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下五千年

歷史真貌─三大盛世天朝之一 唐朝(一)

(公元618年---公元907年)
心緣
font print 人氣: 38
【字號】    
   標籤: tags: ,

【大紀元9月16日訊】滄海桑田,轉瞬間,若干個朝代已然在華夏大舞台上依次走過。當歷史駐足在一千三百多年前的時空隧道中時,一幅“天朝”的畫卷徐徐展開,並將她迷人的光彩盡情的再現在後人面前,這就是被稱為盛世天朝的大唐。

唐朝,是中華歷史上一個承前啟後、百花齊開、大放異彩的全盛時期。她的溫文有禮、文化騰達和威力遠被,同當時西方世界的腐敗、混亂和分裂形成了鮮明的對照,以致在人類的文明發展史上一路遙遙領先。

特別是初唐時期的“貞觀之治”,如一輪皓月,照亮了人類歷史的整個夜空。她在文化、經濟、農業、手工業、商業、交通等各個方面,都遠遠的超越了以往的所有時代。而唐詩的繁榮,散文的復興以及傳奇的成熟,把人類文學史推上了輝煌燦爛的頂峰。隨之而來的音樂、舞蹈、書法、繪畫、造像、建築、冶金、制瓷、紡織、印刷、釀酒、焙茶…… 多元紛呈,絢麗奪目,達到了盛況空前的地步。史稱“東至於海,南至於嶺,皆外戶不閉,行旅不繼糧焉”。人類社會在此時真正走入了一個祥和、禮讓、安定、富足的歌舞升平時期,而後世也記住了這盛唐氣象締造者的名字:唐太宗李世民。

這盛唐氣象也遠播海外。當時,宇內諸國莫不知有唐,所以後來“唐”遂成了中國的同義語。時至今日,外國人猶呼華人為“唐人”,把海外華人聚居的地方稱為“唐人街”,所穿服裝為“唐裝”。

唐朝,亦是個佛法廣傳的時代。佛教在歷經兩晉南北朝和隋朝的興起和傳播後,在唐朝進入了全盛時期。大量佛經被翻譯成中文,佛教宗派正式形成,石窟藝術也得到了進一步發展。

唐朝興起的預言

關於唐朝取代隋朝而興起,三國時的諸葛亮在《馬前課》的第四課中早已有了預言:十八男兒,起於太原;動則得解,日月麗天。

“十八男兒”就是李字(十八合起來是木字,男兒就是子,木子合起來是李字)。“起於太原”指李淵是太原留守,起兵平天下也是始於太原。

李淵因為和楊廣是表親,所以不願起兵。當時有謠言說姓“李”的將代替姓“楊”的君臨天下,楊廣對他很忌諱。太原又是兵家必爭之地,李淵當時如不起兵則很有可能被李密、杜伏威等反王消滅,起兵則生,不起兵則死,李淵當時面對的形勢真可謂“動則得解”。所以李淵不得不冒險起兵,死中求生。

李淵次子李世民是一代英雄,先後擊敗了薛仁杲、劉武周、竇建德、王世充等反王,打下了大唐江山。公元626年,李世民即位,並締造了為中外史學家一直稱道的“貞觀之治”,可謂“日月麗天”。

唐朝的興起和建立

高祖李淵的身世和異相

高祖李淵出生於山西一個有著漢人與胡人混合血統的權貴之家,其祖父李虎是西魏的八柱國之一,封唐國公。父親在北周時擔任要職,其母家是獨孤家族。因為獨孤家族亦與宇文氏和楊家聯姻,因此李淵與楊堅和北周明帝有著緊密的聯繫,其母獨孤氏為隋文帝皇后的胞妹。

