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天琪:且說切尼講話被肢解

廖天琪

標籤:

【大紀元4月23日訊】《紐約時報》於4月20日的頭版頭條刊出了“中國讓切尼在電視上講話,事後卻進行刪改”的一篇文章。 中美雙方政府原先長時間協商,中方答應中央電視臺進行直播切尼副總統4月15日在復旦大學的演講。然而這篇演講裏的那些有關“政治自由”、“思想和信仰自由”、“美國有義務協助臺灣自衛”、“平壤政權歷來不負責任且欺騙成性”、“給這個地區(中東)的人民指明出路,摒棄使他們長期落後的暴政和腐敗政府”,所有這些在中國政府眼中具有煽動性或雙關影射的話語,在平面媒體的《人民網》和《新華網》上全部給清洗掉了。大陸讀者看到的是一篇“合乎中國口味”的文章。作者指出中國政府的隱形之手也曾伸向克林頓夫人希拉蕊的自傳《親歷歷史》。

中國官方作了醜事,卻又抵賴,說切尼演講時,電臺和電視臺曾進行轉播,之後平面媒體所發的稿件,是通訊社的事,跟政府無關。中共政府對傳媒向來發號施令慣了,這次大意,拿出對付自家人的新聞檢查的土辦法來處理“涉外”事件,鬧得事情曝光,丟人現眼。雖說專制政權控制媒體是一種“自然法則”,但是如此食言和失態,實在有失國家體面。

說來切尼也是怪膩味的,左一個自由,右一個自由,說了政治、經濟和宗教自由還不夠,還要搬出集會和結社的自由來給中國人上課,“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人有自由選擇和更換政府的權利。”“自由是普天下每一個人的希望,並非專屬於某一個國家、某一種文化或某一個地區。“已經取得成功的社會和明智的領導人認識到應該提倡自由,絕不應該畏懼自由。”真令人捏把冷汗,切尼先生好歹是美國人,若是像杜導斌或丁子霖那樣的黃面孔,在中國的公開場合說這種話,“煽動顛覆國家政權罪”、“顛覆國家政權罪”的大帽子還怕不早就當頭罩來,別說拿下人來,腦袋搬家都不在話下。

從克林頓總統開始直接面對中國的大學生演講以來,許多西方元首都抱著“傳道精神”,認定了這是一個向中國青年人宣講現代民主政治理念和自由人權價值觀念的好機會。其實早在八十年代雷根總統就已經在復旦大學對學生演講過,但是那時候還沒有電視的直接轉播,自然談不上太大的公眾效果。克林頓1998年在北大,面對一大批平時在宿舍打撲克麻將、侃大山的北大學子,到了洋人面前個個成了熱血沸騰的愛國主義青年,總統大談西藏、人權、民主自由,原以爲能如春風過境,激蕩青年們純真的心,卻是事與願違,反而挑動了民族主義者那根敏感的神經,學生們認爲他是“文化霸權主義者”。布希總統兩年前在清華跟學生的對話就有技巧得多,他不批評中國,只著意於介紹美國的價值觀念,江澤民政權也咬緊牙根頂住,總算是全程電視直播,吹皺一池春水,取得一定的社會效應。

德國總理施羅德、俄國總統普京也都分別於2001年和2002年到過北大,英國首相布萊爾則於去年7月在清華演講。這些外國元首在跟中國政府簽了大批的商業合同之後,都樂意來最高學府跟青年學生演講和對談,表示自己不僅照顧經濟,也關心人文道德和價值取向。西方的政治家很懂得奉承本國民意和媒體,這種親近學生的姿態無疑可以提高自己的聲望。他們往往對東道主中國的宣傳伎倆估計不足,弄不清官方媒體是直播還是插播,篡改還是刪改,有時被愚弄了還不自覺,幫了極權政府的忙,替他們做了活宣傳,亦不自知。因此有時發生外國元首參觀監獄、檢閱解放軍、出席婦女或工會甚至教會的活動,他們自以爲是幫助了被壓迫的團體和族群,結果剛好相反,中宣部挾洋自重,以此來炫耀西方國家對專制政體的支援和讚美,趁勢打壓反對力量和弱勢群體。

美國畢竟是超級大國,在很多方面能跟中國一別苗頭,不容被中國的官方媒體耍弄。但是在很多方面美國的“鬥爭”經驗依然不足。面對中國政府這次食言“篡改”副總統的發言,美國政府只表示了不滿,並未“嚴正抗議”,好似秀才遇到兵,糾纏不起。說實話,真正丟分和吃虧的,不是上當受騙的美國,而是說謊欺騙的北京政權。就像當年尼克松訪華,老共把一條街都油漆粉刷一新來唬老外,自己沾沾自喜,覺得外國人夠傻了,被咱中國人捉弄了。但是這種自欺欺人的阿Q精神又能怎樣?不過讓老百姓更瞧不起自己的政府罷了。

切尼演講暴露的不僅是大陸媒體的奴婢地位,它更顯現了被政府牽著鼻子走的“精英學生”的可悲處境,年輕人不能說自己想說的話,他們必須說黨要他們說的話,向客人提問題。且聽他們向切尼提的那些起承轉合配合得天衣無縫的問題:中美關係、臺灣軍售、美國內政、外交、戰爭、商貿、選舉,北韓問題等。最後當然以比較“溫馨”的話題,如切尼的兒孫子女爲結尾,畫上“賓主皆歡”圓滿的句號。瞧這些思路敏捷、口齒清晰、禮貌親切的青年學子,他們說話字句斟酌,好似一個個政府發言人那樣四平八穩,無懈可擊。如果他們是自發隨興提問的話,那真會令人熱淚盈眶,認爲中國擁有最優秀、聰慧、有教養的下一代了。然而, 一切都是演戲, 一切都是作假。中國的孩童和青少年生長在一個爾虞我詐的社會環境,謊話已經成爲一種習慣和生活方式,他們早早地就失去了童貞。謊言揭穿了,失真的不僅是話語,“失貞”的更是原本樸實的國民性。

作者爲《觀察》評論員

—轉載自《觀察》(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專家談中國婦女就業面臨的難題
廖天琪:她們使中國重獲失去的尊嚴
韋拓:從下滑到坍塌 國足告別世界盃之路
林一山:被歷史選中的上一代香港人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