享予朋友,並為許多年輕人因覺創業難不敢嘗試而惋惜。朋友告訴雲, 創業還需命中有,命中沒有安排,他會覺得難,硬推他去做,結果反而不好,可能會害了他。命中有時,就像雲一樣,會找出一條路,就順其自然,不要強求。

雲想想也對,老一輩曾和雲說:「有緣份的,自己會來;沒有緣份的,見到面也不會打招呼。」

之十七 琵琶樂女

雲曾經遇過兩個10歲的老闆,一個是小男孩,一個是小女孩,在不同的地方。小男孩所在的地方,治安很好,風景也很好,大家都互相認識。小男孩自己在山中賣東西,很獨立地帶著自己批來的東西,很安全。一旁的雲遊商旅們與店家們,都會幫著照看,孩子不會有事情。

而小女孩的故事,則大不相同。有次雲在賣東西時,突然出現一對不相識的母女,母親見到雲,就很高興地將小女孩和商品擺在雲旁邊,和雲聊了一會兒後,母親就不見 了。雲心想,這位母親未免也太放心,直接將小孩與商品寄放在雲這兒,雲在賣東西,還要幫人家保管小孩,大概是看雲和善可親,不會是壞人吧!或許是因為小女孩在身邊的關係,雲那天生意還不錯,那時是淡季,還能有這樣的營收,真的是還不錯。可是一旁的小女孩,沒有開市。小女孩看起來不是很開心,雲沒有多問孩子,卻有些擔心。

傍晚,孩子的母親從那方走來,將寄放在雲這兒的小孩及一整推車的商品帶回。

孩子的母親說,這孩子一直想學樂器,可是音樂學費很貴,加上樂器也是一筆很大的負擔,她獨立扶養她的孩子,加上自己年邁的雙親,雖然她幫人工作,有一定收入,但,每月房子的費用要付,孩子的外婆又重病,每次發病,就要花掉母親快兩個月的工資,對於這孩子想學音樂的希望,她實在無力支付。

可是孩子一直要求,母親說,我實在沒有辦法,就告訴孩子,不然你上街上去賣東西,自己賺自己的學費吧!孩子說好。

於是,母親跟著孩子,在母親休假時,就從小小的一點東西開始賣起,在嚴冬中的一個大節日,趕上鄰市辦的活動,賺到的錢,再投入到商品中,而要賣什麼要批什麼,是孩子自己決定的。就這樣,從一點點東西變成了一整推車。而母親跟在孩子身邊,作為輔助性質,照料孩子卻沒有幫忙賣,讓孩子自己賣,因為老闆,是這個孩子。

當晚,雲想到這個小女孩,想到小女孩的眼中,充滿了對這世間的怨恨。雲拿了一些存款,想要贊助小女孩上幾堂音樂課。以雲目前的能力,是無法長期幫忙的,望這寥寥幾堂音樂課,能讓小女孩對這個世界不再那麼怨恨。

第二天,雲回到原處尋找,而小女孩與母親杳無蹤跡,雲沒有再遇過她們,而這件事,雲一直將它放在心裡。

琵琶 (fotolia)

兩年後,雲又回到這個地方。這時,一陣樂音傳來,樂音中透著愉快的心情。雲循樂音望去,一個小女孩在彈奏著琵琶,神情充滿自信,而身旁跟著一位中年婦人及一位老太太,小女孩前面有放置一打賞箱,許多遊人投幣。

雲有些疑惑,想到兩年前遇到的那對母女,會是她們嗎?可是,雲記得她們當初說要學的樂器,不是琵琶啊!

擺好自己的東西後,雲上前詢問,果真是兩年前的那對母女,以及小女孩的外婆。孩子的母親還記得這兩年前幫她保管過小孩的人,而小女孩真的賺到了自己學樂器的學費。

雲詢問,孩子本來不是要學另一種樂器,怎麼會改學琵琶?母親就說了她們這兩年的故事。

小女孩在街上賣了一段時間的東西後,很多人罵這位母親,賺錢是大人的事,沒有能力就不要讓孩子學音樂。為了懲罰這位母親,很多人想辦法不讓她們賣,也可能是心疼這孩子。可是小女孩的母親說她沒辦法,她的女兒很堅持要出來賣,作為母親的她只好跟著。

雲又問,遇到這樣的事情,孩子的反應是什麼?母親說,女兒就哭啊,然後跟她說:「媽媽我們換地方(賣)。」

她們多遊走於有水的地方,或是地名有水字邊的地方,後來幸運遇到一位國家級的琵琶演奏家,知道小女孩自己在賺學費,就收孩子作為學生,當然,也會收學費。因為學費是孩子自己賺來的,孩子特別珍惜學習的時間,借了一把琵琶,辛勤練習,進步非常快,再加上可能有點這方面的天賦,聽音蠻準的,於是老師連換弦都教她了。

琵琶借久了,心裡總是有些負擔,於是,小女孩想存錢買一把自己的琵琶,但這需要時間,因為她還要自己付學費,而一把陽春型的琵琶對她來說價格就已經很高。沒想到這時來了一位音樂學院的姐姐,看小女孩在街上演奏琵琶,幾次之後,對她們母女說,某月某日到某個地方等著,有東西要拿給她們。母女倆在某日到達那個地方,這位姐姐拿了一把琵琶要送小女孩,母女倆傻傻地拿回,請琵琶老師看一看這把琵琶,結果,這把琵琶是專業演奏用的琵琶,要價之高,母女倆根本無力負擔。母親呆住了,趕緊找到這位音樂學院的姐姐,說這把琵琶太貴,她們收不起。音樂學院的姐姐說,這是他們家多出來的,他們家已有好幾把,再貴她轉賣也要有人買呀,不如讓這孩子好好去練習,真正再學下去,陽春型的琵琶是不夠用的,又何必讓孩子浪費錢去買。只要以後孩子帶著這把琵琶去參加比賽,就可以了。

