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勁松:都是私家車惹的禍

陳勁松

標籤:

【大紀元11月12日訊】自八十年代中后期開始,中國城市開始出現日益嚴重的交通堵塞現象,稱為”堵車”;其中,又以當時經濟增長最快的廣州和珠江三角洲地區最為突出,稱為”塞車”。人們以為,隨著道路橋梁等基礎設施建設的拓展,堵車問題遲早會得到緩解。沒有想到的是,一拖就是十几、二十年,堵車不僅沒有緩解,反而每況愈下。九十年代比八十年代尤甚,新世紀比上世紀更有增無減。

2001年,廣州市長林樹森在內環路建成通車儀式上宣稱:廣州市民從此可以在20分鐘內駕車穿越市中心。事實上,這是一句空話,市民發現,”塞車”塞得更”厲害”了。對一些”塞”得”最厲害”的地方,連出租車司机都不敢去。司机們抱怨:廣州的交通是一天比一天差了。

至于上海,市民也普遍為堵車頭疼。臂如連接黃浦江兩岸的延安東路隧道,就常常處于嚴重堵塞狀態。市政府規定一早一晚兩段高峰時間,出租車不得使用隧道。然而卻無濟于事,一到貼近這兩段限制時間,出租車都搶赶著試圖通過隧道,秩序更亂。

除上海和廣州之外,包括北京在內的全國大城市,也都為堵車所困擾。究竟是什么原因,導致如此嚴重而又無法擺脫的堵車現象?都是私家車惹的禍!許多人如是回答。的确,購買私家車的熱潮,正在各地滾滾而來。這股熱潮從上世紀末就已經開始,今年更是掀起了巨浪。在北京、上海、廣州等地,新富新貴們,或者款爺款姐們,甚至中等收入階層,都無不以擁有一輛私家車為榮為傲。

目前,汽車,与房地產和鋼鐵一道,构成中國最熱門的三大行業。据國家信息中心披露,國內汽車產能已達550万輛以上,轎車產能已達250万輛以上,而從投資勢頭判斷,未來几年生產能力還將大幅提升,到2005年,整個中國的汽車產能將達到1000万輛。日本兩大汽車制造商本田和日產已經在廣州設厂,而丰田也不甘示弱,正向廣東申請設厂。据稱,三大行業均以市場的高需求為后盾。因此,各地紛紛上馬包括汽車在內的三大項目,以獲取暴利。暴增的銀行貸款,也如火上澆油般,為新一輪汽車消費,注入了強勁熱力。

在廣州,今年以來,新增私人轎車,每月高達六、七千輛之多;与此同時,當電台播報路面交通情況時,所有司机都調高音量,豎起耳朵收听。因為到處都”塞車”,不知道哪里能夠沖出去。面對”是否應該限制私家車”的討論,早已升任市委書記的林樹森擲地有聲地表示:”絕不限制私家車!”此話一出,廣州人的購車熱潮更形沸騰。林樹森等地方干部的言行,顯然出自”搞活地方經濟”、為自己任內樹政績的狹隘心態,可謂:搞活了經濟,搞死了交通。

為了解決”塞車”問題,廣州當局曾提出”三年一中變”的口號,興建了全長267公里的內環路,跨越市中心的6個行政區,再用7條放射型路線与這條環城高速公路連接起來。但這一切,都被潮水般暴漲的私家車所抵銷了。

在上海,截至今年9月,全市机動車擁有量已達170万輛,非机動車超過900万輛。專家感嘆:上海已經沒有地方可以再建高速公路了。頂多只能加寬現有的道路。然而,買私家車的人越來越多,再加几條車道,還是會堵!實際上,過去十年,上海的道路增加了1.2倍,車輛卻陡增了5倍。永遠是車多路少,永遠是堵車。

當然,除了私家車的盲目增長,中國人的交通意識差,也是一個問題,從國外回去的人,對這一點,感受尤其鮮明。司机搶車道,闖紅燈;行人隨意跨越斑馬線,等等,都讓外來人看得目瞪口呆。

其實,筆者早在三年前,就撰文警告,中國人多地少,不應鼓勵購買私家車。并以美國和日本兩國為例,闡述中國不宜盲目模仿美國,更宜參照日本模式,限制私人交通,大力發展公共交通,走一條符合中國國情的交通之路。今日中國的交通災難,應驗了筆者的分析;而政府官員目光短淺的號召,及其急功近利的短期行為,必將損害整個民族的長遠利益,為此,我們不得不陷入深深的懮慮。

-轉自《自由亞洲電台》(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北京超過六成市民經常塞車
章天亮:慈悲與懲罰
【人物真相】楊慧妍:中共金融爆雷的犧牲品?
馮睎乾:彭定康仗義執言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