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民工調查:打破「農民不能進城」

楊銀波

人氣 301
標籤:

【大紀元6月20日訊】節目:2004年6月19日台北中央廣播電台新聞頻道《放眼大陸》(主持:黃絹;受訪、整理:楊銀波)

黃:聽眾朋友,又到了《放眼大陸》和您空中相會的時間了,我是節目主持人黃絹。在我們今天的節目裡,增加了新的單元——中國農民工調查。在這個單元裡,我們特別邀請到曾經多次進行實地調查,而且自己的父母親也是農民工的大陸自由撰稿人楊銀波先生,來和聽眾朋友們就大陸農民工的生活,他們的喜怒哀樂,以及在整個大陸經濟發展過程中農民工的希望與失落,做一系列的介紹與反思。

楊:(余世存《一首寫給流浪農民的詩》)我們沒有身份,派出所的人抓住我們說活該,「如果不交錢你就沒有三證,對我們來說你就不存在。」可是我們存在,我們還活著,弟兄們,我們還存在。我們交納了增容費,暫且安身。報紙表達得暖昧,老太太的小腳跑來可真是敏捷,逢年過節地喊著防賊——她指的是你和我呀,弟兄們,她指的是你和我……(鮑家街 43 號樂隊搖滾音樂:《晚安北京》)

黃:在我們前一陣子的節目裡,已經為聽眾朋友們介紹了《中國農民調查》這本書,獲得了聽眾朋友們廣大的迴響。接下來在《中國農民調查》之後,我們要為聽眾朋友們推出《中國農民工調查》系列報導。好,那麼我們就來聽聽今天的《中國農民工調查》第一集。(陳星、呂飛音樂:《離家的孩子》)

黃:你是從甚麼時候開始關注農民工的問題的?

楊:我們家裏父母都是農民工,他們 1993 年的時候開始出去打工,從那個時候就開始關注中國農民工。那麼在這之前對於中國農民工,覺得這是一種非常新鮮的稱呼,那個時候還不叫「農民工」,還沒有這個稱呼,那個時候叫「盲流」。

黃:啊,對。

楊:回顧起中國農民工,它有將近 26 年的歷史,準確地說有 25 年。將近 26 年的歷史是從 1979 年開始的。這 26 年要分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從 1979 年到 1988 年,有十年的時間;然後從1989年初到1991年,有三年的時間;然後從 1992 年一直到現在,將近十三年,這又是另外一個階段。這三個階段有不同的特點。比如說,1979 年到 1988 年這個歷史當中,在這十年裡面,中國有 1.3 億的農民轉移。「轉移」的意思就是說,他不幹農活了,或者說他的相當大部分的時間不用在他的土地上了,或者去進廠。這個「轉移」的主要特點是「就地轉移」。那個時候中國出現了很多很多新的氣象:比如說土地可以給農民種了,農村實行家庭聯產承包經營制度,而且那個時候農業結構也有調整,鄉鎮企業也在大量興起。

當時的鄉鎮企業是甚麼樣的狀態呢?從 1979 年到 1988 年有一個說法,我們老家也在傳——「離土不離鄉,進廠不進城」。可以離開土地,但是不能離開家鄉;你可以進廠,但是你不能進城。就是這樣的一種狀態。在這十年裡面,發展最為迅速的就是鄉鎮企業,那個時候確實是個奇蹟,包括學術界的、新聞界的,還有中共中央、國務院,也在關注這個很大的變化。當時最活躍的鄉鎮企業,比如江蘇南部,它是集體經濟;還有浙江省的溫州市,它的經濟不是集體經濟,是個體經濟,非常非常著名的,你去查一下資料看看;然後還有珠江,它的經濟跟江蘇南部、浙江溫州又是不一樣的,它是外向型經濟,我想台灣是知道的,它主要是靠海外的,或者近靠香港的、澳門的,或者近靠台灣的,它是這樣的一種發展趨勢;那麼後來還帶動起來了挨著台灣的福建。在這十年裡面,鄉鎮企業的發展確實厲害。

