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度與結構的完美結合──歐陽詢「九成宮醴泉銘」

明訓
font print 人氣: 48
【字號】    
   標籤: tags:

歐陽詢(557-641),字信本,潭州臨湘(今湖南長沙)人。歐陽詢一生經歷陳隋及唐初,在隋朝就已名震寰宇,高麗(韓國)都曾派大使前來求書。歐陽詢未曾因盛名而驕,書藝亦未被盛名所絆,反而老來筆健,其傳世的名作如「化度寺碑」、「九成宮醴泉銘」 、「溫彥博碑」都是晚年之作,其中「九成宮醴泉銘」更有「楷書極則」之譽。

九成宮位於天臺山,有一回唐太宗前往避暑,天臺山雖林靜山幽,可惜唐太宗住了多日,天總不下雨,難消暑氣。李世民在林中正發悶之際,忽見遠處一注泉水從岩石中湧出,李世民見泉水清冽,嘗了一口,只覺水味甘醇,瞬時通體舒暢、暑氣全無。李世民非常高興,將此泉命名為「醴泉」,並命人為文記載,立碑歌頌皇恩。欽定撰文者魏徵,而擔當書寫此碑重任者即是歐陽詢。

歐陽詢此時已是七十六歲老叟,鬚眉皆白,然精神奕奕,眼不花,手不斗,只見二寸方楷字字穩健挺拔,令人難以想像如此筆力雄強的字是出自老人之手。「九成宮醴泉銘」的另一特色是險峻而又嚴密無懈的空間結構,整碑的位置輕重渾然天成,一字一畫不能絲毫移動,完美地呈現他對書法結字的標準:「四面停勻,八邊具備,短長合度,粗細折衷」。

歐陽詢的楷書對後世影響深遠,在書法藝術活動已經漸趨式微的當代,歐字仍是許多學習楷書的人優先選擇的臨摹範本,其「勁中有險」、 「險歸平正」的書風魅力無窮,可見一斑。@

參考資料:

十大書法家 趙冷月主編 世界文物出版社

歷代書法欣賞 陳振濂著 蕙風堂印行
(臺灣大紀元e報)(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中國傳統文化的豐富內涵已引起越來越多人們的重視。在海外,越來越多的華人意識到學中文及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性,家長們也越來越重視孩子的中文教育,尤其是中國傳統文字、歷史、書法藝術等的學習。5月16日下午南澤西中文學校舉行了開放日活動,讓家長和老師進行更好的交流。
  • 大紀元6月3日訊】(法新社巴黎二日電)一份由十二萬西藏人連署的請願書今天送交到法國總統辦公室,呼籲中國釋放西藏佛教第二號人物班禪喇嘛。這份要求釋放格登秋吉尼瑪的請願書,由法國國會西藏委員會會長魯卡遞交。一九九五年,流亡的西藏精神領袖達賴喇嘛宣佈,當時六歲的格登秋吉尼瑪為第十世班禪喇嘛轉世靈童後,格登秋吉尼瑪隨即遭中國當局軟禁,自此之後行蹤成謎。
  • 香港收藏家魯海的中國書法繪畫收藏展,將於6月5日至11日,上午10時至下午5時,在蒙特利公園市長青書局舉行。
  • 涵泳於書畫篆刻藝術三十年不曾中輟的薛志揚,繼二○○○年首展之後,就不再有大型個展,然而,近三年來,其作品仍持續在創新風貌中越形精美,在今天開幕的全新個展「薛志揚書法篆刻創作展」,喜愛篆刻藝術的人將有機會一新耳目。
  • 陶淵明筆下的田園生活
    多麼令人嚮往
    可是能實踐者幾希
    真正回歸鄉野的書法藝術家-陳世憲
    就在土生土長的故鄉─白河蓮鄉
    成立自己的書法工作室
    如果沒有仔細查問
    您絕對不知道在這偏僻的「庄腳所在」
    還有個「書法王子」
    而且您可能還料想不到
    他的工作室可是由豬圈兒改建喔
  • 台中市上午有一場特別的大學畢業典禮,畢業生全是阿公和阿嬤,年紀最大的已經八十五歲,其中還有五對是夫妻檔,因為共同學習,讓們變得更恩愛。阿公阿嬤們穿著學士服,畢業的心情可一點都不輸給年輕小伙子。八十五歲的張阿嬤,學養生、學DIY佈置,上課五年,愈來愈年輕;和她一樣的老人家有一百卅位,就讀曉明長青大學四年到五年,上午全都高興畢業。其中五對夫妻檔,藍先生藍太太,一位學書法一位學國樂,感情愈來愈好。而方先生方太太則為了美國的孫子,努力學英文,還有這對每個星期從遠澎湖搭機來台中上課的阿公和阿嬤。阿公阿嬤真的好厲害,堅持活到老學到老,也讓他們退休後的生活多彩多姿。(民視新聞許淑惠陳建華台中報導)
  • 由中國收藏家協會与《收藏界》雜志社聯合舉辦的“雅觀杯”首屆中國收藏界年度排行榜日前正式出爐。在該評選推出的中國當代書法家排行榜上,唐國強的名字赫然被排在了第九位,這在書法界和影視圈中引起了不少爭議。
  • 書畫能給人帶來喜悅,但不能改變人的志向。如果對它太在意,愛不釋手,就是件很可怕的事情。三國時太傅鐘繇看見韋誕有一篇蔡邕的書法,苦求不得,以至於捶胸吐血
  • 】昨日,“2004.成都文化年.名人名家書畫峰會”參展作者張鐵林、郁鈞劍、唐國強的夫人壯麗、張目、謝芳、王鐵成、姜昆等在提前舉行的媒體見面會上比了比口才。
  • 柳公權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書法家(778—865),唐朝人,字誠懸。他的書法結體遒勁、落筆清朗雄秀,而且字字嚴謹、一絲不茍,後世以"顏柳"並稱,成為歷代書藝的楷模。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