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書法:書法史論之隸書

font print 人氣: 7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訊】中國漢字的書法源遠流長,已有幾千年的悠久歷史,而且具有相當高超的藝術成就。自從創始以來,隨著社會生產的不斷發展和生活內容的逐漸豐富,為適合實際應用的需要和藝術欣賞的要求,書法也在不斷地演變、革新,從而明顯地體現出它在實用和觀賞這兩方面的價值。為了使人們應用起來更為方便,書體結構由繁難趨向簡易;為了滿足藝術欣賞所需要的多樣化書藝技巧的變化,也就更加豐富起來。於是經過無數次的創新和發展,中國書法藝術已經成為一個具有優秀傳統的雄厚寶藏,這個寶藏也是世界藝壇上的一束奇異的花朵。

  自古以來,書體變化是豐富多彩的,概括起來大體可以分為:篆書(包括大篆和小篆)、隸書、楷書(也叫作真書,包括魏碑和唐碑等)、行書等。這幾種書體中的篆書、隸書和楷書三種是隨著時代的變遷,而依次孕育、轉化,逐漸形成的。

  隸書是漢代的主要書體。隸書的產生,可以上溯到戰國時代。過去記載上說,隸書是秦徒隸用的俗體字,這種俗體字是由秦獄吏程邈所創造。其實各種字體的產生都具有其社會的根源,是隨著社會的發展而產生、發展的,並非某個人的創造發明。但這一記載卻可說明這種俗體字——隸書,在秦時已在徒隸中流行。

  秦始皇統一中國後,為了鞏固政權,建立中央集權制度,推行統一度量衡。官方用的書體是篆書,遺存至今的琅琊台刻、泰山刻石就是當時的標準書體。秦始皇時各種量器都刻有詔書,由於書刻時間緊迫,不能拘泥於篆書圓轉的筆劃、謹嚴的體勢,於是利用了趨向橫直方拆、便於寫刻的筆劃。這種變圓為方,變弧線為直線,在轉變處採取折筆,不用篆書的轉筆,的確比篆書的寫刻要快捷、方便得多。

  西漢前期,農業經濟的逐漸恢復,手工業的發展,商業的繁榮,國家的統一,各地交通的發展,都促成文字書寫的相應發展。這樣,隸書的應用廣泛了,逐漸取代篆書的地位。隸書根據社會的需要,不僅體勢變圓為方,筆劃也簡化得多。但嚴格地說,這還不是典型的隸書,應該是篆書向隸書過渡時期的書體。

  隸書發展到東漢才達到成熟的階段。一種新的書體產生時,開始總不免帶有不規則和稚拙的形態,但逐漸被規矩、工整的形式所代替,因為標準字體總是要經過加工、整理和規範化,這是書法藝術的發展規律。隸書筆劃的趨向工整,波勢的產生,點劃的俯仰,以及帶裝飾性的挑法、都是這種加工、發展的結果。隸書的波挑在西漢晚期已經產生,這是隸書趨勢向成熟期的特點。發展到東漢,這種波挑體勢達到頂峰,尤其是高大碑石上的華麗的隸書,不但達到宣傳內容的作用,也起到碑的裝飾效果。東漢碑石上的隸書,是漢隸登峰造極的階段。

  隸書和篆書相比,不僅形狀改變(長方變為扁平),書寫方便,從書法的技巧來看,也比篆書要豐富得多。西漢隸書之點萌如兒童用筆,其後漸次進步,執筆正直,起筆、止筆、波磔等,亦能逆筆突進,或捩,或押,或浮,故至東漢隸書用筆的技巧,比篆書圓轉的線要複雜豐富得多。這是書法藝術新的發展。

  東漢盛行立碑刻石的風氣,有的是為記載祭祀的事物,有的是為記述死者的事跡,有的是為傳播經典書籍。有的刻在碑碣上,有的刻在崖壁上,有的刻在建築物上。石刻比其它材料易於保存,因此流傳到今天的石刻文字資料比較豐富,我們統稱這些石刻上的文字為碑刻文字。

  漢代各種碑刻流傳到今天的約有一二百種之多。有的原石已不存在,僅留拓本;有的全碑已損壞,僅殘留部份字跡。其中比較完整的約有百餘種。東漢碑刻文字,數量比較多,又各具風貌,五彩繽紛,姿態萬千,各臻其妙,是漢隸書體一大寶庫。

  到了晉唐,雖然楷書早已非常盛行,但是隸書依然不廢,直至今日,隸書的應用範圍更加廣泛,這也正是由於隸書的結體和運筆都很富於變化、風格多樣和藝術性強的緣故。

──轉自《世華網》(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書,心畫也。”由此,“君子小人見矣”。書,即書法,字迹,這是從一個人的筆迹可以瞭解其品性。古人楊雄也許沒有想到,他的這一見解到了今天已發展成爲一門學問----筆迹心理學。
  • 善化中興街上有一老字號仁德中藥房,自開店迄今已傳到第六代,此外,店內還有兩本藥籤本,以俊秀的書法寫成,歷史約有百年,記載各式中藥配方,藥方的蒐羅相當完整。
  • 暑假裡,新竹市港南國小林佾鴻老師與張玉怡老師,負責舉辦育樂營活動。張玉怡老師還鼓勵女兒、兒子來學校當助教。張老師的女兒是大學的籃球校隊,小兒子學美工,幫忙帶繪畫班、書法班,一場熱鬧滾滾的育樂營就此展開了。
  • 古詩書法欣賞
  • 本卷卷首題:「書譜卷上。吳郡孫過庭撰」,卷尾題:「垂拱三年寫記」。內容主要為書學體驗、書譜撰寫要旨及學習書法的一些基本原則。
  • 書法是文字的書寫藝術,特指以毛筆並通過字的結構、章法、墨法、書體來表現漢字的藝術。它是中國文字在書法家審美觀的長期運用和發展中形成的特有藝術,是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之一。
  • 壹、基本常識
  • 董其昌是明代後期著名畫家、書法家、書畫理論家,「華亭派」的主要代表。董其昌生於明世宗嘉靖三十四(1555)年,卒於明毅宗崇禎九(1636)年,他字玄宰,一字元宰,號思白,又號香光居士,華亭(上海松江)人。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