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歷史人物:柳公權

font print 人氣: 15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訊】柳公權(公元778-865) ,字誠懸,京兆華原(今陝西 耀縣)人。官至太子太師,世稱柳少師。《舊唐書》講:「公權初學王書,遍閱近代書法,體勢勁媚,自成一家。當時公卿大臣家碑版,不得公權手書者,人以為不孝。外夷入貢,皆別署貨幣,曰此購柳書。」他學顏字,但能自創新意。世稱「顏筋柳骨」,指出他們書法的不同點。柳字避開了顏字肥壯的豎畫,把橫豎畫寫得大體均勻而瘦硬。他又吸取了北碑中方筆字斬釘截稜角分明的長處,把點畫寫得好像刀切一樣爽利深挺。他又吸取虞,楷書結體上的緊密,顏真卿楷書結體的縱勢, 寫出了獨樹一幟的柳體。
  
其代表作有:大和三年 《李晟碑》(石在陝西高陵),會昌元年《大達法師玄秘塔碑》(石在西安碑林),《苻嶙碑》( 無立石年月,柳碑中最完全者),敦煌石室藏舊拓《金剛經》,《神策軍碑》等。「書貴瘦硬方通神」,柳公權的書法就是以此取勝的。
  
《金剛經》是柳公權早期的書法作品,原石於宋代已被毀,現僅見敦煌石窟發現的「唐拓孤本」。柳公權早年曾廣採眾家之長,而且特別注意向前輩書家學習。從《金剛經》中,我 們可以看出他取法諸家的痕跡。《廣川書跋》云:「此經本出於西明寺。柳書謂有鐘(繇),王(羲之),歐(陽詢),虞(世南),褚(遂良),陸(柬之)體。 今考其書,誠為絕藝,尤可貴也。」此語基本上道出了此帖的藝術價值,對於研究柳公權楷書形成的過程及發展線索,無疑是很有幫助的。

──轉自《國學網絡》(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中國唐代時茶已成為國人的日常飲料,更加講究飲茶情趣,因此,茶具不僅是飲茶過程中不可缺少的器具,並有助於提高茶的色、香、味,具有實用性。而且,一件高雅精緻的茶具,本身又富含欣賞價值,且有很高的藝術性。所以,我國的茶具,自唐代開始發展很快。中唐時,不但茶具門類齊全,而且講究茶具質地,注意因茶擇具,這在唐·陸羽 《茶經·四之器》中有詳盡記述。上世紀80年代後期,陝西扶風法門寺地宮出土的成套唐代宮廷茶具,與陸羽記述的民間茶具相映生輝,又使國人對唐代茶具有了更加完整的認識。但唐代的飲茶方式與今人有很大的不同,以致有許多茶具是今人未曾見到過的。
  • 我國人民對沏茶用水一向很講區分,唐代陸羽《茶經》對泡茶用水就有描述:「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其山水,礫乳泉、石池,漫流者上」。
  • 該器出土於景德鎮白虎灣唐代窯址,胎質灰白堅硬,釉色青中閃黃造型敦厚別富大唐氣派。
  • 八月十五中秋節,來源已久,可能在原始時期就已經有了。古代民族在中秋節前後舉行豐祭,同時也祭祀月神,有文字記載中秋之事亦有二千多年。到唐代記載更多,後來加上吃月餅殺韃子的傳說,中秋節成為有民族意識的節日。明清以來成為一年中三大節日之一,現今成為國定假日。
  • 據新華網自四川發出的報導,一尊極為罕見的唐代男身觀音,最近在古代南絲綢之路上的四川省滎經縣發現。
  • 唐代宗永泰元年(西元七六五年),回紇等部率大軍入侵,郭子儀(六九七-七八一)奉詔守涇陽,寡不敵眾。回紇聞公名欲求見,子儀除去盔甲,領數十騎直入敵陣,見其大酋,回紇感其忠誠英勇,捨兵下馬禮拜
  • 唐代天子唐玄宗因為是孔升真人轉世,所以一心好道,一下子那些修道的高人如張果、葉法善、羅公遠等仙異人皆來聚會,往來宮中各顯神通,臧往知來神異非常。
  • 閻立本(601-673)﹐唐代畫家﹐雍州萬年(今陝西臨潼)人。
  • 葫蘆頭泡饃是獨具一格的西安風味小吃。相傳唐代孫思邈在長安街頭一家「豬雜肝」店品嚐後,覺其腥味大,油膩多,便從「藥葫蘆」中倒出西大香、上元桂、漢陰椒等健胃祛腥之物,教以使用方法,並連葫蘆一起贈與店家,從此「豬雜肝」一改舊味,香氣四溢,顧客盈門。店家不忘醫聖指教之恩,特將藥葫蘆懸掛門首,並改雜肝為「葫蘆頭」。其特點是:饃塊潔白晶亮、軟綿滑韌,肉嫩湯鮮,肥而不膩,醇香撲鼻。吃時配以泡菜更是爽口。 圖
  • 房玄齡(579年-648年),唐代初年名相。名喬,字玄齡。齊州臨淄(今山東淄博東北)人。 博覽經史,工書善文,隋末舉進士,授羽騎尉。隋末大亂,玄齡於渭北投歸李世民,任秦王府記室,屢從秦王出征,網羅人才,參謀劃策玄武門之變,協助李世民削平群雄奪取帝位。與杜如晦、長孫無忌、尉遲敬德、侯君集五人並功第一。李世民稱讚他有「籌謀帷幄,定社稷之功」。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