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朋友不吃飯可以看中醫嗎?

台北榮總傳統醫學研究中心醫師 吳大鵬
font print 人氣: 41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月4日訊】小孩食慾不振、沒胃口,困擾著現代物質充裕的父母。不良的飲食習慣,在飯前吃零食、飲料,等到要進食正餐時,已經吃不下飯;而忙碌的父母自已也飲食不定時,縱容小孩胡亂吃垃圾食品,造就小朋友只吃速食等重口味的食品,長久下來,容易營養不均衡。損傷脾臟和腸胃,不是枯瘦如柴,就是變成小胖子,對疾病抵抗力差。

首先要讓小朋友進餐時間正常,要讓小朋友正常飲食,時間不要拖太長,不要讓小朋友邊看電視邊吃飯,或者東奔西跑,養成習慣進餐時限制固定座位;且家中餐廳氣氛要溫馨,用餐時情緒要溫和愉悅。幼兒尚小時,父母親可從旁幫助他用餐,以克服應用餐具的困難;牙齒發育未完成時,堅硬食物可以打碎,磨成泥狀以增攝取量;菜色上,也可以下功夫去作成可愛的圖案吸引小朋友;或者父母親可用較生動的語言,使飲食活潑些,引起小朋友對食物好奇心;也可事先詢問小朋友想吃的東西,促使愛用餐;平日讓小孩活動量增大,進食時胃口也都會增加。

就中醫的理論,食慾不振是因脾胃虛弱,只要能調和脾胃,恢復運化功能,食慾自然就會漸漸好起來。臨床上,使用麥芽、神曲、山渣、砂仁等來消胃健脾。如果小朋友精神差、面黃肌瘦、身體衰弱無力,依據症狀取用西洋參、黃耆等理氣藥方,千萬不要給予太多進補食物,那會使得脾胃厚重、黏膩,不易運化。為了避免養成偏食習慣,可把他不喜歡攝取的食物,如紅蘿蔔、蔬菜、魚肉等切細,拌入湯中熬煮;或作成餅狀,當作小點心食用;或把菜色拼成可愛圖案,讓小朋友覺得進餐真有趣而食慾倍增。

小朋友食慾差,父母親要作最好的輔助者,不要只給予物質充裕,卻忽略用愛心給予關懷;或者以盲目縱容、溺愛的態度,造成厭食病情加重。所以,父母親要時刻了解小孩飲食問題,適時請益醫師、營養師等專業人員,讓小朋友健康快樂成長。

本文由榮總人電子週報提供◇(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一名八個月大的男嬰出生三個月時就被檢查出有水腎現象,原因不明,最近到澄清醫院求診;小兒科主任何茂霖診斷出是後腹腔內一顆約十公分的神經母細胞瘤作怪。神經母細胞瘤的發病率約一百萬分之七,而這種因腫瘤壓迫到輸尿管而引起的嬰兒水腎,更是少見!這名男嬰因連續發燒兩週,到附近的醫院看診,雖然被診斷出有水腎的情形,但吃了藥依然無效,最近因嬰兒又合併出現食慾不振、噁心、嘔吐及虛脫現象,而到澄清醫院小兒科求診。
  • 花蓮門諾醫院近來發現新生兒因過敏求診的情形越來越多,因氣喘住院病例也增加不少,門諾醫院指出,國內新生兒過敏的比率不低,家長如果是過敏體質,子女會被視為是過敏高危險群,雖然過敏致死比率不高,但新生兒可能因而睡眠不佳、食慾不振影響生長發育。門諾醫院小兒科主任鄭永隆表示,根據統計,國內新生兒中有十分之一是過敏兒,過敏發生的原因很多,包括遺傳、空氣污染、食物過度精緻化及添加物等,在遺傳方面,如果雙親都是過敏體質,孩子有二分之一的過敏機會,如果是單親,則有四分之一機率,這些孩子都屬於過敏高危險群,他建議高危險群幼兒進行驗血,找出過敏原,在環境或食物中避免,讓過敏兒也能健康、快樂成長。
  • 想要長高、瘦身,可不能聽信偏方,若使用不當,可能會導致腎功能受損,甚至洗腎、致命!醫師臨床上就曾遇到有十四歲的女生因想要長高、減肥,在服用成份不明的草藥、偏方一年多後,因食慾不振而就醫,經進一步檢查發現腎功能嚴重受損,而要洗腎或換腎保命。
  • 衛生署立台南醫院最近有例六十多歲老翁,因突然食慾不振,體重由六十五公斤降至五十公斤,四處尋醫卻找不出病因,經胃鏡切片檢查,原來是「糞小桿線蟲」感染,二次殺蟲藥投藥後才擺脫寄生蟲的困擾。
  • 美國佛州一位母親說,作為家長,她的職責就是做孩子的「啦啦隊長」,並拒絕成為他們的朋友或「直升機父母」,否則你將培養不出有韌性的孩子。
  • 我一歲大的女兒喜歡跳舞。一聽到音樂,無論何時何地,她的臉上都會綻放出燦爛的笑容,然後靠在沙發、椅子或父母的腿上,開始左右晃動還有踏地板。有時,她小小的心靈完全陶醉在音樂之中,她的四肢著地來回搖晃,或者小心翼翼地抬起一條腿做出旋轉的動作。
  • 漫無目的的育兒,是一件非常慌亂的事。有了孩子後的每一天,我們都要面對許多抉擇:替孩子準備什麼食物?找什麼學校?玩什麼運動?如果父母心無定性,總是猶豫不決或朝令夕改,家庭就會陷入各種混亂。
  • 教養不同調的照顧者,有時候是老公或老婆,更多的情況是上一代長輩,甚至是保母。因此當教養不同調的時候,騎虎難下,父母該怎麼辦呢?
  • 為了孩子的在線安全,父母首先應該告訴孩子的就是,不接受陌生人的請求,不分享個人信息,以及在下載任何內容之前徵求父母的許可。
  • 澳洲新州教育部編入公立學校學齡前教育課程(Preschool Education)的無偏見教育(anti-bias education),正在對幼教教師灌輸性取向和性別認同的觀念。而當幼兒園對兒童灌輸這些觀念時,卻不需要得到家長的許可,孩子的父母甚至完全不知情。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