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風悠悠】南山可移 判不可搖

沈義 整理
font print 人氣: 3
【字號】    
   標籤: tags:

唐睿宗時,雍州(治所在京都長安)司戶參軍李元纮,為人謹厚,辦事公道。他負責地方民政,管理土地、戶籍、賦稅、財政,一貫盡心盡力,公正不偏,深得當地士民依賴。

當時太平公主(唐高宗之女,武則天所生)權勢極盛,京師百官無不趨奉。她家資億萬,卻不知滿足,時常為了搜括錢財、侵奪土地,與民間發生爭執。有一次,太平公主縱容家奴強占屬於寺院的一座磨坊。寺僧不服告官,由李元纮主斷本案。元纮查明磨坊實屬寺院產業,他不怕得罪太平公主,秉公將磨坊判還僧寺。

這可急壞了他的頂頭上司雍州長史竇懷貞。竇懷貞本是個喜愛拍馬奉承、討好權貴的人,因懼怕有財有勢的太平公主,慌忙召見李元纮,促令改判。李元纮不是三心二意之輩,他當場在原判後面寫下“南山可移,此判終無搖動”十二個大字,意思是:終南山也許還能移動,我這判決卻不可改變。寫罷,擲筆而去。竇懷貞又惱又急,可碰上這麼一位執正不屈的司戶參軍,也無可奈何。

唐玄宗開元初年,李元纮升任京兆尹(京都長安的行政長官),奉詔疏決京師一帶河渠,以利灌溉。誰知那些王公權貴,家家都在河渠兩旁設有碾硙(磨子)磨坊,不顧農田澆灌,堵流爭利。目睹這些情形,李元纮決心徹底整治。他仍以“南山可移,判不可搖”為宗旨,不怕觸犯哪家權要,指令屬吏將所有碾硙一概毀去,拆除磨坊。然後引渠下田,澆灌莊稼,使百姓大獲灌溉之利。這兩件事,辦得深合民心,令人稱決。

不久,為非作歹的太平公主,由於陰謀發動政變被賜死。竇懷貞也因投靠太平公主,參與謀逆,事敗投水自盡。

當初,李元纮執法不阿,可說是早就料到太平公主、竇懷貞之流必然沒有好下場。他那“南山可移,判不可搖”的精神,值得現在的人三思。

(出處:《舊唐書、李元纮傳》)
【正見網】(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汲黯是漢武帝時的大臣。他是一位非常耿直又敢於直言犯上的人。有一次河內失火,燒了上千人家。皇上派他去視察情況。
  • 孔融(153~208年) 東漢末文學家。字文舉,漢末魯國人,孔子的二十世孫。曾任北海相,時稱孔北海。又任少府、大中大夫等職。性寬容好士, 賓客如云, 所作散文,鋒利簡洁,多譏嘲之辭。后因触怒曹操被殺。能詩,為“建安七子”之一。

  • 漢武帝時,當時的太子被小人誣陷謀反被殺。太子有一個孫子,皇曾孫剛剛出生几個月,親人全部遇害,留下這無辜的嬰儿無人理睬。
  • 陰貴人的家人也都是謙恭有禮的人。東漢王朝剛剛建立的時候,國內依舊很是動盪。陰貴人的母親和弟弟都被強盜殺死了。光武帝很痛惜,封她的另一個弟弟做了宣恩侯,並叫來她的哥哥陰興,打算也封他一個侯位。
  • 張姓人家溯源,其中有著名的"百忍堂"的堂名。 据《舊唐書》中《孝友列傳》記載::壽張縣(今濮陽市台前縣)張家庄村張公藝(公元577一676年),以 “忍、孝”治家,九世同堂,和睦相處。唐高宗路經其家訪賢,詢問治家之道,張公藝寫百余“忍”字受唐高宗嘉獎。
  • 有宋一代風雅無雙,才子才女更是風華絕代。即使在動盪的末世,仍然出了一位濁世佳人張玉娘,其文采可與清照齊名,其德行遠追班昭遺風。她如幽蘭白雪高潔,在韶華芳齡仙逝,走過了短暫卻才情雙絕的傳奇人生。
  • 中國古代醫者懸壺,大多都懷揣著濟世救民、扶危助困之心。從豐富的史料中不難看到,「無欲無求,先發大慈惻隱之心,誓願普救含靈之苦」不只是那些被撰寫在《大醫精誠》中的字句;「若有疾厄來求救者,不得問其貴賤貧富,長幼妍蚩,怨親善友,華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親之想」已在歷代許多身懷奇術的醫生身上得以展現。
  • 宋朝的李之儀,立於長江之畔,則以江水之無盡比喻情意之綿長,寫下一首流傳千年的相思詞——《卜算子》……
  • 死生有命,富貴由天。人一生的福、祿、壽乃至各種疾病的發作都是有定數的。時間到了,臉上的氣血之色、脈絡的運行狀況都會呈現出異常的變化。縱觀古今,惟有精通醫道或修佛修道之人才能讀懂身體密碼,參透箇中玄機。中國歷朝歷代都不乏這樣的高人,本篇將一展明朝幾位市井大夫僅以望、切就能知人生死的奇妙醫術。
  • 還有北宋時期,一代名臣登上金陵城樓,望見清江翠峰,酒旗畫船,一片壯麗繁華之景。然而故國往事歷歷在目,他撫今懷古,頓生家國之憂和興亡之嘆。 一首雄渾闊大的懷古詞,遂成千古名篇。這就是出自王安石筆下的《桂枝香‧金陵懷古》……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