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堯如:香港回歸值一年,复興經濟須三年

金堯如

人氣 6
標籤:

【大紀元2月5日訊】香港回歸中國已經一年了。在美國的來自台海兩岸三地——中國大陸台灣和香港的朋友們問我,香港是不是“一切不變”,“一切如常”?今日的香港是否比昨日的香港更好?中共所承諾的“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是否言出必行,真正實現了?

不錯,從一九八四年中英聯合聲明協議將香港交還中國之後,到一九九七年香港回歸之日,北京官員講“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保證,几乎說破了嘴,港人則几乎听爛了耳朵。及至“九七”回歸前,親北京的香港富商們還同聲高唱“香港明天會更好”之歌。“九七”回歸之後短短兩三個月內,便又有人在電台上,在報刊上侈談“香港一切不變,一切如常”。甚至更肆力贊揚北京當局果然“不負港人之望,貫徹實行‘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正确政策。”北京當局則亦夸贊香港特區政府正确地實行“一國兩制”政策,在祖國人民的支持下,一定能實現“香港明天會更好”的美好愿望!

我在香港回歸之前為香港擔心的是兩個問題:一個是“一國兩制”中香港資本主義制度的民主与法制能否繼續真正獲得保障和如常實行?一個是香港資本主義制度的自由經濟是否仍能獨立運作,按市場規則公平競爭,完全不受國家資本主義特權干擾?特區政府有沒有職權和能力對香港自由經濟加以保護?

記得一九九五年十一月,國際記者協會在香港舉行亞洲區域會議邀我去作一個“瞻望九七後香港實行‘一國兩制’前景”的報告。我曾經在報告中表示了這樣的擔心:九七後,強大的國家企業和金融勢力,以及許多橫行不法的太子党集團,憑藉他們在國家層面上的政治背景和資訊优勢,為獲取暴利而攪亂香港市場經濟,尤可擔心的是金融股市。蓋自改革開放到八十年代中期,中英聯合聲明宣布將於“九七”年收回香港,從那時起,中共的國家企業和金融勢力以及太子党集團已紛紛 進入香港金融股票市場。他們對中國的政經動向消息靈通,早晚之間可在香港金融股市掀起大風大浪,搞亂資本主義自由競爭的發展規律,其影響所及,使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可能不保。

現在,香港回歸一年,從經濟到政治有誰敢說“一切不變,一切如常”嗎?今天回歸後的香港比昨天英國殖民主義者“侵占和剝削”的時代更美好嗎?現在讓我們來看一看,這第一年內變是不變,變成什么形勢。

去年十月間,即香港回歸後三個月,亞洲一個金融經濟風暴,刮倒香港的經濟大廈。金融和地產這香港的兩大經濟支柱已被吹折。但是,香港特區長官董建華和特區政府有關財政、金融、工商部門的官員除了堅守港幣与美元的聯系匯率之外,都只會說空話,說大話,教香港人放心,香港經濟結构健全,儲備充足,又有偉大祖國的支持,眼前的經濟風波馬上可以平息。只要大家對特區政府有信心,朝前看,香港很快就會恢复經濟繁榮,而且一定是第一個。

他們說了一大堆空話,沒有拿出任何具體的治本措施來抵御下一次的經濟震蕩,也沒有對已經發生的經濟危机使出治標救急的辦法。

然而,今年春,又不過三、四個月,第二次亞洲金融風暴再起,香港的金融業、地產業又天崩地裂。到今年回歸一周年時,股票額指數跌了一半,即從去年“七一”前的一万六千點左右跌到八千點左右;地產物業跌了五成。香港七家大富豪 李嘉誠等地產集團的產業值跌去了五成到七成。原來擁有一千五百億港幣資產的現在都跌去了一千億左右,只值四、五百億左右了。

香港這兩大經濟支柱如此暴跌,同時撞倒了又拉倒了多少間公司,使多少中小股戶、多少房產市民業主丟了身家性命,又有多少人驟然失業!最新香港官方公布的數字,失業人口占職業人口的百分之四點二,總數是十四万人。

再算一算,一人一家平均三口人計,十四万人失業則有四十二万人吃飯,住室都成問題,特區政府有沒有責任救濟他們?有沒有責任幫助他們就業?但只听特區政府官員回答道:你們現在不一定要在香港找事做,你們可以到大陸去找工做。

听到這种特區首長和官員的講話,我看他們竟完全不知道今日大陸下崗工人一千兩百万,加上失業工人和盲流到城鎮的農民一億多人,你叫香港失業者怎么到大陸去搶飯碗呀?

今年七月一日,香港回歸一周年大慶祝,江澤民亦飛來香港參与慶祝大典,他對香港經濟這個崩潰局面,也只輕描淡寫一提,只講香港同胞應對特區政府有信心,對“一國兩制”有信心,對偉大祖國有信心。一句話:祖國保證支持你們,然而,現在金融和地產業的崩潰,十四万人失業,几十万人無住無食,怎么死撐下去?几十万人怎么活下去?

董建華則只講,現在是香港經濟的調整時期,好象這是正常的調整。但他又說“是個痛苦的調整時期”,希望香港同胞能夠耐心等待這個暫時困難慢慢過去。他說這句話容易,他四百多万港幣的年薪,住豪宅,坐勞斯洛斯汽車。現在這個” 暫時困難時期”多長也不痛苦!

