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常識】(十)後記

文思格
font print 人氣: 6
【字號】    
   標籤: tags: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紀元3月14日訊】我們打算向讀者介紹的詩詞方面的常識已經全部介紹完了。無論讀者是有志於詩詞寫作的入門還是只想獲得一般性的了解,我們這一系列文章的內容都足以滿足他們的要求。

對於只想獲得一般性了解的讀者,他們會發現這一系列文章的內容實際上超出了他們的要求,其中許多細節和規則性的東西超過了他們願意理解和接受的程度。但當他們閱讀和明白了這些文章的基本內容後,他們會發現自己對於詩詞的形式和內涵的理解都有了完全的更新。這些文章裡的知識對於他們將來閱讀和欣賞詩詞也是很有幫助的。

對於有志於詩詞寫作的讀者,這一系列文章則提供了最基本、最實用的基礎。它能保證讀者在完全弄懂和掌握了這些知識後,就能寫出滿足格律的詩詞,並且在這些知識的基礎上,進一步自學詩詞方面更高深的技巧和方法。我們鼓勵有志於詩詞寫作的讀者,特別是希望利用詩詞作為洪法、正法工具的大法弟子,把這個系列文章裡的知識和技巧用到自己的寫作中去。最好的作法就是“一邊用一邊學”,用不著專門費時間去學習,又能收到立竿見影的效果。作者們可以在自己的稿件中說明自己希望的目標和自己力不從心、尚未作滿意的地方,這樣或許就能讓審稿人從不同的角度、使用不同的方法和技巧去改進你的原稿,這也就自然地形成了一個互相了解、互相借鑑和學習的過程。

這一系列文章所介紹的“常識”是偏重於規則和技巧一類的,是對詩詞結構性的認識。另一類文章則通過對一篇篇具體的詩詞的講解和分析,增加讀者對詩詞內涵和表達方法的理解,使意在欣賞的讀者真正體驗到詩詞獨特的美以及這種美對人類心靈的淨化、升華的巨大作用;同時使意在寫作詩詞的讀者能從好的詩詞中學到各種有效的方法和技巧。這一類文章按層次來講有“詩詞講解”、“詩詞欣賞”以及“詩詞賞析”等。它們的特點是可讀性更高,讀起來輕鬆一些。但要深刻地理解詩詞的內涵和形式美,對詩詞的結構一無所知也是不行的,因此我們現在這個系列文章所介紹的常識仍然是必須的和不可取代的。

我們向大家介紹“詩詞常識”,其主要的一個原因就是詩詞與各種文體相比較時所具有的獨特性。唐詩和宋詞被稱為中華文化中的兩朵奇芭,其中的許多精品經歷了歷史的考驗被人們代代相傳,成為中華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份,這已經是不爭的事實。但我們在這裡要順便提及的是,“元曲”也和“唐詩”“宋詞”一樣,具有其獨特的美,而且由於它一直伴隨著戲劇而存在,其音樂美較之詩詞還更有其高妙之處。由於戲劇界歷來被視為“低賤”的行業,因此“元曲”一直沒有受到文學界和全社會足夠的重視。經過近代和現代一些文學家和專家的努力,現在已經有許多有利條件來提供人們學習和欣賞的機會,並且現在的提法已經變為“唐詩、宋詞和元曲是中國吟壇的三大奇芭”了。

從結構和音樂性來看,詩詞和曲都可規入詩的範疇,而詩的產生是自然而然的內心的流露。詩的和諧和音樂美本來是人們內心的善意與美好情緒的直接外達。據說在高層生命的空間中,高級生命說起話來都和詩一樣,開口就是天音妙響,悅耳清心。

將來的人類是美好的。一定會有那樣的時候,人們說起話來都像詩一樣美,甚至更美。

【正見網】(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歌的每一樂句有聲音的高低變化,對應著詩句的平聲和仄聲字的交替應用。以五言詩為例,如果我們對每一個字都變換一次平仄,就只有兩種可能的句式:平仄平仄平、仄平仄平仄。要用這兩種句式來寫詩幾乎是不可能的。
  • 中國古代沒有標點符號,寫起字來一個接一個地沒有間隙,因此讀一篇文章時第一個要解決的就是“斷句”(找出從哪裡到哪裡是一句話)。
  • “對杖”是指兩個句子間的一種關係,這種關係必須滿足下述的要求:兩個句子的字數、句讀、語法結構、相同位置上的詞語的詞性,都要完全相同;而且兩句的平仄規律是“相對”的。滿足這種關係的兩個句子就構成一個對仗結構。
  • 有了前面關於“絕句”和“對仗”的討論,我們現在可以來探討“律詩”的結構了。如果把絕句比作短小的民歌或者山歌,“律詩”就是內涵更加豐富、技巧更加全面的完整的樂章,而“排律”則是毫無長度限制、可以淋漓盡致地自由發揮的大型歌劇。
  • 詞本來是配樂的歌曲,因此詞的最初全稱為“曲子詞”。詞作者依照曲譜填寫詞句,曲名就是詞調的名稱,也叫“詞牌”。後來詞的音譜散失,詞樂失傳,詞就逐漸脫離音樂而成為一種長短句的詩體,以格律嚴整的特殊形式流傳下來。
  • 寫詞又叫“填詞”,就是作者把自己要說的話“填”到某一特定的詞譜中去。一個詞譜就是某一詞牌或詞調的句讀、平仄和押韻方式等規則的描述文字。有些詞調在發展的過程中會因為不同作者對上述規律採取了不同的處理而產生出不同的“譜”來,這就是所謂同一詞牌的不同“變體”。有些詞牌有多種不同的變體。
  • 「鄭公樗散鬢成絲」其實是一句反語;杜甫在之前寫給鄭虔的詩中曾說:「才名四十年,坐客寒無氈。」這樣有才學的人,卻被貶官到台州擔任司戶參軍。杜甫擔任的左拾遺也是從八品,所以才會拮据到「朝回日日典春衣」的窘迫境地。所以這首詩替鄭虔及自己鳴不平。「萬里傷心」與「百年垂死」,表面說的是鄭虔,這何嘗不是杜甫自身的寫照呢?
  • 閱讀古典近體詩,常可看到「得句」這個詞,「得句」是一種創作狀態,也就是創作時,在潛意識(下意識)中腦海裡閃現出一句詩(或幾句詩),可根據所得到的句子馬上創作一首詩或幾首詩,或記錄下來放入詩囊中。如謝縉「濡豪還自適,得句共誰論。」大意是「揮毫作畫自得其樂,得到的好詩句又有誰能夠分享呢?」
  • 古代詩人常借月光來表達對親友的思念。李白的詩句:「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亦然。「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因為月亮的清輝是兩地共有的,所以這裡作者要贈送的是思念之情;因為相隔兩地,不能將這濃濃的思念親手送給你,那我們還是期待在夢中相見吧!
  • 王維《積雨輞川莊作》:「山中習靜觀朝槿,松下清齋折露葵。野老與人爭席罷,海鷗何事更相疑。」其中「鷗鷺忘機」典故出自《列子‧黃帝》,也作者的修行感悟。白居易《放言》:「試玉要燒三日滿,辨材須待七年期」,辨物如此,識人亦然,不僅成了流傳千古的名句,還因此而衍生出了其它名句。如「路遙知馬力,歲久見人心。」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