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台灣史中國史分冊 早有共識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1月14日訊】自由時報記者黃以敬╱調查採訪

高中新課程歷史科暫行綱要草案出爐,中華民國沿革分列台灣史與中國史引發爭議,但早在去年之前,前教育部長黃榮村即邀請學者公聽座談並確立台灣史與中國史單獨成冊,也確立歷史課程將依「由近及遠、詳今略古」原則修訂,因此台灣史單獨成冊,中華民國創建納入中國史。

台灣史爭議,其實自民國八十三年,教育部長郭為藩決定新訂國中小「認識台灣」補充教材,歷史教科書的修訂時開始,八十六年「認識台灣」教材問世,不僅獨統兩派學者激烈辯論,泛藍人士甚至一度包圍國立編譯館抗議。但由於台灣主權意識已成主流,「認識台灣」得以順利納入課程,也開啟台灣史地教育新頁。

為了銜接九十四學年升入高中的第一批國中小九年一貫課程國中畢業生,高中課程自民國九十年5月組成專案小組進行修訂,由清華大學人文社會所教授張元出任歷史科召集人,邀請十七位歷史學者及高中老師組成編纂小組,將課程「標準」改為課程「綱要」,提供出版社編寫教科書及教師教學彈性空間。

去年9月首次提出的歷史科綱要草案,高一上首次增列「台灣史」單獨成冊,高一下以「中國遠古史」為主。由於明朝中葉鄭和下西洋,中國與世界互動增加,包括中華民國創建的中國近代史,全納入高二「世界史」,卻引發學者及泛藍立委質疑「去中國化」;因此高中歷史綱要被迫延後定案,新課程也因此全部延後一年實施。

張元過去曾被指為統派意味濃厚,但面對歷史綱要爭議又被泛藍指為去中國化,張元與一半以上的編纂小組成員,在任期屆滿後,均婉拒續任。

前教長黃榮村為化解爭議,去年11月請中研院院士許倬雲、近史所所長陳永發、社科所所長梁其姿、成大歷史系主任王健文等意見不一的歷史學者舉行公聽座談,終於達成「詳今略古、由近及遠」的修訂原則,台灣史單獨冊且加重近代史內容,中國遠古史擴充為「中國史」,中華民國創建由世界史改列中國史。

黃榮村當時指出,要取得所有歷史學者或社會百分之百的共識非常困難,教育部只能先大約了解各方觀點並巫考量,一切回歸專業決定。

由逢甲大學歷史所長周樑楷召集重組的課程編纂小組決定,台灣史部分要更詳細呈現中華民國接管台灣的歷程。參與此次歷史課程暫行綱要編纂的台師大歷史系教授廖隆盛強調,基於「詳今略古」,小組決定加強二次大戰後五十年的台灣近代史,中華民國接管台灣的過程,自然不能輕忽,除開羅宣言外,增加重要史料擴充內容,「這不等於接受台灣地位未定論,而是希望忠實呈現更多史實史料」。因此,台灣史綱要建議,「中華民國接收台灣的依據與爭議,應該說明過去所稱『開羅宣言』、『波茨坦宣言』之實質效力的檢討、盟軍最高統帥第一號命令的意義」,也建議「論述外在國際情勢與變化對台灣國際定位的影響,包括韓戰爆發、國際冷戰局勢,舊金山和約、中日和約及失去聯合國中國代表權,及台灣內部自由中國及本土在野人士的改革要求」。

對於外界質疑編纂學者受到教育部長杜正勝影響,周樑楷表示,杜正勝日前以「學者」身分向媒體說明「台灣主權未定論」相關史料時,展示的「讀書筆記」,編纂小組之前根本從未見過。

外傳曾遭施壓加入地位未定論的黃榮村則強調,他任內就要求課程與政治脫鉤,「多元史料可加入,但爭議不能放入」。他也感慨,藍綠爭不休,「中華民國到底要在哪個年代放入台灣史?哪個年代放入中國史?勢必都會引發不同解讀。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