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的燈節——聖馬丁節

蔡大雅

人氣 776
標籤:

在11月8日的晚上,如果在歐洲城鎮看見有小孩提著燈籠走在街上,不要懷疑是否回到故鄉,也不要以為西方人也跟著我們過元宵節提燈籠,這是歐洲人過聖馬丁節的傳統習俗。這到底是個甚麼樣的節日,聖馬丁又是甚麼人?
  
在基督教被羅馬帝國定為國教的前後,也就是西元300多年時,馬丁出生在帝國內的一個省份,就是現在叫做匈牙利的地方。作為羅馬軍人的後裔,他被取名為馬丁努士,是希望他能像希臘羅馬神話裡的戰神馬爾斯一樣勇於奮鬥。他年紀輕輕的就成為羅馬凱撒皇帝親衛隊的軍官,除了因為他勇敢外,樂於助人,謙虛,善良等等品德,都是世人稱讚他並樂於接近他的原因。
  
西元334年,18歲的馬丁作為衛隊軍官,駐紮在當今意大利境內的亞敏斯時,發生了一件事,改變了他的一生,使他直至一千六百年後的今天仍然名垂不朽。
  
那是一個寒冷的冬天,在那時候經常有很多人被凍死。當馬丁帶著他的武器,穿著作為制服的披肩,來到城門時,遇到一個窮得沒衣服穿的乞丐。這個乞丐向每個路過的人乞求憐憫,卻得不到任何回應,於是他來到馬丁面前。怎麼辦?此時馬丁的身上除了公家的武器與披肩外,甚麼也沒帶。於是他拔出劍來,將披肩割成兩半,一半給了那個乞丐,自己披著另一半。他這個舉動不僅遭到同伴的譏笑,還受到長官的懲罰:由於毀損公家軍事配備,他必須接受3天的拘禁。
  
當天晚上,耶穌基督出現在馬丁的夢中,身上披著馬丁給出去的那半邊披肩。旁邊的天使告訴耶穌基督:「這還沒受洗的馬丁努士,給了我半邊披肩穿。」在夢中馬丁意識到他的使命,他應該放棄軍職,為神服務。
  
他接受了洗禮,但卻還不能馬上退伍,因為他的長官很喜歡他,希望他在兩年後再離開軍隊。後來他成為傳教士,足跡遍佈歐洲。由於他擁有治病甚至起死回生的功能不徑而傳,使他所到之處聚集了眾多為求治病或想一睹奇蹟的人。
  
西元385或386年時他來到德國的特利爾,當他正要踏入教堂時,一個人氣喘吁吁的跑來,哭著哀求馬丁去為他的女兒治病。那個小女孩患了癱瘓症,四肢無法動彈,只剩一口氣躺在床上,家人已經準備要替她辦喪事了。馬丁向他解釋,這種事是超出他的能力之外的,而且如此使用神賦予他的能力是不行的。那個人繼續苦苦的哀求著,後來連在旁邊的主教們都請求馬丁去看看那個小女孩,馬丁便去了。患者家門口已經擠滿了人,只見馬丁低頭祈禱,然後望著小女孩,為她祝福,讓她嚐點遞上來的油。忽然的,她就可以說話了。馬丁碰觸一下病人的四肢,小女孩馬上就可以站起來,在群眾面前展示奇蹟。
  
馬丁最後成為法國羅亞河旁土爾斯一地的主教,在西元397年11月8日以81歲的高齡去世。在他去世的那天,德國科隆的主教聽到天上有天使的歌唱聲,他告訴旁邊的人,那是因為馬丁告別人世,天使帶著他到天堂去了;魔鬼雖然在那窺視著,想把馬丁拉進地獄去,但因為沒有甚麼東西是屬於它的,因此他無從下手。旁邊的人記錄下來科隆主教說這段話的時間,後來證實,當時的確是馬丁去世的時刻。遠在米蘭的主教正在主持彌撒,忽然靠在祭壇邊睡著了,開始沒人敢叫醒他,直到兩三個小時後,來望彌撒的人受不了了,將他喚醒。他醒來後告訴大家馬丁的死訊,並說他自己當時正參加馬丁的葬禮,但由於大家把他叫醒了,所以他沒有觀禮完全程。人們把他的話記錄下來,後來也得到了證實。
  
馬丁的事跡在他還活著時便已經成為人們心中的傳奇,他在去世後不久便被封為聖人,成為首批不是因為殉道,而是因為傳福音而被尊敬的基督徒。自此各地紛紛建立起以他為名的教堂,尤其在中世紀末的法國就已經存在3千6百多間的馬丁教堂。歷史上有眾多的名人以之為名:五名教皇選擇馬丁作為他們的名字;基督教新教的先驅叫馬丁‧路德;美國著名的黑人人權鬥士叫馬丁‧路德‧金等等。在歐洲,宗教信仰依然虔誠的地方,馬丁一直是人們所愛取的名字,在那裏的街上叫一聲「馬丁」,肯定有幾個人會回頭來看看是誰在呼喚他們。
  
今天慶祝聖馬丁節的方式淵源自不可考的久遠傳統。在11月7日的晚上,人們習慣在家裏或與朋友一起,以吃鵝肉或其它家禽肉以及喝新釀製的酒來慶祝秋收,並迎接冬季的來臨。在萊茵河流域,兒童會由家長陪同,提著燈籠,唱著讚美馬丁互助友愛的歌,行走在城鎮的街道上,以紀念千年前的馬丁為傳福音,行走於歐洲各地的傳奇事跡,提醒著人們別忘了正教信仰:捨即是得,捨得去塵世的利益,便能得到來世的幸福;慈悲對待人們,也會被神所慈悲對待。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燈籠·火把·聖馬丁
龍年趣談 屬龍的人到這個國家生肖變蝸牛
瑞典收到各國民眾寄給聖誕老人的信 包括台灣
組圖:歐洲各地聖誕燈飾欣賞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