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漫談】 天真爛漫是我師——蘇東坡(一)

明訓
font print 人氣: 146
【字號】    
   標籤: tags:

天真爛漫是我師

蘇軾(1036~1101),字子瞻,號東坡,四川眉山人。他是中國史上少有的文藝全才,詩文書畫無一不精,他的書法入古出新,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合稱為「宋四家」,並被尊為四家之首;他的文章與其父蘇洵、弟蘇轍合稱「三蘇」,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詩歌方面,他與江西詩派的開創者黃庭堅並稱「蘇黃」;詞作方面,他開創了豪放派,與南宋愛國詞人辛棄疾並稱「蘇辛」。他也擅長繪畫,其花鳥畫開文人畫之先軀,後人稱其詩、詞、文、書法、繪畫「五絕」。

這位「五絕」文毫對於烹調、釀酒、尤其是茶道都有濃厚的興趣與獨到的研究,也留下許多傳奇趣聞。有一回東坡與幾位好友相約品茗,清茶三杯搜枯腸,眾人文思泉湧,於是吟詩作對,舞文弄墨。茶香墨濃之際與座者之一司馬光便問東坡:「茶欲白墨欲黑,茶欲重墨欲輕,茶欲新墨從陳,君何同愛此二物? 」 原來司馬光知道東坡書藝茶道均精通,有意開個玩笑調侃他。沒想到東坡輕輕鬆鬆就解了這道難題,他擱下筆,啜了口茶,答曰:「上茶妙墨俱香,是其德也;皆堅,是其操也。譬如賢人君子黔皙美惡之不同,其德操一也。」 眾人無不佩服他才思敏捷而且胸壑高尚。

東坡同時也是修道煉丹、參禪學佛的修煉人。他與佛印禪師「磬(慶)有魚(餘)」與「八風吹不動,一屁過江東」等趣聞軼事,篇篇耐人尋味,每次看都令人會心一笑。其實可別看他們幽默機智,談笑風生,作為修煉人,東坡其實是注重心靈自律的,他曾說「未有天君不嚴而能圓通覺悟者」。東坡修煉到怎樣的層次,吾人不得知,可以想見的是,東坡被佛印「一屁打過江」後應會更精進,更注重心性層次的提昇。

東坡的天才是多面性的,他的生活豐富而多采多姿,他一方面氣度恢宏、光明磊落,另一方面他又天真爛漫、詼諧風趣,他鮮明多樣的形象也伴隨著「蘇詩、「蘇文」、「蘇字」、「蘇詞」、「蘇畫」,甚至「東坡魚」,「東坡肉」,千年來一直存於每位被他深深吸引的讀者心中。@

參考資料:
(1) 林語堂 (1987) 《蘇東坡傳》 台北: 遠景出版事業公司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話說虞世南去世後,唐太宗常感嘆無人可以共論書藝,於是魏徵便向唐太宗推薦了一位年僅三十六歲的後起之秀,這位年輕書家即是褚遂良。
  • 明代萬曆年間的《增廣賢文》有句名言:「萬惡淫為首,百善孝為先。」古書《壽康寶鑑》中的「福善案」記載了很多守戒拒淫而在科考中速得福報的故事。讓人看到「拼功業」和「道德實踐」的密切關聯。古人講的「積德」、「積陰德」,其言不虛,有德的人生才有福,可不是空話啊。
  • 「為政以德」的內涵是很深、深廣的,包含了前一篇中孔子所講的「道千乘之國,敬事而信,節用而愛人,使民以時」。本章,孔子沒有具體解說什麼是「為政以德」,而是打了一個比方:君王自己像北極星一般安居其所,別的星辰就都井然有序地環繞著它。
  • 紅樓夢這本書成書的緣起,是聖主康熙皇上賜的這一場富貴。紅樓夢這本未能完成結局的書,這本自傳性質的小說,對應的康熙雍正年間江寧織造府的興衰景況,都是有史料可查的。榮國府,寧國府最早的主人,榮國公和寧國公,從小說內容「焦大跟著太爺出兵」這一細節,結合歷史背景來看,應該是清兵入關時,隨著滿洲人一起入關的那批漢人,類似於大清的開國元勛范文程(范仲淹後人)這樣的漢人。
  • 明代《耳談》作者王同軌的街坊林廣兒的殺妻事件,鑽法律漏洞逃過刑罰,在當地引起不平的鳴冤聲震天價響,而最後的結局,更讓人心震動不已。
  •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這體現了孔門教學的一個根本特點:「求諸己」, 即向內求,所謂「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在處世上,不怨天尤人,以「人不知而不慍」的精神,完成自己的仁德修養,在寂寞中成就事業。
  • 在無神論者看來,人死了就一了百了,其實在傳統文化裡,披露了很多人死後的去向,有的人甚至還去了天堂擔任神職。今天給大家介紹的就是這樣一個故事。主角是南宋孝宗淳熙年間新城(現杭州市富陽區一帶)秀才姚中。
  • 明朝時期,浙江嘉興府李定在人們眼中是一個真正的正人君子,但他的科考之路卻不順利,十幾年屢考不中,就在他已經慢慢放下了對功名的執著時,人生路竟然起了大翻轉!他是怎麼積的陰德呢?
  • 孔子因材施教,引導子貢向前走——「貧而樂,富而好禮」。「貧而樂」,樂什麼?樂道。孔門弟子中有個典範——顏回,「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既然顏回做到了,說明「貧而樂」的目標不是高不可攀、虛無縹緲的,這是勉勵子貢。
  • 震區有個小山村,愛好秦腔的村民每晚都聚集在一孔大崖窯內排戲,場面分外熱鬧,有個三四歲的小男孩,非纏著爺爺領他去看戲,爺爺背著孫子剛擠入窯內,還沒看清演的是啥戲,孫子卻又說害怕,鬧著要回家。爺爺拗不過孫子,帶著孫子轉身剛出了窯洞,地面就突然抖動,崖窯瞬間垮塌,演戲看戲的幾十人無一生還。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