那麼它是怎麼打破的呢?在大陸有一段歷史是非常艱辛的,1979 年之前的歷史回顧起來的話,說不完。1979 年之後再過三年,也就是 1982 年的時候,中共中央和國務院就提出來:允許農民進城開店,允許他們設坊,允許他們興辦服務業,允許他們提供各種勞務。然後再過兩年,1984 年——也就是我出生後的第二年,國家加強了城市的副食品供給,允許農民自理口糧到城市落戶。它慢慢就打破了「農民不能進城」的禁忌。那麼在這之後呢?1985 年到 1990 年,這段時間就不得了,這個轉移就不再是僅僅的「就地轉移」,比如說「我是重慶的,我就不出重慶」,或者「我是重慶永川市的,我就不出重慶永川市」,不是這樣的。當時有很多農民突破這種體制封鎖,重慶的農民也到廣東啊、福建啊,也到上海啊、北京啊。1985 年到 1990 年到另外一個省份的「異地轉移」的這些農民工,就有 235 萬人走了;在這五年裡面,鄉鎮企業也吸收了2286萬就地轉移的農民。所以說那個時候確實是個奇蹟,這是它的第一個階段。(陳星、呂飛音樂)

黃:這個階段算是一個比較成功的轉型嗎?

楊:現在看來,我覺得有成功也有失敗。它畢竟打破了「農民不能進城」。「農民為甚麼不能進城」,要回答這個問題,就必須回到 1979 年之前的歷史。研究這段歷史,我從 1997 年就開始了,那個時候我還在上初中,開始看專門研究這個歷史的文獻。非常艱辛的,1979 年的農民是最艱辛的。1949 年,中共建政。然後在 50 年代初,剛剛建政不久,中共進行土地革命,把地主的土地分給農民,農民確實有土地了。然後到了 50 年代中期,它突然就搞了一個「城鄉二元結構」,城市是城市,農村是農村,你要分得很清楚,城市的資源你農民是不能佔有的,搞的是這種社會屏蔽的、全社會的歧視政策,不允許你農民進城。1956 年的時候,開始對城市經濟進行改造。甚麼改造?私營經濟改造。把私人佔有的工商業體系,改變為公私合營。

1956 年後之後就不得了——徹底反了!可以說在很長一段時間裏面,不是我們今天看到的這個「城市化」,它不是「城市化」,它是「反城市化」,它不允許國家城市化!瞭解大陸歷史的應該知道,像知識青年上山下鄉,還有市民返鄉,幹部下放等等。1979 年之前的國家經濟策略,是講究重工業的優先發展,搞計劃經濟體制。就是因為計劃經濟,導致了很多很多的全社會的很大很大的問題,嚴重的失偏,嚴重的失重!計劃經濟了,你的資源配置怎麼辦?你怎麼估評啊?你有沒有根據啊?你的決策有沒有根據啊?經濟結構也是很大的偏差。當時的中共是怎麼改革的呢?它當時改革的政策,現在看起來真的很可笑。比如基本的生活用品,基本的生產用品,用「低價」的政策,它覺得這已經是一個改革了;還有,農產品是統購統銷的;城市職工的工資之外呢,也有福利制度。就算是這麼小的改進,在那個時候都已經是一個很大很大的舉動。

但是,在這些所謂的「改革」的政策之外,它用的一些制度是相當殘酷的。比如說,1979年之前的人民公社制度,不允許農村生產要素自由流動,它不允許。還有,城市勞動的工資,國家控制你的工資,不是說你幹得好就多給你很多,或者你自由獲取,不是這樣的,你的所有東西都歸國家所有,它是一種大一統的控制制度。還有直到我們今天都罵得很兇的戶籍制度。再有,居住在城市裡面的人也受苦,不是說農村不好城市就好,城市也有更細緻的制度,比如單位體制,比如幹部工人區別的身份制度,比如分層制度,級別制度,等等。在這樣的全社會的水深火熱之中,很多呼聲就喊出來了——必須解放生產力!1979 年,也就是文革結束不久,各種冤案啊、錯案啊、罪案啊,就開始「翻」,而且當時民間還出現了非常了不起的「民主牆運動」。這個時候,開始慢慢有這樣的衝動了——農民就是要進城!最近幾年我採訪的人很多,我問他們:「你的工齡有多長?」有的說:「二十五年。」那二十五年,一算,不就是 1979 年就衝出來打工了嗎?

