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溯源:秦

楚天 整理
font print 人氣: 8
【字號】    
   標籤: tags:

姓氏由來
  
秦(qin2)姓有三種來源:
  
1、 出自嬴姓,為顓頊帝的後裔,以國名為氏。相傳顓頊帝有個孫女叫女修,有一天,她撿到一只燕子蛋,吃下去後就懷孕了,生下了兒子大業。大業之子大費(伯益)輔佐大禹治水有功,帝舜賜他姓嬴。伯益的後人有個叫大駱的,他的庶子非子被周孝王封在隴西秦亭為附庸國,讓他恢復嬴姓,稱為秦嬴。秦國後來成為戰國七雄之首併進一步統一了全國。秦滅後,王族子孫以國名作為姓氏,稱為秦氏。
  
2、 出自姬姓,為文王的後裔,以邑為氏。周公旦之子伯禽的後裔食采於秦邑,其後有以邑為姓,稱秦氏,史稱秦姓正宗。
  
3、 古代大秦人來中國,有的就以「秦」為氏。大秦即羅馬帝國。東漢、晉朝時大秦皆曾遣使來中國通好,有留居不歸者,以「秦」姓傳也。古時西域稱中國為秦,後來西方國家通稱中國為支那,即「秦」音之變。
  
姓氏分佈
  
先秦時期,秦氏主要分佈於今河南、陝西、山東、湖北、河北等省。西漢初,高祖劉邦採納婁敬的建議,遷徙關東大族充實關中,秦氏有一支自魯徙居扶風茂陵。這支秦氏人丁興旺,官宦眾多,西漢時有秦襲等5人同時任郡守一級的官,故世號「萬石秦氏」。秦末有秦同,從劉邦擊項羽有功,被封為彭侯,是知山東秦氏於西漢處有遷至今江蘇者。兩漢至南北朝時期,秦氏還分佈於今甘肅、四川、山西等省。宋、元、明時期,秦氏有遷至今廣西、安徽、貴州、福建、北京、上海等省市者,歷清至近現代,分佈地更廣,還有不少人移居海外。
  
姓氏名人
  
秦越人:即戰國時名醫扁鵲。他治病以診脈為名,創立瞭望、聞、問、切「四診法」,用「針」、「石」、「熨」等簡單的醫具治療,並通內、婦、兒、五官各科。
  
秦始皇:即嬴政。莊襄王子。年十三即位,時政出太后及呂不韋。九年,親政,放逐呂不韋。任用李斯、尉繚等,自十七年至二十六年,先後滅六國,完成統一大業,建立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封建中央集權國家。廢謚法,以世計數,自為始皇帝。廢分封,置郡縣,築長城,修馳道,車同軌,書同文,統一度量衡和貨幣。南定百越,北擊匈奴,疆域大擴。以法為教,銷毀儒家、諸子典籍,以吏為師。嚴刑事峻法,賦役繁重,連年用兵,民不堪命。數出巡視,於第五次巡行途呂病死沙丘。在位三十七年。
  
秦瓊:字叔寶,隋代歷城人,事唐太宗於長春宮,驍勇善戰,常為先鋒,征戰屢建奇功,經大小二百餘陣,以旌戰之功封翼國公,拜左武衛大將軍。卒後改封胡國公。圖形於凌煙閣 ( 唐代為表章有功的大臣,建凌煙閣,放置功臣像 ) 。
  
秦觀:宋揚州高郵人,號淮海居士。少從蘇軾游。神宗元豐八年進士。善詩賦策論,尤工詞。他的詞輕婉秀麗,多寫男女戀情和身世感傷之事,歷來被推為婉約派的代表作家。與黃庭堅、晁補之、張耒合稱「蘇門四學士」。有《淮海集》、《淮海居士長短句》傳世。
  
秦檜:宋江寧人,字會之。徽宗政和五年進士,前後執政十九年,貶竄張浚、趙鼎,收韓世忠、岳飛、張俊三大將兵權,並殺岳飛。結納私黨,斥逐異己,屢興大獄,一時忠臣良將誅鋤略盡。向金納幣稱臣,訂立「紹興和議」。歷封秦、魏二國公,深得高宗寵信。卒贈申王,謚忠獻。寧宗開禧二年追奪王爵,改謚謬丑。
  
秦九韶:宋普州安岳人,字道古。精研律算、天文、營造之學,創立天元法,於「大衍求一術」和「正負開方術」等皆有深入研究。有《數學九章》。
  
秦良玉:明代著名女將,石砫宣撫史馬千乘之妻,忠州人。饒膽智,善騎射,兼通詞翰,儀度嫻雅。馭下嚴峻,每行軍發令,戎伍肅然,所部號白桿兵,遠近所憚。天啟崇禎年間,屢立戰功,官至總兵,拜都督僉事,被封為「忠貞侯」。@(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姓氏由來
      
