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糧食日在中國

標籤:

【大紀元10月18日訊】(美國之音記者張光華北京報導)   10月16日是[世界糧食日]。中國作為世界第一人口大國,糧食消耗自然也是世界排名榜首。糧食安全問題絕對是中國不容忽視的一個大問題。 10月16日是[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設定的[世界糧食日],這一天也是[聯合國糧農組織]1945年成立的紀念日。糧農組織從1981年至今每年都在這一天舉辦慶祝活動,今年活動的主題是“生物多樣性促進糧食安全”。

*糧食產量和耕地減少*

[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駐中國代表布朗表示,糧食是全世界面對的一個很重要的問題,中國也不例外。他指出,中國從1998年到去年為止,糧食產量從五億一千萬噸減少到四億三千萬噸,總產量減少了15%。現在中國政府當局又開始加強提高糧食產量的措施。

布朗還表示,由於中國許多地方土地貧瘠,比如沙漠和高原地帶就不適合種植糧食,再加上風化乾旱或洪水等自然災害的侵襲,土地的耕種面積正在逐漸減少。

*教育重要*

對於中國的糧食安全問題,布朗說:“教育總是至關重要的。對農民和政府各級官員進行教育非常重要。要培訓有關人才,讓他們再去培訓農民使用各種方法改善土壤質量,減緩土地沙漠化和風化的過程。比如重新植林,制定一些計劃等等,這些都有利於防止土地受到侵蝕。”

*科技增產*

布朗還表示,除了防止土地耕種面積縮減之外,還要提高糧食的產量,現在有些新的科學技術可以增加糧食的生產,像中國就在進行雜交水稻的研究,而且還很有成就,這也是促進糧食安全的好辦法。

布朗說:“發展雜交水稻就證明生物多樣性在中國是非常重要的。現在我們有了雜交水稻,那產量就得到提高,產量提高了就意味著有更多的大米,而更多的大米就意味著更多人可以有基本糧食保證。”

*一半耕地種雜交水稻*

中國[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的執行主任全永明指出,在雜交水稻沒有發明之前,一般的水稻產量,一畝地就是三四百公斤,現在種植雜交水稻,一畝地可以生產五百公斤,有的甚至高達七百公斤。全永明還指出,中國的雜交水稻是袁隆平從1964年開始,經過十多年研究成功的,是中國擁有的一項高端的農業科學技術。

全永明說:“現在我們中國就有50%的耕地種上了雜交水稻。中國人是一半以水稻為主要糧食食用的,所以講中國的雜交水稻對解決中國人的吃飯問題是做出了巨大的貢獻。超級雜交稻一直是在國內外研究的熱點和難點,我們現在的研究水平已經通過袁先生的技術路線達到了700公斤。”

*造福世界人民*

全永明還指出,雜交水稻的研究同時也帶動了小麥,油菜等其它農作物研究的發展。這項技術對中國乃至全世界都是有重大意義的

全永明說:這都是科學技術的發展和進步。稻米就是生命,消除飢餓,解決溫飽,不管是哪一個國家都是政府的大事。所以我們現在中國政府每年要在我們中心辦兩期國際雜交水稻的培訓班,主要就是用雜交水稻來對世界人民貢獻,主要是用雜交水稻來聯絡中國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感情,同時也讓雜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消除飢餓,對糧食安全做出我們的努力。

*世界八點四億人處於飢餓邊緣*

[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的報告指出,現在世界上仍然有八點四億人口處於飢餓的邊緣,而且還有更多的人缺乏微量營養素。發展中國家的農民如何在惡劣的土壤和氣候條件下增產增收,擺脫貧困,這不僅是農業問題,更關係到全球經濟的發展與社會的穩定,需要受到每一個國家的高度重視。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世界糧食日活動關注生物多樣性
以色列疑空襲伊朗 對油價金價股市有何影響
高官暗通恆大 財新揭底文章被當局速刪
日企加速轉向美國 專家:對中國幻想破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