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發現 明長城磚窯設計科學節約

標籤:

【大紀元7月6日報導】(中央社台北7日電)中國大陸河北省考古人員日前對秦皇島明長城磚窯遺址進行發掘,考察結果發現這一磚窯的選址設計,既便於取得原料又利於運輸成品,建築結構借助地勢既科學又節約。

新華社報導,秦皇島撫寧縣板場峪村於二00二年發現明長城磚窯群,這一發現對研究古長城的建設及建築材料具有科學價值。板場峪村距山海關不遠,其村北的山上存有三點五公里長較完好的明長城。

據「臨榆縣誌」記載,這段長城始建於明洪武十四年,隆慶五年重修,在石築長城的基礎上加磚修復,並增修磚質敵樓五十座。目前這一磚窯群已探明有六十六座磚窯和灰窯,分為高家地、東溝、後塘三個窯區。

河北省文物研究所指出,這次發掘的磚窯兩座,均位於高家地窯區,兩座磚窯結構基本相同,均由窯門、窯室、工作面三部分組成。

磚窯沿臺地周圍的斷崖分佈,依地勢而建,在靠近臺地邊緣處建窯室,借臺地斷崖修建窯門、火道,在下一層臺地修建工作面,建築科學、節約。

相關新聞
中國搶救日漸殘破的萬里長城
重溫舊日情懷
長城僅剩三分之一
山東濟南異議人士車宏年先生軟禁3天後回到家中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