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白鹿原下契丹族之謎

人氣 13
標籤:

【大紀元1月13日訊】契丹族是中國歷史上一個有深遠影響的民族。「契丹」本意為鑌鐵,表示堅固。然而,自元末明初以來,曾經創建了持續219年之久的遼王朝的契丹民族,卻從史籍中突然消失。但據說至今仍保存契丹血脈、距西安城不足40公里的長安區白鹿原腳下的耶柿村,半數姓耶的村民(耶只是耶律複姓中的一個字)是目前陝西甚至大陸已經絕跡的少數民族——契丹族後裔。

據三秦都市報報道,距西安城40公里,位於河北岸、白鹿原腳下的耶柿村建於明建文年間,現今共有427戶人家,其中耶姓村民就有270戶1000餘人,雖然飲食習慣、身體特徵等很多元素都漸漸被漢化,甚至連戶口簿上填的姓也變成單字「耶」,但是多年來一直延續著、今後也不會改變的同姓不通婚的規矩。

眼明耳聰、腰板也直的81歲耶登魁是耶柿村裡為數不多的八旬老人之一。他說,村裡的耶姓人家最早時都姓耶律,後來因為報戶口很麻煩,慢慢就簡稱為單姓耶,耶柿村裡的耶姓人家共有一個老祖先,大家視如一家人。如今老祖先就埋在村西的那片老墳裡……。

古老的民族,必然會有古老的傳統和習俗。然而由來已久的民族風俗,現在更多停留在人的記憶中。據報道,耶姓族人過去有個習俗,凡男性不論大人小孩每年大年初一早上去村裡的寺廟祭拜。有些村民至今還保留著老祖宗留下來的幾幅古畫,逢年過節,就會把畫掛在屋中間供奉,本族人 會按輩分前來祭拜,節後再小心地把神容收起來。

據說耶律姓氏來源於遼宋時期的一位耶律天慶王。但耶柿村的耶姓族人並不知道其老祖宗生前具體身份,和契丹族又有著怎樣聯繫。可是他們認為,耶律複姓有著一個不同尋常的歷史背景,作為複姓的擁有者,他們希望能夠盡早揭開這個謎,來還原他們的身世。
  
關於契丹族的起源,有一個古老傳說:有男子乘白馬自湟河(今西拉木倫河)而來,女子乘青牛自土河(今老哈河)而來,二者相遇,結為配偶,生八子。他們的子孫繁衍成為八個部落,逐漸發展成為以後的契丹族。

契丹原來是東部鮮卑的一支。344年,由鮮卑慕容部建立的前燕攻破宇文部,契丹遂從鮮卑族中分裂出來。後遊牧湟河與土河一帶。契丹在北朝時,分八部。隋唐時期分十部(一說唐時為八部)。唐末,契丹首領耶律阿保機統一各部,日漸強大,公元916年稱皇帝,年號神冊,國號契丹,民間或稱大蕃。太宗大同元年(947)改國號為遼,983年又改稱契丹;道宗鹹雍二年(1066)復號大遼,即遼朝。

遼朝於1125年被金朝所滅。而後來由契丹貴族耶律大石建立的、史稱「西遼」,又稱「哈喇契丹」,1218年 為蒙古所滅。後契丹人多同化於漢人、蒙古人中。契丹民族從此消逝。
中國醫學科學院和中國社會科學院部分專家曾利用DNA技術解開了契丹族消失之謎:達斡爾族與契丹有最近的遺傳關係,為契丹人後裔。 雲南的阿、莽、蔣氏「本人」與達斡爾族有相似的父繫起源,也是契丹族後裔。

專家們認,元代蒙古人建立橫跨歐亞大陸的蒙古大帝國時,連年征戰,頻繁用兵,契丹人被征服,分散到各地,有的保持較大的族群,如達斡爾族作為民族續存保留下來,有的則被當地人同化了。後者是最難尋找的,因為契丹族1000多年來一直保持著「外婚制」,所以純粹意義上的契丹人已不復 存在了。經過不斷地遷徙、隔離和融合,多數契丹人如扔在大海中的冰一樣融化了,用一個專業術語命名即「分子意義上的後裔」。@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銀行行長找女大學生陪客挨批
【1000步的繽紛台灣】高雄五星級度假酒店
【1000步的繽紛台灣】台中超質感森林住宿
單車漫遊:淡水河金色水岸自行車道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