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少林工夫到荷理活

劉家輝妙談戲劇人生

人氣 164
標籤:

【大紀元2月5日訊】大紀元記者李思婷報道/提起「劉家輝」這個名字,香港人都相當熟悉,早於七十年代,他在電影《少林三十六房》中以精湛的武藝,迷倒不少中外人士,讓他躋身卲氏武打巨星之列。三十年後的今天,劉家輝推進了事業的另一高峰,演出的第一部荷里活動作片《標殺令》(Kill Bill),這些年他經歷了事業起起跌跌,但他沒有讓人覺得很滄桑,聽他談人生有一種輕鬆的感覺;起落就是生命的一種自然定律。

在以下的專訪中,跟劉家輝無所不談,從電影到人生、從親子到理想……

華人喜歡叫他做「劉師傅」,外國人則喜歡叫他的英文名「Gordon」。「劉師傅」從小隨武術指導兼導演劉家良的武館學功夫。他說,他並非姓劉,並開玩笑說,因為自己識「擦鞋、很乖」,所以劉家良的媽媽就收他做乾兒子,還幫他改名為劉家輝,與劉家良、劉家榮結為義兄弟。劉家輝原名冼杞熙,廣東人,生於1955年。劉家良的父親劉湛為名拳師林世榮的徒弟。

劉家輝憶述,他的親生父親本來反對他習武,但在他堅持下,最後也同意了。因為他很頑皮,所以父親在他八歲的時候送他去寄宿學校讀書。中學畢業後,他在寫字樓做了兩年會計。但他生性好動,整天對著數字覺得很悶,當時唯一的安慰就是晚上返回劉家良的武館授武。

一九七四年,劉家良介紹他加入張徹導演的「長弓電影公司」,簽了三年演員兼武師合約,簽約後便立即到台灣工作三年。那時最紅的邵氏明星有狄龍、姜大衛、傅聲等,因此可以分配給他的工作並不多。他謙虛地指自己當時是「〔才孟〕車邊,去學(口野)」。

劉家輝是個感性的人,從影以來,讓他最難忘的經歷是跟傅聲一起拍《五郎八卦棍》,傅聲在拍攝途中因車禍去世,當時他和傅聲都是戲中主角,當時令他的情緒很低落。戲仍要繼續拍,而傅聲的影子不斷在他的腦海浮現。現在翻看這套電影,前段可以看到傅聲的演出,心裡仍覺得不是滋味。


習慣拍動作片的劉家輝,原來也希望能夠嘗試拍攝「愛情片」。因為他認為文藝片需要表達心靈,有別於動作片,是一種挑戰。他又認為,愛情片不一定局限於描畫puppy love(少男少女間的短暫愛情),也有成年人的愛情,有些愛情只是戀人彼此的相處,不一定有結果。
劉家輝喜歡幕前演出多於幕後工作,因為可以飾演不同的角色,他希望用心地去演出。他說:「現在觀眾喜歡看我幕前的演出,我就做幕前,到觀眾說『夠』的時候,我才退居幕後!」。

劉家輝曾演出荷里活動作片。對於荷里活影片的嚴格專業要求,劉家輝認為對演員有很大的益處,因為要求越多越能令演員自我磨練,並從中獲益。首次到荷里活拍戲,劉家輝發現外國演員拍戲並不像香港這麼辛苦,且享有的福利比香港這個東方荷里活要好得多。

他說,當年在卲氏工作時,一年除了農曆年初一至初三和懸掛八號風球外,其餘的日子都要拍片。但在外國,逢星期天都不用開工,而工作也不會超過十二小時,若工作了十二小時,就可以休息十二小時補充精神。

劉家輝閒來除了喜歡習武外,也喜歡玩音樂,「夾Band」,自己更擔任「SPACE」樂隊的主音歌手,唱的是披頭四、BEYOND的經典好歌。不說真不知道,原來劉家輝曾出過一張唱片。當年他在日本宣傳《少林三十六房》,日本方面為他灌錄了一隻黑膠唱碟,唱了兩首日本歌,可能是作為宣傳電影的其中一個環節。


劉家輝有今天的成就,並非一蹴而就,他從龍虎武師做起,接著成為武術指導,他第一套參與的電影是《洪拳與詠春》。而他第一部擔任男主角的電影是《陸阿采與黃飛鴻》;憑其一身肌肉加上一流的功夫,劉家良為他塑造了「武打小生」的形象。1977年的《少林三十六房》為他事業的轉捩點。此後,在邵氏拍下了數十套大受歡迎的功夫片,當中多演武僧角色。

