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故事 四海之內皆兄弟

一鬥
font print 人氣: 31
【字號】    
   標籤: tags:

司馬牛和子夏是孔子的學生。

有一次司馬牛向孔子請教如何做君子。孔子對他說: “君子不憂愁,不畏懼。”

司馬牛問道: “不憂愁,不畏懼,就叫做君子了嗎?”

孔子說:“君子經常反省自己;所以內心毫無愧疚,還有什麼可憂愁、可畏懼的呢?”

司馬牛常常為自己沒有兄弟而憂愁。子夏安慰他說:“我聽說過‘生死由命運來主宰,富貴由上天安排。’君子對工作謹慎認真,不出差錯;和人交往,態度恭謹而合乎禮節,那麼普天之下到處都是兄弟,君子何必擔憂沒有兄弟呢?”

“四海之內皆兄弟”表示天下的人都像兄弟一樣。

(出自《論語﹒顏淵》)
【正見網】(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你們這些警察呀,真得好好想想,稀裡糊塗地賣命,稀裡糊塗地成了替罪羊。在中國這種事還少嗎。這都是良民哪,把人家當成罪犯整,早晚有一天是後遺症。”劉翰成語重心長地說。
  • 子路不好讀書。孔子勸他,他說:“南山的竹子,不用加工就是直的,砍下來做箭,可以射穿犀牛皮。學習有什麼用!”孔子說:“把它裝上羽毛和箭鏃,會射得更遠。” 子路不聽。
  • “這人偷了東西,送去受懲罰,這是理所當然的事啊。不知大王為什麼要流淚呢?”禹哭著說:“我不是為這個罪人流淚,而是為自己流淚啊。從前堯和舜做領袖的時候,老百姓都和他們同心同德;如今我做了領袖,老百姓卻不和我同心同德,做出這損人利己的事來,所以我內心非常難過!”遇事向內去找,這正是聖人的風範。
  • 紂王死了,商朝滅了,周武王仍憂心忡忡,問:“進了殷都,對商朝的舊部怎麼處置呢?”
  • 何晏問管輅:“這幾天我老夢見蒼蠅叮在鼻子上,趕也趕不走。這是什麼預兆?” 管輅說:“從前周公忠心輔助周成王,晚上睡覺都不踏實,怕自己沒有盡心盡力,大家都感謝他的恩德,沒有人怕他的權勢。
  • 樑武帝任命呂憎珍管理他的家鄉南衰州。呂憎珍到任後,不徇私情,秉公辦事。因公會客時,他的兄弟不能進入客廳。一些親戚不再做小買賣了,到州裡來見他,想謀取一官半職。呂憎珍耐心說服他們回去。
  • 這時的唐玄宗,已經失去了往日的朝氣,將國家大事全交給丞相李林甫和宦官高力士。唐玄宗只希望李白做一個歌功頌德的御用文人。這樣的生活對從不“摧眉折腰事權貴”的李白來說是很困難的,他漸漸地遭到高力士等人的誹謗,和唐玄宗走得越來越遠。
  • 春秋時期沒有紙,字是寫在一片片竹簡上,一部書要用許多竹簡,必須用熟牛皮(韋)繩子把這些竹簡編聯在一起才能閱讀。平時捲起來放著,看時就打開來。《周易》文字艱澀,內容隱晦,孔子就翻來覆去地讀,這樣讀夾讀去,把編聯竹簡的牛皮繩子磨斷了許多次(韋編三絕)。
  • 趙普,原先是趙匡胤手下的推官。公元960年,趙匡胤率軍北上,部隊到達陳橋時,趙普為趙匡胤出謀劃策,發動陳橋兵變。趙匡胤做了皇帝,建立了宋朝,史稱宋太祖。接著,趙普又輔佐宋太祖統一了全國,做了宰相。宋太祖死後,他的弟弟趙匡義繼位,史稱宋太宗。
  • “拋磚引玉”比喻用自己粗淺的見解來引出別人的高論,是一種表示自謙的說法。有一次,趙嘏到蘇州去遊覽。常建正好在蘇州,他想:“這是個好機會,一定要讓趙嘏留下幾句好詩來!”但是用什麼方法呢?他想:靈岩寺是蘇州的一大名勝,趙嘏既到蘇州,必然要去岩寺,如果自己預先在寺中寫下一句半首,說不定會引起趙嘏的詩興。 於是,常建就在靈岩寺的牆上寫了兩句詩。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