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詞欣賞】玉樓春.戲賦雲山

作者:任一仁
font print 人氣: 587
【字號】    
   標籤: tags:

辛棄疾《玉樓春.戲賦雲山》

何人半夜推山去?
四面浮雲猜是汝。
常時相對兩三峰,
走遍溪頭無覓處。

西風瞥起雲橫度,
忽見東南天一柱。
老僧拍手笑相誇,
且喜青山依舊住。

【作者簡介】

辛棄疾(公元 1140-1207年)字幼安,號稼軒,南宋著名愛國詞人。其詞熱情洋溢、慷慨激昂,是繼蘇軾之後豪壯派的代表人物,後人常把他們合稱「蘇辛」,足見其影響甚大。

【字句淺釋】
常時:平時,經常。
覓:尋找。
瞥起:驟起。

【全詞串講】

什麼人半夜三更把山推走了?我猜是四面八方飄浮的雲片。
經常與我相對而視的兩三座青山,直走到小溪盡頭也沒有看見。

一瞬間西風乍起,浮雲飄散,忽見東南面有座山似擎天柱一般。
山中老僧也拍手喜笑又誇讚,看青山依舊,笑在眉間喜心間。

【言外之意】

青山立地頂天,似擎天柱一般巍然聳立,給人「真實」、「實在」和「穩重」的感覺;而浮雲使人覺得飄渺、不可捉摸和不可靠。作者常向青山寄託情懷,甚至引為知己,經常相對、相思:
「青山恰對小窗橫」[1]
「青山意氣崢嶸,似為我歸來嫵媚生」[2]
「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情與貌,略相似」[3]

可見作者對青山感情之深!難怪一時不見,便要著急地四處尋找。 浮雲暫起,青山不顯。以假掩真,見者茫然。西風突來,片片吹散。雲已不見,山還是山!

頂天立地、似擎天柱一般巍然聳立的大山,幾片輕飄的浮雲怎麼能推得動?又怎麼能長期遮掩?

注:[1][2][3]分別引自辛棄疾詞作《浣溪沙.瓢泉偶作》《沁園春.再到期思卜筑》《賀新郎.邑中園亭》。

──原載正見網 #

責任編輯:王堇任編輯:王堇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只要心中放下了塵中的爭鬥和妄念,身不出塵也在塵外,「心遠地自偏」,再也沒有什麼事可以叫你搖頭了。
  • 淒涼之夜,作者思念過世的妻子。圖為宋趙伯驌《風檐展卷》局部。(公有領域)
    試想,風雨淒涼之夜,雨點叩打著窗櫺,點點滴滴分明地打在心上;如豆殘燈搖曳著昏黃的燈光,輾轉難眠,獨自臥在空床上;突然湧上心頭的是,以往妻子常常在深夜的昏燈下,挑燈為自己補衣的純樸形象。這,哪裡還用得著別的語言!哀惋而淒絕的這一幕,就足以讓鐵打的漢子也潸然淚下啊!
  • 大梁的景德寺,有峨嵋院道者,嚴守戒律修行,二十年不下坐席。有一天,來了一個布衣青裘的魁偉不凡之人,與道者談得很投機,於是雙方約好第二年的同一天再來相見。
  • (Pixabay)
    公元1080年,蘇軾因烏台詩案被貶黃州,住在城南長江邊的臨皋亭。後在附近開荒種地,名之曰「東坡」,自號「東坡居士」,還在那裡修了棟「雪堂」。這首大名鼎鼎的詞記述了一個深秋之夜,作者在雪堂開懷暢飲後帶醉返回臨皋的情景。
  • 「鄭公樗散鬢成絲」其實是一句反語;杜甫在之前寫給鄭虔的詩中曾說:「才名四十年,坐客寒無氈。」這樣有才學的人,卻被貶官到台州擔任司戶參軍。杜甫擔任的左拾遺也是從八品,所以才會拮据到「朝回日日典春衣」的窘迫境地。所以這首詩替鄭虔及自己鳴不平。「萬里傷心」與「百年垂死」,表面說的是鄭虔,這何嘗不是杜甫自身的寫照呢?
  • 閱讀古典近體詩,常可看到「得句」這個詞,「得句」是一種創作狀態,也就是創作時,在潛意識(下意識)中腦海裡閃現出一句詩(或幾句詩),可根據所得到的句子馬上創作一首詩或幾首詩,或記錄下來放入詩囊中。如謝縉「濡豪還自適,得句共誰論。」大意是「揮毫作畫自得其樂,得到的好詩句又有誰能夠分享呢?」
  • 古代詩人常借月光來表達對親友的思念。李白的詩句:「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亦然。「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因為月亮的清輝是兩地共有的,所以這裡作者要贈送的是思念之情;因為相隔兩地,不能將這濃濃的思念親手送給你,那我們還是期待在夢中相見吧!
  • 王維《積雨輞川莊作》:「山中習靜觀朝槿,松下清齋折露葵。野老與人爭席罷,海鷗何事更相疑。」其中「鷗鷺忘機」典故出自《列子‧黃帝》,也作者的修行感悟。白居易《放言》:「試玉要燒三日滿,辨材須待七年期」,辨物如此,識人亦然,不僅成了流傳千古的名句,還因此而衍生出了其它名句。如「路遙知馬力,歲久見人心。」
  • 「巴山夜雨漲秋池」言外之意是說,本身秋天因為天時的關係,河水開始上漲,河道開始暢通,就讓人有想回家的衝動,更何況是因夜雨河水都上漲了,河道已經暢通,能不想念嗎?而第三第四句中重複「巴山夜雨」四個字,是為了說自己在這個時候最想家。《唐詩繹》評曰:「於寄詩之夜,預寫歸後追敘此夜之情,是加一倍寫法。」
  • 宋玉、杜甫等先賢,將落泊生涯化為優美的詩篇。讓我們後人在拜讀了這些詩篇後,領略了有可說道的、有可借鑑的、有可受益的傳統文化內涵;並重新演繹、弘揚給現今的世人。正如北宋‧歐陽修《感二子》詩中寫的:「英雄白骨化黃土,富貴何止浮雲輕。唯有文章爛日星,氣凌山嶽常崢嶸。」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