黃:啊,是。

楊:了不起啊!這是中國第一批先知、先覺、先行者,是農民當中第一批衝出去的!那個時候走出農村到其它的省份,這在當時如果被抓著的話,可能會受罰的。所以很多人不敢。這就是 1979 年之前的一個歷史的大概的瞭解。(陳星、呂飛音樂)

黃:承包制是甚麼時候實施的?

楊:1979 年左右。

黃:那麼承包制沒有把農民留在農村嗎?

楊:那個時候其實還是等於大量地留。我剛才說了,1979年到1988年這十年裡面有1.3億的農民轉移,但是這裡面有 70% 的農民是沒有離開家鄉的,到附近的鄉鎮企業,或者不再像過去的那種靠天吃飯,不是早上幾點鐘就去挖土地,然後晚上回來,不是這樣的傳統農業生活。很多人進入了鄉鎮企業。但是鄉鎮企業的走勢不是太順利。在 89 年民運之前,有一個重大的背景,比如當時社會上出現了大量的「官倒」現象,一個經濟的大問題,隱藏的是重大的政治問題,表面的經濟問題大量凸現於整個社會。從 1989 年初到 1991 年,由於 89 年民運的事情,這三年稱作甚麼呢?整頓治理期。包括整頓經濟。就是因為這樣的整頓,導致了很多很多比 1989 年之前還要嚴重的問題。

黃:是甚麼呢?

楊:農民經濟的負增長現象很嚴重,沒錢是越來越沒錢。農產品的價格越來越低迷,最便宜。我記得在我們家裏,那個時候我母親早上四、五點鐘就起來,洗空心菜,擔到朱沱鎮上去賣,我還以為中午她能回來給我帶來甚麼吃的,結果甚麼都沒帶回來,就是完完全全地將早上那些菜擔回來了。那時候我們一年四季吃得最多的是稀飯、泡菜,有紅薯、南瓜吃就是最好的,一個月能吃上一頓肉就算挺有能耐的了。農產品太便宜了,有的根本就賣不出去,導致了很多很多的農產品囤積在那裏,有的腐爛,有的甚至乾脆餵豬啊、餵羊啊,或者乾脆就扔了,或者做肥料。

黃:哎呀。

楊:非常非常困難。而且鄉鎮企業在那個時候也受到一些壓抑。鄉鎮企業實際上是一個泡沫,當時有一些比較敢言的經濟學家就指出了這一點:鄉鎮企業啊,你現在看著它發展很好,其實要不了幾年,它就不行了。那個時候我們面對著很大的一個現實:我們的經濟制度必須改革!不改革不行了!因為這個經濟制度是舊體制,必須要讓國家公開站出來說——允許大量的農民進城去!就是這樣一種迫切的形勢。

附:《放眼大陸》節目播出時間

首播:每週星期六:08時~09時(北京時間)重播:每週星期六:20時~21時(北京時間)網址:cbssp.cbs.org.tw/getip.aspx(進入點擊:繁體/簡體→網路廣播區.新聞網.播放器)

(大紀元首發,轉載請註明出處)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樊百華:豈止是「善待農民工」!
安徽發現過期發霉藥品專賣農民工
清華食堂師傅托福考630  即將取得北大本科文憑
讀者投書:湖南省常寧市的「三窮幹部」
紀元商城
這種肥皂不會耗損 永遠陪伴你
每日更新:春天裡的素色清道夫 不知疲倦
這種杯子為何如此火爆 加州女子偷65個被捕
這些亞馬遜好物 讓你生活品質大提升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