母親不敢相信,太幸運。從國家級的琵琶演奏老師開始,她們,不,應該說這孩子,接受了太多的幫助,一些富有且具有社會地位的人,如果有演出,會幫小女孩安排有償的演出,再加上這把從天上掉下來的琵琶……孩子的母親說,她們將來一定回饋社會。

這其間也有好幾人想要贊助小女孩學費,讓孩子不要那麼辛苦,可是母親全部拒絕了,孩子自己也不要,因為以母親的收入,可以負擔一家子的生活,而女兒現在也有能力負擔自己的學費,如果在這種情況下再收別人的贊助,反而女兒心裡會有壓力,不利於女兒學習。

(fotolia)

雲聽得蠻感動,覺得這樣很好,小女孩現在很快樂,和兩年前的她判若兩人,雲心裡的一塊石頭也放下了。

倒是母親有點悠悠,覺得自己的孩子沒有童年,小孩子應該高高興興地去玩耍才是,而不應該在街上賣東西、演奏,再加上很多人罵她這個母親,她真的不知道這樣好不 好。

而雲覺得,一件事情要從多方面看,無論這位母親是個什麼樣的人,她都訓練出一位十多歲、獨立、有自信的老闆,比起許多童年看起來快樂、上了年紀卻無法經濟獨立的人,真的好多了,只是,讓人心疼了些。

雲曾在音樂、舞蹈、美術中,遇過在這些領域教得非常快速的老師,能讓孩子在一兩年的時間內,學到相當程度,是同齡人無法企及的,所以在古代,美術是重師承的,沒想到創業也能這樣訓練,雲第一次知道。

傳說古時有孩子十二歲就能當家,看來不是虛構的,而古時有帝王很小即位,靠太后、 太皇太后輔政,及大臣們從旁輔佐,長大後成為一代明君,雲現在也似能稍稍體悟箇中緣由。(待續)@*#

責任編輯:李婧鋮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我們一起出生在無垠的宇宙中,一起遊戲、玩耍,在漫長數不盡的歲月裡一同成長,如同同一個體生命上的不同細胞,像是同一身體的左手右手般存在。
  •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常見一些做小生意的人,處在社會的各個角落,他們或許沒有很高的學歷,卻生命力強韌;他們多數有一些好手藝,做吃的、做一些手工藝品,以服務人群順便換取生活所需。有人曾說,我們上上代的人,大部分靠的是手藝;我們上一代的人,靠的是文書,而到了我們這一代,好像……什麼都不會。
  • 這其實是位好客人,一次跟雲訂了20個擺飾。雲在一個大節日開始時遇到他,因逢節日開始,雲想請客人直接去煉土廠和前輩訂做,客人覺得麻煩,要從雲這裡訂。因訂做數量多,客人也殺價,雲便也接受了殺價,認為有賺就好,就當幫客人多服務一下。
  • 話說,在某個朝代、某個皇宮中,有個清秀美麗的大宮女,她很得皇后信任,皇后待她很好,讓她掌管宮中很多事情。她雖非國色天香(如果是這樣就不會只是宮女了),卻也深深迷倒了掌管宮庭倉庫的大總管。
  • 這是一個日漸國際化的時代,人間由處處是鄉村,在幾十年間轉變為處處是城市。一個女學生生長於這樣的轉變中,因父親的關係,她是少數能從鄉村至遠洋留學的人,在那個稍早的年代中,在西方學習了一門古典學科。數年後,成為一名女教授。女教授有一位十分愛護她的先生,眾所周知,在她被排擠、被中傷、被妒嫉時,總能默默地在身後支持她,她在國際間小有名氣。
  • 約莫七八年前,接觸到撥弦樂器,清麗的聲音,讓我慢慢往弦數更多的樂器尋去,最後停在了豎琴。我在網路搜尋一切關於豎琴的資料,聆聽著豎琴演奏,如詩般溫柔,如夢般溫潤細膩,腦子中一直有個畫面,一個穿著長裙的氣質美女,演奏著好聽的豎琴曲。
  • 六分鐘的短片,拍了足足一個月。原因很簡單,因為等待。等風,等雪,等雨,等心中期待的景色。這種等待是一段修心的歷程,有苦悶,有煎熬,亦有釋懷之後不期而至的驚喜。走過之後再回頭品味,很享受這創作歷程中的每一步。這更像是與自然共同參與創作一部作品,我在努力實現心中設想的同時,也用心感受並接納自然的給予。
  • 人說「煙花易冷」,在歐文這兒,電焊的花火凋落之後,卻凝結出了讓人驚歎的藝術果實。
  • 神韻藝術團舞蹈演員范徽怡告訴我們,她童年時曾觀賞過一場神韻演出,深深地被打動,自那一刻,她決心刻苦學習中國古典舞,長大後成為神韻的舞蹈家......
  • 善良是童真最美的表現,孩子們擁有一顆善良的心,他們愛護小動物,關心身邊的朋友,甚至願意和陌生人分享笑容。這份善良源於純真的心靈,不計較得失和付出。孩子的心靈如同一片澄澈的湖泊,不受塵世的擾攘,泛著淡淡的光華。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