至八十年代未至九十年代初,功夫片復興,劉家輝的功夫武術又再大派用場,當中他以演配角為主。近年,他減少電影產量,轉為拍攝電視劇,而戲路亦轉以輕鬆喜劇為主。七十年代,劉家輝憑《少林三十六房》等武打片紅遍東南亞,甚至蜚聲國際。但八十年代,武打片陷入低潮,劉家輝也曾經歷一段「適應期」,但他並不感到壓力,他認為,每個人都有光輝和失落的日子,但「你不要介意以前的光輝或失落,失敗過就算拿經驗,成功過就算享受過,我們要面對的是未來,要完成的是今天的工作。」


在他的演藝生涯中,劉家輝指自己不敢奢望創作,但起碼他會「follow(追隨)和學習」,這是基本的生存之道。

劉家輝認為,從事電影工作的前輩都應該受到尊重,認同他們過去在影壇的貢獻。好像石堅先生,若沒有他飾演奸角,戲便不成戲了。劉家輝說,對電影前輩的照顧並不一定是給他們金錢,而是「尊嚴」,像對待現在當紅演員一樣對待這些前輩。


他同意娛樂圈是現實的,「唔現實點做生意!」但他指這些影壇前輩並非要求有戲拍,而現實也不等同不尊重他們。

他不同意以「甘草演員」來形容前輩演員,他比較喜歡以「資深演員」來形容他們,因為「甘草」含有貶意,用來形容那些過氣影星被隨便安排做一些二三線角色,有「做到霉」的意味。他的評價是「特約演員」比「茄哩啡(外來詞,臨時演員,英:carefree)好一點,而「甘草演員」比「特約演員」好一點而已。

劉家輝是天主教徒,談到他對人生的看法,他說,這個宇宙很神奇,可以有很多不同的空間。他覺得宗教是代表了人類的智慧,現時很多宗教都變了質。

他認為,所有的宗教信仰相同的地方就是導人向「善」。而所有功夫門派都是為了「強身健體、保家衛國」。

談到新一代,話題便扯到校園暴力。劉家輝認為,現時孩子的暴力傾向,與暴力電影很有關係,因為這些訊息容易被孩子接收。六十年代的電影內容都有談倫理,有正邪之分,每部電影最後帶著正面的訊息,壞人會被繩之於法,或是會對做錯的事情感到後悔;現時的電影就欠缺這些內容,壞人都被描繪成很風光,穿西裝、開名貴房車。

劉家輝有兩個孩子,分別是十一歲和九歲。他坦言沒有太多時間和孩子相處,但他很注重和孩子溝通,盡量縮短兩代之間的代溝,他說甚至和女兒玩Barbie也不介意,因為孩子長大後,便不會再有這種相處的機會了;不過,他說,他也會在適當的時候顯示父親的威嚴。

提到教育孩子的問題時,劉家輝說,他不允許孩子看港產片,但會讓他們看卡通片。他解釋,不是說港產片水準不好,而是他近年看過的港產片,都缺乏正面的訊息,會教壞小朋友。劉家輝表示,除非生活不許可,否則他盡可能不拍一些缺乏正面訊息的電影和電視劇。

他覺得現在的小朋友只懂玩電腦、打遊戲機,都在溫室中長大,不懂得如何去面對挫折。

他認為,給孩子寄宿可以訓練他們獨立,讓他們放眼看世界,把小孩變成「Discovery」。把孩子帶來這個世界就要負責任,他說,把孩子生出來就要準備浪費二十年青春,之後就是享受「愛護」孩子的時間。

對於提升孩子的價值觀,劉家輝認為是每一個家庭的責任。「仔仔」若要他買名牌波鞋,他就要「仔仔」先解釋為何要買名牌,如果是因為名牌而買,他會告訴「仔仔」,自己出了名穿甚麼都是名牌,不會買給孩子;但如果「仔仔」解釋是因為名牌的波鞋很耐用,或有特別的設計,他認為合理的,那就會考慮買給「仔仔」。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F4吳建豪電影處女作 和金賢珠拍吻戲趣事多
香港灣仔餐廳下午變免費自修室送飲品甜品
香港元朗7.21|一白衣人認暴動及串謀傷人 判囚55個月
香港中大研究首發現 堰塞湖或觸發地震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