我說香港經濟情況變坏,墮入深淵,這是我從一九四八年一月派往中共香港南方局香港工委(即今之新華社)領導下工作到現在,從未見過這樣暴跌的經濟危机,看來,今明兩年之內,難以恢复”九七”前之繁榮,最快只恐要到二零零年底。

造成香港經濟崩潰的主因,應該采取客觀態度,畢竟是東南亞金融風暴,亦即外來因素所殃及的,不是香港回歸後的原因,更不能說是回歸後因實行“一國兩制”所產生的。

但是,“一國兩制”下的香港特區政府官員有沒有責任呢?他們從特首董建華起,一眾官員都沒有應付經濟危机的能力,都提不出善後和預防下一次風暴的辦法和措施。直到本月初,在香港立法會各党派聯合舉行座談會對特首政府提出批評,施加壓力之後,特區政府才宣布了六項救市措施。但多位党派代表和工商界人士都說,治本不談,連治標也遠遠不足。

董建華用空話安慰人心時則強調香港經濟結构健全,自由貿易發達,政府儲備充足,祖國巨大支持。但在解釋經濟崩潰原因則歸咎於九七回歸前的香港“泡沫經濟”,實則歸咎於港英政府。這是很不負責任的欺人之談。

香港之成為世界貿易都市和國際金融中心之一是近三十年來經濟發展的巨大成就,非一朝一夕之事。否則,國際上怎可能稱之為“東方明珠”?國務院港澳辦前主任魯平一九七六年初來香港時,盛贊香港為“聚寶盆”,還鼓勵大陸國有企業來港發展,吸收投資……等等。難道“聚寶盆”里聚的是泡沫嗎?難道鼓勵國有企業來撈泡沫嗎?難道港英政府留下的七千億港幣的儲備全都是“泡沫”嗎?

根据上述理由,我不同意董建華指責“九七”回歸前的香港經濟是“泡沫經濟”。但如果說“九七”前的香港經濟也有“泡沫成份”,則我完全同意。

人們記得從九二年大陸進一步改革開放之後,深圳、上海等地隨即開拓了股票市場,掀起股票熱。稍後,到九十年代中,大陸國企和太子党如鄧質方、周北方、陳小同……等輩,都組織公司或來港收購空殼公司,以中資名義來香港股票市場上市,利用“中國概念”吸引投資,炒作股市。他們炒了大量資金又投入地產樓戶,炒高了香港地產,甚至如北京新華總社亦來香港炒賣房產,以十一億港幣頭款購進近百億港幣的“新聞大廈”,准備出賣出租。卒之在去年十一月第一次金融風暴中破產。這不過是一個例子而已。總而言之,從九六年到九七年,房產猛漲三成。

股市飆升至一万六千多點。所以應該說,從九六年到九七年香港高地產和高股市的熱點或泡沫之造成,有大陸國企和太子党集團的一分力气在內。不過,這分力气僅有“虛气”,而無實力。九七年十一月在亞洲金融風暴中化為烏有了。這也是香港經濟之急劇惡化的原因之一。這又不能不說是香港回歸於“一國兩制”後不幸遇到了“池魚之殃”。

現在香港的經濟危机惡化到什么程度呢?我用三個數字可以說明一切。据香港官方的統計:香港李兆荃、李嘉誠、郭氏兄弟……等十大地產和股票財團,其總產值分別六、七成,資產一千億港幣的跌剩三、四百億港幣。而香港居民平均每家損失了兩百万港幣的資產。到六月底至失業人口已近十五万人,涉及家人四、五十万人。而其總人口不過占百多万人。四、五十万人的失業者和家屬,對香港社會的壓力有多大啊!

香港這個經濟危机何時能緩解、复蘇要等明年看亞洲經濟情勢。若要恢复“九七”前的東方明珠之芳名,或港人所謂“會生金蛋的鵝”,又或如京官魯平之所謂“聚寶盆”,我看在亞洲經濟和中國大陸經濟的穩定發展的條件下,也要在三年之後。

目前中國大陸經濟上的改革開放,用江澤民的話來說,已進入瓶頸階段。這里有兩個前途:一個是順利通過瓶頸,進一步繁榮、發展。這就可以推動。促進香港的經濟走出危机底谷;一個是梗塞在瓶頸動彈不得,不僅無助於香港的經濟解困,只恐在“一國兩制”的架构內,香港還將為蘇緩大陸的經濟困難作出資金上的犧牲。既然是“一國兩制”,我們首先看中國的改革開放,從經濟到政治,變數很多,未知數很多。“一國兩制、港人制港、高度自治”如何真正落實?何時真正落實?香港的前途命運如何?這都是擺在兩岸三地中國人面前的大問題。現在怎么談得到香港已成功地實現了“一國兩制”?江澤民和董建華在香港回歸一年的慶典上善頌善禱,香港工商百業人士和廣大市民中有几人信以為真的?(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九哥:追思金堯如前輩
金陵:悼念父親金堯如
金堯如先生追思儀式在洛杉磯隆重舉行
【舊文回顧】金堯如:披露歷史密聞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