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曲漫談:制琴高手史善朋

人氣 1
標籤:

早年的京城,薈萃著許多名角和琴師,因而要求胡琴的質地也要精湛,所以出現了不少制琴能手,在筆者記憶中,當首推史善朋。
  
史善朋自12歲就拜在琉璃廠老藝人馬良正的門下學習制琴技術,21歲時去天津久盛齋。兩年後回到北京,在李鐵拐斜街立店開業,直到1939年才搬到琉璃廠。
  
開店伊始,他免費為一些名琴師蒙皮,因此,一些有名的琴師便幫他聯絡活計。漸漸地,手中的經濟寬綽點了,便買來了當時頗為名貴的紫竹做琴桿,琴軸用黃楊木,偶爾也用黃檀木。他做的胡琴竹質堅硬,表面花紋也美觀。當時的查花紋有虎皮花、芝麻花、腰橫玉帶、紫袍、鱔魚黃等。
  
史善朋刻苦鑽研製琴藝術,在傳統的基礎上大膽創新,包括琴筒的烤乾,撐圓;琴桿的擦漆、纏弦。琴軸雕成玉簪花形便是史善朋創造出來的。他還經常到廣和、廣德等劇場觀看京劇,與著名琴師合作,互相切磋,最後,終於悟出了據嗓配音的技藝。猶記一次裘盛戎唱戲,將開演時,其琴師汪本真突然說不上場了,裘盛戎問其故,曰:「沒胡琴》。」問:「你的胡琴呢?」回答:「當了。」於是,裘盛戎便給錢又買了一把,調音一聽,極好,問汪本真是誰做的,汪本真說:「史善朋。」裘盛戎非常感激,事後親自找到史善朋面謝。
  
著名琴師趙濟羹一次慾去上海演出,未料他琴上蒙的那塊皮雖然好,但不出音,於是,便去找史善朋,史善朋翻遍箱子亦未找到一塊合適的好皮,於是便把原來上的那塊揭下來用水泡開,又蒙第二次。史善朋告訴趙濟羹說:「北京使差點,到上海正合適。」趙濟羹從上海回來,一進店門便作揖說:「果然不錯。」之後,其他京劇界的琴師,像屠楚材、劉潔亭、楊寶忠、何順信、姜鳳山、杜奎三、周文貴等,也都相繼讓史善朋做琴。
  
史善朋做的胡琴,聲音高亮,又圓潤松甜;既寬厚,又集中充實,確實手藝不凡。

──轉自《世華網》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戲曲漫談:粵劇
戲曲漫談:徽劇
戲曲漫談:河北梆子
戲曲漫談:湖南花鼓戲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