李淵七歲時承襲了父親的唐國公之職。《舊唐書》上說,長大後的李淵,倜儻豁達,任性真率,寬仁容眾,因此不分貴賤都很喜歡他。

當時有個會相面的人對李淵說:“公骨法非常,必為人主,願自愛,勿忘鄙言。”李淵因而十分自負。隋朝時,李淵先後擔任過太守,殿內少監和衛尉少卿。

李淵平素對人講恩德,更喜歡結納豪傑,所以很多人依附他。這引起了喜好猜忌的煬帝的疑懼。有一次,煬帝召見李淵,李淵因為生病而沒有去。當時李淵的外甥女王氏在後宮,煬帝便問道:“你的舅舅為甚麼遲到?”王氏說是因為生病的緣故。煬帝接著問:“可是要死了?”李淵聽說後,十分恐懼,自此沉湎於酒色中,以避免引起煬帝的懷疑。
隋末天下態勢和李淵起兵

隋朝末年,由於煬帝楊廣的殘暴無道,並先後三次發動對高麗的戰爭,致使民不聊生。公元611年起,天下大亂,群雄並起,各地豪強紛紛擁兵自立。其中勢力比較強大的是河南瓦崗軍、河北義軍和江淮義軍。

公元617年,李淵出任太原留守。生性猜忌的楊廣認為李淵鎮壓義軍未盡全力,便下旨押李淵往江都治罪,但很快又改變主意赦免了他。隋煬帝此舉令李淵與李世民意識到腹背受敵的可怕,他們將不是死於朝廷的猜忌,就是死於叛軍的夾殺。

此時,奉煬帝之命監視李淵的副太守高君雅和偏將王威想趁其到晉祠祈雨之際對他下毒手。李淵與李世民得知後,立即將二人斬首,同時宣告脫離隋室,起兵與群雄爭鋒。李淵自稱大將軍,並重新編排隊伍,分成左右軍:李建成為左軍統帥,封隴西公;李世民為右軍統帥,封敦煌公;李元吉為鎮北將軍,暫守太原。這時瓦崗軍和河北農民軍正在中原地區奮戰,牽制了大量隋軍,隋京都長安地區的防守力量很薄弱。

公元617年6月,李建成與李世民倆兄弟合力領兵猛攻西河,二人身先士卒,軍隊士氣高昂。軍隊沿途不干擾百姓,未得天下早已廣施仁政,盡得人民支持。大軍勢如破竹,西河城一觸即潰。入城後只殺掉了民憤極大的郡丞高德儒。李世民下令撫慰百姓,西河城頓時變得井井有條,李氏威望瞬間擴大傳揚開去。李淵為此稱讚年僅十八歲的李世民:“汝等如此帶兵,可以橫行天下。”

同年7月,李淵連同左右倆軍,共三萬戰士西進關中,與各地群雄爭先攻佔隋朝都城長安。當時正是秋雨時節,道路泥濘,軍隊進程受阻;又傳來突厥聯合馬邑割據劉武周襲擊太原。李淵擔心李元吉有失,就考慮退兵,以策萬全。李世民挺身反對班師,認為一則一旦兵退,隋軍有可能從後殺上,軍心紊亂,必然一敗塗地;二則突厥與劉武周之突襲未必屬實,也許只是隋軍故弄玄虛;三則軍隊士氣旺盛,大可一舉破隋,日後良機難再;四則長安若被其他割據群雄首先攻佔,半壁江山馬上落入他人手中。

為了使李淵取消退兵決定,李世民連夜在李淵帳前大聲痛哭。李淵將其召入帳中,問他為何而哭?李世民答道:“義軍進必克,退必散。敵乘於後,死亡頃刻而至,怎能不悲?”李淵再三思考後,終於採納了李世民的建議,決定全力出擊,直指長安。由此可見李世民深遠的謀略和超凡的膽色。

經過一番征戰,李淵的軍隊於十月攻陷了長樂官,十一月,攻破了長安。李淵立隋代王楊侑為傀儡皇帝,尊隋煬帝為太上皇。李淵從宣布起義到攻入長安只用了一百二十多天時間,實是後發先至,快如雷電。攻打長安沿途有無數小規模的反隋力量歸順,李淵的軍隊也增加到了九萬人。

