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欣賞】陳子昂《登幽州台歌》

作者:文思格
font print 人氣: 21866
【字號】    
   標籤: tags: , , ,

陳子昂登幽州台歌

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
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作者簡介】

陳子昂(公元 661─702) 字伯玉,是唐代詩歌革新的先驅。其詩標舉漢魏風骨,強調興寄,反對柔靡之風。有《陳伯玉集》。《登幽州台歌》是其傳世名篇。

【字句淺釋】

解題:這一首登臨感懷詩是作者的代表作,也是唐詩中千古傳誦的名篇。短短小詩,深刻表現了作者因生不逢時、懷才不遇而產生的孤寂與悲哀。
幽州台:又名薊北樓,遺址在今北京市。
古人:這裡指古代能夠禮賢下士的明君。後面的「來者」有類似意義。
念:思念,想。
悠悠:這裡指遙遠。
愴然:傷悲的樣子。
涕:眼淚。

【全詩串講】

古代那些禮賢下士的明君,
我沒能親見其人;
未來的賢明之君,
至今我也沒有能看到他們。
想到這曠宇茫茫啊悠悠天地,
來的未來、去的已去。
唯我一人孤單而寂寞,
忍不住悲傷的眼淚直往下落!

【言外之意】

公元696年,契丹人攻陷營州。武攸宜率軍征討,陳子昂隨軍任參謀。次年兵敗,子昂請率萬人作前驅擊敵,武不准。稍後,又向武進言,不聽,反把子昂降為軍曹。詩人報國無門,便登上幽州台慷慨悲歌,寫下了這首千古名篇。生不逢時、懷才不遇、報國無門,是歷來許多有才能的知識分子的共同經歷,所以此詩能廣泛的引起共鳴,經久傳誦不衰。

此詩用《楚辭》的句法,前兩句三讀(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語氣急促,表達了作者抑鬱不平之氣;後兩句四讀(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襯以虛字「之」「而」,轉為舒緩流暢,表現詩人悲聲長嘆、涕淚橫流的情形。從結構上看,前兩句俯仰古今,第三句遠眺曠宇,第四句引出了詩人飽滿的情緒,把讀者籠罩在詩人筆下的特殊氣氛中,使人不得不心動情移。值得一提的是,有人亂說「古詩也有不押韻的」並把此詩當作根據,弄了一個大笑話。殊不知此詩韻腳「者」、「下」屬同一韻部[(上聲)二十一馬 ],只是讀音變遷,今天讀起來不押韻了。

──轉自正見網

責任編輯:李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縱使大唐國勢日益衰竭,但唐詩在歷史上已取得了無可替代的位置,至今千古傳誦!
  • 作者希望象幽草那樣甘居僻靜的幽境或隱居以潔身自好,而不願象黃鸝那樣炫耀已長、居高媚世、深入高層仕宦之爭中。
  • 杜甫留下的詩作中,為後人推崇、傳誦的有許多是感時傷亂的作品,特別是那些表現作者仁愛之心和真摯之情的名篇。仁愛與真情永遠是產生優秀詩歌的源泉,也是歷史用以造就聖賢和明哲的兩大元素。
  • “中法文化年”似乎是希拉克與中共強權搞好關係的“紐帶”,據瞭解,去年十月最先在法國巴黎、馬賽、里昂、圖盧茲等大城市舉辦的“中國文化節”活動中,中國文化突出的是“古老的中國”、“多彩的中國”、“現代的中國”三大版塊,其“孔子文化展”、“景德鎮陶瓷精品展”、“康熙時期藝術展”、“走近中國--當代中國生活藝術展”、“中華民族服飾展演”、“四川三星堆文物展”等內容無不透淅出“君子不謀其利”的傳統思想觀念,很多產品是送給法國人“試用”、“試看”。但是,這次法國來到中國舉辦“文化年”活動中,法國人把經濟利益放在第一位,中國人參觀也好,還是看中人家的產品也好,幾乎都是三個字:“拿錢來”。這樣說來,希拉克並不是白癡,他討好當時的江戲子,拉攏與中共強權的關係,是為了本國的經濟利益,而中共強權者聽了希拉克讀了幾句唐詩宋詞就眉開眼笑,聽到希拉克說出一番“六、四事件“是另一個時代的事”就像喝了迷魂湯,以為是遇到了知已,談判時做出種種讓步,簽訂了許多喪權辱國的經貿協議,把褲子都要脫了給人家穿,那才是真正的白癡。
  • 台灣中國文化大學推廣教育部「長春學苑」的爺爺奶奶級學生最近兩個星期以來,每天都賣力練習用英文吟唐詩、說相聲、表演歌舞,將於明天上午慶祝重陽節時,展現平日進修的才藝成果。
  • 古往今來的仁人志士們,他們就是不辭辛苦的拉著歷史這條船逆流而上的偉大纖夫啊!他們不計得失、捨棄了自己的一切,卻被自己拉著的人傷害甚至奪去了生命!那些打殺他們的人,正是他們用生命和苦行去幫助、挽救的人啊!
  • 宋朝文學的主流是詞。詞源於民間,始於唐,興於五代,而盛於兩宋。詞在宋代文壇上佔據著主導地位,與唐詩前後相輝映,有“唐詩宋詞”之稱,對後代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 王維《積雨輞川莊作》:「山中習靜觀朝槿,松下清齋折露葵。野老與人爭席罷,海鷗何事更相疑。」其中「鷗鷺忘機」典故出自《列子‧黃帝》,也作者的修行感悟。白居易《放言》:「試玉要燒三日滿,辨材須待七年期」,辨物如此,識人亦然,不僅成了流傳千古的名句,還因此而衍生出了其它名句。如「路遙知馬力,歲久見人心。」
  • 「巴山夜雨漲秋池」言外之意是說,本身秋天因為天時的關係,河水開始上漲,河道開始暢通,就讓人有想回家的衝動,更何況是因夜雨河水都上漲了,河道已經暢通,能不想念嗎?而第三第四句中重複「巴山夜雨」四個字,是為了說自己在這個時候最想家。《唐詩繹》評曰:「於寄詩之夜,預寫歸後追敘此夜之情,是加一倍寫法。」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