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節日:哈尼族新米節

font print 人氣: 9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訊】新米節是雲南哈尼族的傳統農事節日。西雙版納州和瀾滄一帶哈尼語稱為「吃新米飯」;紅河州叫做「車實扎」,漢譯新米節;另有些地方稱「卡奴抽也」、「約普墨切」。

每年黃曆七、八月,當田裡稻穀泛起楊梅色的時候,擇日舉行。有些地方選在龍日,因為「龍」在哈尼語裡有「多起來」、「增添」意思。哈尼人希望經過吃新谷、喝新谷酒的儀式,預祝稻穀豐收,越吃越多。

節日這天早晨,每家戶主來到稻田,選一個穗長粒大的稻穗,搓下少量稻穀,用樹葉包好掛在田裡,以示稻田多結稻穀。他們還采一把谷穗帶回家去,春出新米,做成新米飯,擺設新谷酒,宴請村中頭人或家族親戚。他們還用一部份新米爆米花。在晚飯之前,每家都要先用新米飯、米花等祭祀祖先,再用米花餵狗。因為,據傳說,很古以前,世間所有作物在一次大洪水時都被沖走了。水退後,一只小鳥發現了一穗稻穀,正慾啄食,一隻狗嚇飛了小鳥,撿回了谷種,從此人們才重新種植水稻。因此,每逢哈尼人吃新谷,定要先獻給狗吃。祭祀結束,家人及賓客們才開始享用豐盛的谷飯、新米酒。據說是,吃得越多越飽越好,秋收時稻穀才會粒粒 飽滿,永遠吃不完。有的地方是村裡龍巴頭家先擇吉日吃新米飯,並宴請全村男性長者嚐新,然後各家各戶才相繼嚐新。過完新米節不久,便始動鐮秋收了。

──轉自《世華網》(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黎族三月三是黎族的民間傳統節日,又稱受情節,黎語稱”孚念孚”。每年農曆三月初三舉行。黎族地區過三月三,是祭拜黎族的祖先,並祈祝他們的農作、狩獵豐收。
  • 中國古代醫者懸壺,大多都懷揣著濟世救民、扶危助困之心。從豐富的史料中不難看到,「無欲無求,先發大慈惻隱之心,誓願普救含靈之苦」不只是那些被撰寫在《大醫精誠》中的字句;「若有疾厄來求救者,不得問其貴賤貧富,長幼妍蚩,怨親善友,華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親之想」已在歷代許多身懷奇術的醫生身上得以展現。
  • 管寧因為好友華歆不能完全無視於權位利祿的存在,所以割席與之絕交。和嶠鄙視荀勖的為人,不願與之同車,於是自行乘坐專車入朝。
  • 宋朝的李之儀,立於長江之畔,則以江水之無盡比喻情意之綿長,寫下一首流傳千年的相思詞——《卜算子》……
  • 耿恭為將士拜井祈禱,泉水湧出;鄭國為秦國修築渠道,造福萬代。
  • 死生有命,富貴由天。人一生的福、祿、壽乃至各種疾病的發作都是有定數的。時間到了,臉上的氣血之色、脈絡的運行狀況都會呈現出異常的變化。縱觀古今,惟有精通醫道或修佛修道之人才能讀懂身體密碼,參透箇中玄機。中國歷朝歷代都不乏這樣的高人,本篇將一展明朝幾位市井大夫僅以望、切就能知人生死的奇妙醫術。
  • 還有北宋時期,一代名臣登上金陵城樓,望見清江翠峰,酒旗畫船,一片壯麗繁華之景。然而故國往事歷歷在目,他撫今懷古,頓生家國之憂和興亡之嘆。 一首雄渾闊大的懷古詞,遂成千古名篇。這就是出自王安石筆下的《桂枝香‧金陵懷古》……
  • 本世紀罕見日食,世界唯一的全日食記者對日食如此反應?科學研究表明,觀看日食可以強烈影響人的心理,使人敬畏,激發原始的歸屬感。
  • 「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黑髮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他的《勸學詩》激勵了一代代的莘莘學子;他的書法豐厚雄渾,雍容正大,法度謹嚴又氣勢磅礴;他為官清廉,正直敢言,凜然赴難,視死如歸,其忠義大節,光風霽月,高山仰止。他就是字如其人的不朽典範——大唐書魂顏真卿。
  • 蔡倫發明改進了造紙術,劉向校對官府藏書。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