唐朝正式建立

618年三月,隋煬帝在江都被部下所殺。五月,李淵廢楊侑,自立為帝,改國號唐,建元武德,史稱唐高祖。一個為後世所景仰的王朝–唐朝在中華歷史上正式揭幕。

因為李淵建立唐朝在先,兼併各割據勢力在後,而且是在煬帝被殺之後,因此唐朝實際上是作為隋朝的繼承者出現的。

高祖登基後,下令將郡改為州,改太守為刺史;廢除隋的《大業律令》,命相國長史裴寂等修律令。同時,立世子建成為太子,封李世民為秦王,齊國公元吉為齊王。

“天策上將”李世民完成統一大業

唐朝建立後,各地軍閥仍控制著國內多處地區,比如雄據西北,自稱秦帝的薛舉;代北霸主劉武周;自稱鄭帝的洛陽霸主王世充;河北霸主劉黑闥。朝廷的當務之急就是要清除這些勢力,統一全國。李淵剛剛登基為皇帝,不便親征,太子李建成身為皇儲,要留在父皇身邊處理政務。於是,討伐的重任就落到了秦王李世民的肩上。

統一戰的首戰目標是西北的秦帝薛舉。薛舉擁兵三十萬,位於唐軍的後方,先清除這股勢力可以免除後顧之憂。

公元618年8月,薛舉突然暴斃,其子薛仁杲繼位。李世民趁此立即進軍,薛軍大將宗羅喉出戰。由於薛軍補給線長,李世民決定採取拖延戰術,把敵軍拖垮。薛軍屨次叫戰不成,又沒突破性戰略方針,弄得士氣受挫,加上軍糧不濟,部份將領悄悄降唐。等到薛軍差不多不攻自破,李世民終於出動。大軍掩殺過去,李世民率兩千精騎乘勝追擊,所謂“險中求勝”,結果大捷而回。薛仁杲見大勢已去,遂歸降大唐。

征服薛舉的勢力後,為了進一步安定北方,唐軍將目標指向了代北之王劉武周。而劉武周率先出兵攻陷了太原,李元吉棄城逃回長安。李淵在驚慌之下準備放棄河東,李世民則極力反對,親自帶兵渡過黃河出戰,迎擊劉武周的部隊。

劉武周的兵鋒甚銳,士氣高漲,但軍中缺乏糧草,急於速戰。李世民決定以逸待勞,不急於求勝,大軍按兵不動,只偶爾派小隊做滋擾性攻擊。在對峙了五個月後,劉武周軍隊的氣勢已弱,唐軍尋機渡過汾水,截殺了劉武周的糧隊,其軍隊被迫北撤。李世民率兵晝夜行軍追趕。他兩日沒吃飯,三日沒解甲,連番追殺,一日八戰,節節勝利。最後,在介休城一戰,大將李世績、程咬金、秦叔寶等更立下大功,擊潰敵方二萬餘窮寇。劉武周棄太原投奔外邦突厥,後被突厥所殺。而李世民則在這一場大戰中收服了名將尉遲敬德。

此後,李世民再次於620年7月出師討伐洛陽鄭帝王世充和夏王竇建德。李世民率大軍將洛陽外圍的鄭軍據點逐一擊破,形成了對洛陽的合圍之勢。洛陽成為一座孤城。

正在這緊要關頭,河北竇建德率十萬軍隊,援救王世充。李世民沉著應戰,讓李元吉統兵照樣圍困洛陽,自己率三千精騎飛馳武牢,血戰竇建德軍團。李世民率領幾名大將首先衝入敵陣,奮勇撕殺,直殺得竇軍屍橫遍野,血流成河。竇建德負傷被擒,全軍覆沒。李世民取得了歷史上著名的“武牢之戰”的勝利。

王世充聽說竇建德戰敗,便身穿素服出城降唐。李世民取下了洛陽。

此時,天下大部分疆土已經盡入唐室手中,只剩下了一支勢力較為強大的軍隊:竇建德的部下劉黑闥。李世民於612年12月率軍將其擊潰。劉黑闥逃往外突厥。

至此,唐朝的統一大業基本完成,這其中李世民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也可以這樣說,唐朝的江山盡皆得自於他。李淵封李世民為“天策上將”,表示皇帝已不敢擅專,唯有由天來策封,以示尊榮。

