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炎武的書法

font print 人氣: 3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6月6日訊】
顧炎武(一六一三~一六八二)原名絳,字忠清,明亡後改為炎武,字寧人,自署蔣山佣,因居亭林鎮,學者尊稱為亭林先生,清昆山(今屬江蘇)人,十四歲為諸生,與摯友歸莊共入復社,耿介不混俗,有歸奇顧怪 之目,反對宦官專權,角逐科場,累試不第,棄科舉,退而讀書,著書立說清兵南下,與歸莊等倡保家鄉,參加抗清,魯王授為兵部司務,唐王授為兵部職方郎,嗣後,為冤家所迫,外走他鄉,曾四謁孝陵,六謁思陵,四十五歲後,遍遊江漢,以觀山川之勝,繼而北遊華北,訪問風俗,搜集資料,研究邊塞地理,防務,墾田,康熙時舉博學鴻詞,荐修(明史)不就,飽經憂患,至死不仕清廷,治學博大精深,舉凡經史百家,音韻文字,方志輿地,金石考古,郡吧典故,天文儀象,河曹兵曹,無不涉獵,其學辨陸王之非,以朱子為宗,深入儒之室,但以漢學為不可廢,負經世之才,思見用於當世,治學惟在,明道救世 主張博學於文,強調學做自一身以至於天下國家之事,認為聖人所之書,皆以為撥亂反正,移風易俗,為治平之用,而無益者不談,提出行己有恥,認為自子弟友以至出入往來辭受取與之間,皆有恥之事,認為不廉則無所不取,不取則無所不為,痛斥隨世浮沉改形換骨,者,辨明亡國與亡天下之別易姓改號謂之亡國仁義充塞,而至於率獸食人,人將相食,謂之亡天下,而天下興亡,匹夫有責,認為民族存亡比國家和君臣關係更重要,主張治亂之關,必在人心風俗,提出 撥亂滌污,法古用復,的主張,反對帝王至高無上,分天子之權,斥責 獨治 提倡 眾治 以天下之權,寄之天下之人,批判封建專制的郡縣及與之聯繫科舉,生員,胥吏,法律等制度,但也同時主張 重氏族 行世官 寓封建於郡縣 的復古主張 繼承張載太虛即氣的思想,認為盈天地之間者皆氣,非器則道無所寓,上帝司禍福,天神察善惡及佛教地獄是不存在的,但死而為鬼神則是有的,反對輪回說,謂新生者猶如雲霓而雨,非前雨,提出理學為經學的思想,反對空談性,命,心,理,指斥理學為禪學,批判王陽明,良知,說,反對用心於內,審古韻之微,補左傳 杜注之遺,究六經奧,與兩漢同風,倡導引古籌今和證實去偽對清代歷史編纂學和史料學的發展,做出了頁獻,其學博大通達,崇實致用,變明季空疏學風,重考據訓詁,開一代樸學風氣,對後來考據學中之吳派,皖派都有影響,一生著述,卷帙之積,幾於等身,主要著作日知錄天下郡國利病書肇域志音學五書左傳杜解補正九經誤字石經考歷代帝王宅京記金石文字記求古靈亭林文集亭林詩集亭林全集明季實錄蔣山佣殘稿等

轉載何創時書法藝術基金會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華麗誇張的定型角色(stock characters)、簡單的情節、即興對白和戶外表演,是即興喜劇(Commedia dell’Arte,又譯藝術喜劇)的核心特徵。其幽默劇情常圍繞著年輕戀人的種種考驗。演員們不受台詞限制,可以根據觀眾的反應調整表演。這些喜劇常含有對時政的諷喻和接地氣的幽默,可以巧妙避開查禁。這種意大利民間戲劇形式也成了18世紀洛可可(Rococo)藝術運動的理想題材。
  • 冬天多少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沉悶些,有些人覺得天空烏雲密布缺少陽光令人提不起勁來。但如果我們仔細觀察,就算在最昏暗的日子裡也有色彩。最近我坐在一家咖啡館裡望向天空,當天刮風下雨天色昏暗,天空不再出現彩虹,反倒像是大理石般帶點細微的灰色、藍色甚至紫色。
  • 意大利偉大的藝術寶藏之一是位於帕多瓦(Padua)的斯克羅維尼小禮拜堂(Scrovegni Chapel)。是什麼讓小小的斯克羅維尼神妙不凡,且意義重大?
  • 丁托列托在自己畫室的牆壁上寫有這樣的座右銘,作為靈感之源的提醒:「米開朗基羅的造型與提香的色彩」(Il disegno di Michelangelo ed il colorito di Tiziano)。《創造動物》這幅畫是向兩位大師致敬之作:丁托列托動態地描繪了神體,並滿懷愉悅地讚美自然界。此畫如今收藏在威尼斯學院美術館(Gallerie dell'Accademia)。
  • 美國作家史丹利‧霍洛維茨(Stanley Horowitz)寫道:「冬天就像蝕刻版畫,春天是水彩畫,夏天像油畫,而秋天是綜合四季的馬賽克(鑲嵌畫)。」幾世紀以來,詩人與作家用筆歌頌四季,而畫家用色彩使之流傳千古。
  • 聚會宴飲的傳統,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時代早期。在古希臘,有一種稱為「會飲」(symposium)的特殊宴會,是當時社會的有機組成部分。隨後,宴飲在中世紀和文藝復興時期十分盛行,並以不同的形式傳承至今。
  • 早在1855年,也就是多雷(Gustave Doré)二十三歲時就計畫為但丁《神曲》著手繪製插圖。他的藝術才能大多體現在為文學作品創作插圖上。除了神曲之外,他還為其它文學名著製作精美的插圖,如《聖經》、《失樂園》、《唐吉柯德》等等,而神曲插圖的面世,即被大眾認為文學結合視覺藝術的一大傑作。
  • 法國藝術家路易-利奧波德‧布瓦伊(Louis-Léopold Boilly)擅長畫肖像,他畫了大約5,000幅小幅肖像畫,有專家認為這樣的數量算少。布瓦伊繪畫技巧精湛,加上他的聰明睿智,創作令人賞心悅目的錯視畫(trompe l’oeil,欺瞞眼睛,譯註:一種逼真到能騙過人眼的作畫技巧);有時也創作挖苦人的諷刺畫(scathing caricatures),當中有許多是自畫像。
  • 仙子仙女和他們豐富的傳說故事,久遠以來就讓世人著迷,對英國人來說尤其如此。在維多利亞時代(1830至1900年代),仙子畫(fairy picture或fairy painting,又稱童話畫/精靈畫)成為獨特的藝術流派。這種對童話的迷戀始於19世紀中葉,很大程度上是受社會變革所推動的。面對科學進步和工業化發展,人們在自然世界之外,對於靈性世界的興趣也與日俱增。
  • 17世紀意大利畫家圭多‧雷尼(Guido Reni)的作品《聖母無染原罪》(Immaculate Conception,又稱聖母無原罪始胎、聖母始胎無染原罪)散發著神聖美麗、純潔和光芒,聖母的一顰一笑都透露出她最虔誠的心。她微微仰頭,虔誠地凝視著上帝,雙手輕輕合十,做出祈禱的姿態。看著畫作,你彷彿可以聽見天使吟唱的讚美樂音,飄揚於雲層之間。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