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文化:各式各樣的陶瓷罐

人氣 4
標籤:

唐代蓋作六稜七級重沿罐子:塔式罐
  
這是帶有佛教特徵的一種罐式,多由罐和罐座兩部份組合而成,流行於唐代。出土於陝西銅川黃堡鎮的黑釉塔式罐,罐形作翻沿唇口,短頸,溜肩,圓腹,腹下部漸收,貼有模印葉紋。鏤空多邊形底座飾有佛像、花卉等。罐蓋為七級空塔形,頂端塑有屈腿直身、撫頭按膝、舒目遠眺的小猴。
  
唐代墓葬出土的三彩陶塔式罐最為常見。江西九江市博物館收藏的元代青花牡丹紋塔式罐可謂唐代塔式罐的延續:修長的腹部繪青花紋飾,取代了繁瑣的貼花,肩部堆塑兩對獅、像首,蓋作六稜七級重沿塔式。
  
橫栓蓋罐:以形狀命名的罐子
  
又稱夾耳蓋罐、夾梁蓋罐。罐式之一。1955年出土於廣東番禺石碼村五代南漢墓的一件,器形為直口,豐肩,以下漸收,長圓腹,圈足。肩部有兩對對稱的板式帶孔鈕座。平頂蓋兩側對稱的位置伸出長方形帶孔橫栓,蓋合時橫栓插入鈕座,與鈕座的軸孔相合,可以在兩孔中插銷固定,或只固定一側的軸孔,器蓋能自由開合而不脫落。
  
此類罐式標本,在長沙窯、越窯遺址中也有發現。
  
帶有宗教含義的四靈塔式罐
  
帶有宗教含義的一種罐式。出現於元代,是從唐代塔式罐發展而來的。江西省博物館收藏的元青花釉裡紅四靈塔式罐,平口,短頸,溜肩,腹部下收,平底,腹部貼塑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四靈」。帽形蓋覆於罐口,蓋頂作喇嘛塔形,塔基為六稜形須彌座,塔龕內有一尊佛像,塔剎的根部有仰蓮瓣紋。
  
以罐口覆葉得名之元代荷葉形蓋罐
  
罐式之一,流行於元代。南北窯場均有燒制。因罐口覆有荷葉形蓋而得名。1980年11月江西高安出土的青花雲龍紋荷葉形蓋罐,罐體渾圓,荷葉形蓋邊緣有波狀曲折,以蓮桿為鈕,並以鈕為中心用青料繪出旋轉放射狀葉脈紋。此外亦有用凸起的線紋作荷葉脈紋的。
  
明永樂、宣德時期繼續燒制,荷葉蓋沿的曲折起伏比元代大。
  
一種腹部透空的罐子文化
  
元、明時期流行的罐式。有陶、瓷製品。陶瓷製品出現的時間較早,甘肅武威皇娘娘台新石器時代遺址出土的紅陶雙耳罐,腹下部有三角形鏤空裝飾;1965年出土於河北保定的元代青花釉裡紅鏤雕蓋罐,腹部採用鏤空透雕工藝作裝飾;明代琺華罐也多採用鏤空技法裝飾罐的腹部。
 
圜底內凹的明朝軸頭罐
  
流行於明、清的一種罐式。明永樂時期創燒,因罐體似卷軸畫的軸頭而得名。造型為上小下大,斜直腹,圜底內凹,頸、腹之間有板沿,弧形帽式蓋。清康熙、雍正朝多有仿製。
  
晚清流行器形──冬瓜罐
  
罐式之一。斂口,豐肩,長圓腹,假圈足,寶珠鈕平蓋,形如冬瓜,故名。其形制始見於湖北武漢龍泉明永樂年間楚昭王墓出土物,此後歷朝未再見這一造型,至清代道光朝再度出現並成為晚清時極為流行的器形。道光、咸豐時蓋鈕似寶珠,同治以後則呈燭焰式。
  
(資料來源:世華網)(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陶瓷文化:仰韶文化的陶器
唐朝時期的陶瓷文化
五代十國時期的陶瓷文化
天圓地方餐具 展現精緻陶瓷文化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