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預防醫學熱衷研究東方靜坐

減輕壓力 哈佛大學醫學院嘗試開設靜坐課程

標籤:

【大紀元10月7日訊】(大紀元時報記者謝亞晴╱採訪報導)九月中旬,美國著名分子生物學家藍道預測,二十年後,美國醫事總署可能會建議大家將靜坐冥想加入日常作息中,以兼顧身心保健。

近半個世紀以來,西方醫學界開始著手研究東方精神文化對於人體的影響,過去廿五年中,著名醫學雜誌上總共發表了二千多篇身心醫學(Mind/Body Medicine)相關研究成果,為醫學界打開了另外一條研究方向。

哈佛醫學院的Herbert Benson醫生可謂「身心醫學」的先驅,多年來積累下來許多豐富證據,說明(心靈)修練可在人的生理上獲得顯著效應,這類修練包括宗教和非宗教。除了論文發表,許多醫學界人士,包括哈佛大學醫學院等更嘗試開設靜坐課程為民眾減壓或以靜坐為其進行生理治療,許多名人亦十分熱衷以靜坐或瑜珈來維持身心健康。

在發表的相關論文中,醫學界不只針對憂鬱症或自我認知領域研究。去年十月,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心理系的Dimsdale和Mills博士在《美國心臟學雜誌》發表了靜坐如何封閉腎上腺素促進劑對心率的刺激作用。

實驗中受測的婦女在接受注射異丙腎上腺素(一種腎上腺素促進劑)後,開始簡單靜坐,結果卻發現這位婦女的心率不升反減,她的心跳在靜坐時每分鐘下降了十七次。事後,當她被問起,是否有頭昏、噁心等感覺時,她的回答是否定的;亦即靜坐對她的身體的影響比醫藥還大。

美國貝勒醫學院醫學系封莉莉教授亦曾在某氣功修煉者打坐入定前後,抽血檢查紅血球化,結果顯示,煉功一小時後,其紅細胞的彈性明顯增加。

目前,台灣醫學界普遍認為靜坐為非主流醫學,因此在療程中加入靜坐課程的極少,高雄長庚紀念醫院於民國八十五年成立「壓力病房」,以氣功、靜坐、團體討論等方法,來改善病人壓力大的情況。負責授課的精神科主治醫師孫讚德表示,他採用坐禪(靜坐)的方式教導病人自療,但囿於病人對此領域認識不夠,因此少有人加入練習。

孫讚德練習禪修已有五年歷史,他表示,靜坐後,身體比五年前狀況還好,也很少生病。「這世界哪有仙丹呢?」他建議民眾不要等到身體出問題了再來尋求醫治,「很多人平時都不肯為自己的健康多付出一點,卻又抱怨。」孫讚德看到許多病人只想吃藥,卻不願意讓人體的生理機制來調養身體;其實平日抽一點時間練習,對身體會有相當不錯的影響,預防醫學愈來愈受國外醫生的肯定,「吃藥還是會有副作用的」。 ──轉自台灣大紀元時報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香港開庭審理16名法輪功成員上訴案
坐禪:確保健康新的百憂解
中國配偶暴增 身分取得從嚴
大陸配偶上街頭 盼與外籍配偶享同等權利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