唐高祖李淵賢明治國

儘管唐高祖李淵在位時間並不長,但基本上可以說他是一個賢明的皇帝。在隋朝一系列制度的基礎上,李淵進行了適當的調整。他於625年廢尚書省六司侍郎,增吏部郎中秩正四品,掌選事,還大赦天下,頒行新律令,減輕刑罰,減輕百姓負擔。

但是,由於李淵聽信了皇太子建成與齊王元吉的讒言,差點將李世民斬殺。玄武門之變後,李淵下詔立李世民為皇太子,繼統萬機。不久,又下詔將皇位傳給了李世民。李淵被尊為太上皇,八年後去世,終年七十歲。死後謚曰大武皇帝,廟號高祖。

而在其身後繼承大統的太宗李世民則在中華歷史上書寫了最為璀璨的篇章。

【正見網】(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隱逸詩人之宗」陶淵明是陶侃的曾孫,祖父外祖父雖是東晉的名士,但是到陶淵明時,家世已經衰落。然而自幼就貧困的他,並不以貧為苦,他一生雖沒有顯赫的功業,但他高尚的人格和詩文的成就,卻受後人崇仰傳誦不已。
  • 海瑞一生無私為民,清廉至極,尤其難能可貴的是他能為民請命,冒死進諫。正是這種敢觸龍顏諫君王的凜然正氣,使他千古留芳,許多後世文藝作品都描寫了這一點,由此可見他在人民心目中的地位。
  • 于謙自幼聰穎過人,善書法,其書靜穆高雅,氣韻盈沛。青年時代就寫下了《石灰吟》:「千錘萬擊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的著名詩篇(《石灰吟》出自《于少保萃忠傳》)。在三十餘年的為官生涯中,清正廉明,興利除弊,剛正不阿。于謙的這些半神的操守準則,對中華五千年的傳統文化作出了巨大貢獻,像韓信﹑岳飛﹑袁崇煥一樣,其品德操守舉世崇尚。
  • 「堯舜」是中國古代的政治典範,作為一個女人,誠孝張皇后獲得「女中堯舜」的稱號。600年前的這位傳奇女人,以出色的政治才幹,默默地站在幕後,輔佐三代帝王處理朝政。她從來沒有走上前台,沒有垂簾聽政。她只是謹守婦道,做了一個女人該做的,就為她的時代帶來了安定與福祉。
  • 郭氏是史上唯一經歷八朝皇帝,五次位居皇太后、太皇太后之尊的女人。她享受過無以復加的榮華富貴,帝王都要向她行子孫之禮;親歷過朝局動亂和生離死別;目睹了皇位走馬燈似的更換,她輕而易舉就可奪取。可是,她始終穩坐於後宮,扶持子孫皇帝,沒有非凡的定力,是很難做到的,因而這些帝王對她非常敬重。史書評價,她所立下的「社稷之功」,可與她的爺爺郭子儀相輝映。
  • 兩度被廢,兩次垂簾,出家近三十年,一位被趙宋皇室遺棄的女人,卻以一己之力,使得大宋王朝多延續了153年。她就是北宋哲宗趙煦皇后——元祐孟皇后。
  • 世人皆知中共是一個凌駕於法律之上的政黨。然而世人往往不太清楚的,卻是中共之所以無法,究其原因,是在於其無天。或者說,在當今的中國,中共偷天換日,將自己變成了如天一般的存在。
  • 如果您曾觀賞過神韻的演出,那麼您肯定透過逼真的天幕布景探訪過唐朝。橫跨七至十世紀的唐朝,是當時亞洲勢力最雄壯的帝國。名垂千古的良君、才高八斗的文人,唐朝盛世之繁榮、兵力之雄壯,使其在當時的影響力遠播世界,萬國來朝。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