    「錢」(qian2)姓源於彭姓,是以官職命名的姓氏。宋人鄭樵在《通志‧氏族略》中將錢氏列入「以官為氏」類,說:「顓頊帝曾孫陸終生彭祖,裔孫孚,周錢府上士,因官命氏焉。」據《史記‧楚世家》記載,陸終是顓頊的曾孫,他的妻子懷孕三年,剖腹產,生出6個兒子,「三曰彭祖」。彭祖是有名的大壽星,《世本》說他「姓箋,名鏗,在商為守藏史,在周為柱下史,年八百歲。」他的後裔彭孚,在西周任錢府上士(錢府,掌管錢財的官署;上士,官名,周代士有上士、中士、下士)彭孚以官職為姓氏,就是錢氏。因西周建都於鎬京(今陝西西安),彭孚必在京為官,故錢姓形成於陝西。
  • 姓氏由來
      
    孫(sun1)姓是一個源遠流長、歷史久遠、支脈紛繁的大姓。孫姓的起源主要有以下六支:
  • 姓氏由來
      
    李(li3)姓有六種來源:
      
    1、 出自嬴姓,為顓頊帝高陽氏之後裔。堯時,皋陶曾擔任大理(掌管刑獄的官)的職務,其子伯益被賜為嬴姓,後子孫歷三代世襲大理的職務,其子孫按照當時的習慣,以官為氏,稱理氏。理氏改為李氏的說法有兩種。一種說法是:商紂時,皋陶後裔理徵,在朝為官,因直諫得罪了商紂王,而被處死,其妻契和氏帶著兒子利貞逃難時,因食李子充飢,才得以活命,故不敢稱理,便改姓李氏。另一種說法是:據《姓氏考略》記載,周之前未見有李氏,自從有老子姓李,名耳,為利貞的後裔,因祖上世代為理官,理、李兩字古音相通,便也以李為氏。顯然,李氏是始於李耳稱姓的。
  • 姓氏由來
      
    周(zhou1)姓有三種來源:
      
    1、 周姓的最早出現,可追溯到遠古的黃帝軒轅氏。據《姓氏考略》所載,相傳黃帝時就有一位叫周昌的大將,至商代又有一名叫周任的太史,這兩個人的後代都以周為姓氏。
  • 姓氏由來
      
    吳(wu2)姓有四種來源:
      
    1、 上古時已有吳姓。一是舜的後代有封在虞的,因「虞」與「吳」音相近,故舜後有吳姓。一是顓頊帝時有吳權,其後亦有吳氏。一是少康帝時有神箭手吳賀,其後有吳姓。
  • 姓氏由來
      
    王(wang2)姓有六種來源:
      
    1、 出自姬姓,為周文王之後。後衍化為三支王姓族派。一是周文王第15子畢公高的後裔,散居於京兆、河間一帶,以本為王族之故,自稱為王姓。二是東周靈王太子姬晉,因直諫被廢為庶人,遷居到琅琊(今山東省膠南一帶),世代繁衍生息,世人稱為「王家」,以後便以王為姓。三是魏國信陵君無忌,魏被滅後,其孫逃至山東泰山,後來劉邦稱帝,建立漢朝,召信陵君的後代入朝作宮,封為蘭陵侯,當時人們以他出身王族,謂之王家,延以為姓。
  • 姓氏由來
      
    馮(feng2)姓有三種來源:
      
    1、 出自姬姓,為周文王的兒子畢公高的後代。。據《元和姓纂》、《後漢書》等所載,畢公高名高,是周文王的第十五個兒子,被周武王封在畢,所以姓畢。到春秋時期,畢公高的後裔畢萬,在晉國為大夫,晉滅魏國以後,畢萬被封在魏。畢萬的後代中有一個叫長卿的,被封在馮,長卿的後代用邑名作為自己的姓氏,就姓馮,史稱馮氏正宗,是為河南馮氏。
  • 姓氏由來
      
    陳(chen2)姓有五種來源:
      
    1、 出自媯姓,其始祖為媯滿,也為虞舜之後裔。據《通志氏族略》所載,商朝末年,舜的第33代孫遏父(又稱閼父)投附了周國,擔任陶正一職,他制陶的技藝極為精湛,博得了周文王的讚賞。周武王滅商以後,追封先賢遺民時,把遏父的兒子媯滿封為陳(今河南開封以東,安徽亳縣以北)侯,在太昊之墟奉守帝舜的宗祀,並將大女兒太姬嫁給他為妻。媯滿死後,謚號為陳胡公,所以又被稱為胡公滿。胡公滿傳至10世孫媯完,陳國內亂,厲公的兒子出奔到齊國,以國為氏,稱陳氏。
  • 姓氏由來

    褚(chu3)姓有兩種來源:
      
    一、以地為氏。據《通志‧氏族略》所載,褚姓出自子姓,本為殷商王族後裔。殷後人宋恭公的公子段食采於褚(今河南洛陽市),因「其德可師」,當時稱之為褚師。其後代子孫遂以為姓,成褚師氏,後去師字為褚姓。據《後漢書‧郡國誌》所載,洛陽有褚氏聚。《姓氏尋源》雲 :「古有褚地,居者以為氏。」

  • 姓氏由來

    衛(wei4)姓出於姬姓,來源於周國封地--衛。周文王的第九子康叔被封於衛(今河南省淇縣),接管舊殷都朝歌七族的遺民,建立了衛國。到春秋戰國時,衛國被秦國兼併,衛國公族子孫就以故國名為姓,世代相傳姓衛。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